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霽初

王霽初(1893~1932),河南商城縣城關人,鄂豫皖蘇區優秀的文藝工作者,著名革命歷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創作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霽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商城縣城關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32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天津南開中學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9年參加革命,從事革命文藝宣傳工作。
1930年初,參加籌建商城縣蘇維埃“紅日劇團”,並擔任團長。
1931年秋至1932年,“紅日劇團”先後調歸中共皖西北道委和鄂豫皖省委領導,王霽初繼續擔任該團團長。他利用大別山區民間文藝的傳統曲調,經過加工整編,創作了《八月桂花遍地開》、《十二月宣傳歌》、《送郎當紅軍》、《反動派吵嘴》、《空樹枝》等革命歌曲和新劇目。領導劇團全體文藝工作者深入到前線和蘇區各地,為紅軍戰士和人民民眾宣傳演出。
1932年秋,隨紅四方面軍西征,
1933年初,在入川後的一次戰鬥中犧牲。

人物事跡

1893年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西大街的一個地主家庭。王霽初剛懂事時,便被送到私塾讀書。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使幼小的王霽初對古代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家裡人帶他在城裡或外地的戲班子看戲,使他更受啟發,好像動了“靈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音樂。小小年紀,非要家人買來各種樂器供他練習,所以竹簫琴笛,他無有不會。不久,王家自己投資創辦新學,他便轉到學校念書。
十七八歲,王霽初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南開中學。在這所名人輩出的學校里,他不負眾望,文體兼優,作文屢次得獎。學校每次開運動會,在跳高、賽跑等項目上,他總要獲得金牌或銀牌。21歲時,他從南開中學畢業。
風華正茂的王霽初,年輕好勝,曾兩次跑到東北的伯父那裡報考大學。只因伯父一意堅持要他報考理工科,將來好做個工程師,而他的數學基礎非常不好,或有其他原因,終未被錄取。這時,日本人已侵占東北三省,對此,王霽初出於愛國之心,經常寫詩作文,以寄託他對民族危亡的無限擔憂。
躊躇滿志的王霽初因在東北伯父處無事可作,便回到家鄉商城,不久與柏氏姑娘成親。婚後,因為家庭富有,不需為生計而奔波,他在家無所事事。為消磨時間,開始學唱京劇。不久,《空城計》、《追韓信》、《反五關》、《馬前潑水》等京劇唱段便從他嘴裡一溜而出。於是,他到北京、上海、武漢“打炮”,自稱屬汪笑儂派。
學戲的成功,使王霽初對京劇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王霽初的大伯父王理堂,舉人出身,曾在遼寧海城縣當過縣令和道尹,把王霽初過繼為子。王理堂讓他到東北,誰知他很快從東北返回家鄉,要來自己應分得的40石稞,陸續將其賣掉,買了京劇服裝,招了生旦淨醜演員,自領自唱,辦起了一個叫“雙河班”的戲班子。商城人愛看京劇,王霽初的戲班子一成立,立刻轟動了整個商城縣城。人們為此編了一個詼諧的歇後語王霽初賣稞——玩戲!兩年後,他的大伯父王理堂在東北聽說王霽初在家“不務正業”,就派人把他又叫了去,一番嚴訓之後,準備給他個一官半職。可王霽初去住了沒幾天,就又偷著跑到武漢等地“打了一圈炮”,然後回到商城。不去當官當戲子,當時很讓人費解。王理堂發誓要好好管教並要以家法處置。於是,王霽初在家潛心著書,竟寫了一部《藝術論》。在《藝術論》中,王霽初引經據典,大談唱京劇的好處。其中有幾句說:“人愛吃白米,就是不願兒孫種田;人愛吃魚肉,就是不願讓兒孫漁獵;人都愛娛樂,就是不願讓兒孫唱戲。兒知大父也愛看戲,如果天下父母都不讓子女演戲,大地之上鑼鼓住點,四海之內絲斷竹絕,大父能不感到寂寞嗎?”稿成之後,王霽初把書稿交給城內的“文明石印館”翻印成書,一面帶交伯父,一面向友人散發,並說:“只要此書留世,即令被伯父殺了,也會含笑九泉。”為此,王理堂無可奈何,罵了一通“敗家子”,不再認他為子了。
