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春牛

玩春牛

玩春牛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由祭祀活動演變而成的娛樂活動,又通過文化交流,不斷充實和豐富內容,從宗教活動中吸取了音樂營養之後,才有了伴舞的樂隊。不少演奏的嗩吶曲牌有就是神曲,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玩春牛
  • 類別:習俗
  • 國家:中國
  • 象徵:農事
基本定義,秧歌的一種形式,

基本定義

古代有以春牛祝歲的習俗,因為牛是農事活動中的主要工具,堪作農事的象徵,所以和政秧歌中的玩春牛等雜耍節目不僅是古代習俗的繼承,而且也體現了各族人民共同祝願農牧業豐收的願望,更具有高原農牧業地區的特色。
玩春牛:燈彩舞蹈。2人用已紮好的道具裝扮為牛,1醜行扮農夫扶犁。表現人對牲口不能蠻幹,要順性哄撫。

秧歌的一種形式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起源於農業勞動。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綢等道具而舞。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而和政縣民間盛行的秧歌更是以鮮明的地方特色。
玩春牛是秧歌的一種,古代有以春牛祝歲的習俗,因為牛是農事活動中的主要工具,堪作農事的象徵,所以和政秧歌中的玩春牛等雜耍節目不僅是古代習俗的繼承,而且也體現了各族人民共同祝願農牧業豐收的願望,更具有高原農牧業地區的特色。

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性。秧歌亦稱“社火”,由原始的春祀秋報的祭祀活動演變而成,自明代逐步成形以來,經清代民國近600年歷史的演變發展,時至今日,仍保留著傳統的特色和玩春牛、竹馬、旱船等傳統節目及莊稼會,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各秧歌隊中所有角色均由男性扮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