玫茵堂

玫茵堂由在菲律賓瑞士藏家史蒂芬和吉爾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仇國仕的祖父)和桂斯·艾斯肯納奇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以其藝臻技絕的御製瓷器舉世聞名,為史上最精煉的私人御製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歷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玫茵堂
  • 性質:香港蘇富比
  • 屬性:國際主管仇國仕
  • 時間:2011年4月
珍藏專場,歷程介紹,

珍藏專場

2011年4月春拍,香港蘇富比推出的“玫茵堂珍藏 – 重要中國御瓷選萃”專場備受矚目,各大媒體上就鋪天蓋地都是“玫茵堂”珍藏的字樣。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的話來說,“玫茵堂”珍藏的價值,不在於其是否刷新中國拍賣紀錄,而是能對近年來湧入藝術品市場的新買家起到樣板作用,可以讓他們從來自歐洲的“老收藏”中,體驗什麼是頂級的中國瓷器珍藏。“玫茵堂”收藏是近30年來蘇富比上所拍的最重要的私人瓷器收藏。
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九桃天球瓶
2011年春拍挑選的77件藏品中,明代青花、單色釉等主角;粉彩瓷器大多出自康熙與雍正年代,至於道光和嘉慶年代的藏品,如果不是很特別,也不會被選中。
2011年10月份在香港舉行的秋拍將推出玫茵堂珍藏專場第二部分。亮點是明清兩代的“稀有而絕美”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估價8000萬~1億2千萬港元)——”蘇富比在近三四十年里推出的最好的梅瓶之一。還有一件同時期的“青花雲龍紋扁壺”(估價5000~8000萬港元)。這樣的扁壺當世已知的僅有6件,有史以來只有兩三次上拍的紀錄。
2012年4月份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春拍會上“玫茵堂—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拍賣專場上,有一件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的圖高足盌以最高成交價1億127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該盌身所繪的蒼青游龍,泳於水藍,奪浪而出,濃淡有致,生動悅目。屬於景德鎮御窯廠龍紋傑作之一。傳說海水游龍都為青色的。像這個器皿上的渲染,深淺適中,屬於大膽的選取之例,且僅在宣德年間有。宣德年間的瓷作不同於永樂時期的巨幅製作,筆法由粗改為細,圖畫精緻入微。根據文獻記錄,與這圖飾相同的宣德高足盌只有三例,另外還有四器,紋樣與它接近,均多藏在博物館。
除了明代珍品,還有一隻清朝乾隆年間的粉彩九桃天球瓶也很引人注目——這是清代流傳下來的體型最大的花瓶(估價8000萬~1億2千萬港元)。這隻瓶也很罕見,是過去15到20年間第一次出現在市面上。表面的九桃圖案“傳達了吉祥長壽的寓意”。

歷程介紹

即使是國內的收藏家,對於“玫茵堂”的普遍認知,也只限於“玫茵堂在業界向來以收藏等級高而著稱,尤其收藏的中國瓷器,都是各年代的精品”。即便拍賣公司本身,也對玫茵堂主人的身份三緘其口,習慣稱之為“玫茵堂主人”而非某某收藏家。
憑藉其上乘的品質和迷霧層層的身世,雖然極富盛名,“玫茵堂主人”所收藏的2000件藏品幾乎沒有全部展出過,僅在私人場合露過面。少部分藏品曾與1994年在大英博物館展出,2年後又在蒙特卡洛展出過。唯一一部公開的記錄是德國學者Regina Krahl 編輯的紀念圖錄《玫茵堂中國瓷器珍藏》。這部圖錄共7卷,但對於將這些藏品匯聚在一起的人卻隻字未提。
史蒂芬·欲利,現年93歲的瑞士商人,出生在菲律賓,與其弟(已於2009年離世)吉爾伯特·欲利苦心經營60載,將他們父親在馬尼拉創立的商行發揚光大。
他們將自己的收藏定名為“玫茵堂”,意為 “玫瑰花叢中的殿堂”,另外這也是他們在瑞士的家鄉Meienberg的諧音。
欲利兄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通過 Helen Ling購買中國藝術品,Helen Ling是他們的新加坡合伙人,美籍人士,當時在上海經營中國瓷器。正是她將 Edward Chow(即仇炎之)介紹給這對兄弟,仇炎之當時駐香港,不久後又轉駐瑞士。
他是戰後最顯赫的中國藝術品藏家和經銷者。早期,從古代青銅器到晚期的瓷器,這對兄弟對中國藝術品存有廣泛興趣。但他們按照年代將各自的興趣進行了劃分:吉爾伯特專注於新石器時代到宋代之間的早期陶器,史蒂芬則將精力傾注於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欲利兄弟總是尋求最專業的經銷商,其中Priestley和 Ferraro精通早期藝術品,另一位Eskenazi先生則深諳晚期藝術品。在25年的時間裡,他們為欲利兄弟購得(或以他們的名義購得)超過160件藏品。但是對欲利兄弟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仇炎之,這位收藏家在這對兄弟心中深植了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愛和某種程度的敬畏。
仇炎之的收藏主要以瓷器為主,他給“玫茵堂”主人的點撥,或多或少,延續了自己的路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