1929年12月25日,紅軍第三十二師從商城南鄉根據地出發,智取了商城縣城。一時,貧苦市民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城關人家,張燈結彩,戶戶掛紅布,人人系紅帶,以表示對紅軍的歡迎。因為王霽初家庭是地主,其九弟被傳訊。王霽初看到紅軍進了城,許多人為紅軍奔忙,很是高興。聽說此事後,主動去紅軍司令部,受到紅軍領導的鼓勵。之後,他即興連夜編了一首《取商城》的歌曲,送交紅軍司令部,說是要發動人們來唱。
打開商城以後,要建立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和縣委領導都希望編支歌子唱唱,以給這隆重的場面增添點更歡樂的氣氛。恰在這時,收到王霽初編的歌,紅軍領導們很高興。當了解到他有著很厚實的文藝功底時,就動員他參加革命,並把編歌搞宣傳的任務交給了他。從此,王霽初擺脫了地主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開始了新的生活。
參加革命以後,王霽初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初步了解。縣蘇維埃成立大會的盛況,人民民眾踴躍參加革命工作的浪潮,特別是吳荊赤、漆德瑋、吳靖宇等領導人的談心,使他受到很多啟發,一股歌頌新世界的激情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當即創作了《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鼓動人心的民歌.
隨著咚咚嚓嚓的鑼鼓聲,那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吸引得所有聽唱的人都不由得跟著哼起來,唱起來,跳起來。由於這支歌子採用的曲調是商城民歌《八段錦》的調子,又是用當地民歌的唱法,襯字也完全用當地口語,什麼“呀、嘛、啊、啦”,人們非常熟悉,所以一聽就會。特別是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後,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人人心裡像裝滿了蜜,臉上堆滿了笑,誰能不放聲歌唱自己的新政權!人們唱啊,跳啊,動人的歌聲隨著陣陣春風,從大街飛到小巷,從城市飛到鄉村,很快傳遍了整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後,這首民歌,傳到了川陝蘇區,唱遍了全國。
商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紅三十二師司令部、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領導都認識到,開闢鞏固根據地不能沒有一個宣傳隊伍,況且,商城是一個歌舞之鄉,人們愛聽歌,愛唱歌,為配合黨的工作,建立一支宣傳隊伍,影響一定很大。他們經過研究,決定成立一個劇團。縣文化委員會、紅日社趕緊籌備,招收青年男女參加劇團。王霽初貢獻出他自已原來開戲班子的全部行當,又指導購買了一部分道具,正式成立了“紅日劇團”,王霽初任團長。
從此,紅日劇團在王霽初的指導下,進行嚴格地訓練,演技逐漸提高。演戲的腳本、歌舞詞曲都是王霽初和紅日報社總編輯陳世鴻等人創作,由縣委和紅軍領導審查修改後上演,有不少是改編的傳統曲調,添上了新內容。由於王霽初藝術功力厚實,所編節目獨具風格,又易唱悅耳,帶有京劇味,使人們在看演出的過程中,既能受到感動,受到政治教育,又得到一種快慰的享受。
1931年3月16日,紅軍、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撤進南山,隨軍撤走的有幾百人。有些人在受不了山里生活的艱苦之後,暗地勸王霽初一起脫離革命,回家經營產業。王霽初早就把心交給了共產黨和紅軍,他義正詞嚴予以拒絕,堅定地留在革命隊伍中,決心繼續為黨做工作,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革命文化事業。
在紅色根據地,王霽初帶領劇團四處奔走,爬山涉水,風餐露宿,為蘇區人民演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進行宣傳教育。紅軍打了勝仗,區鄉成立蘇維埃,歡送子弟參軍,土地改革,歡迎白軍士兵起義投誠等,他們都去演出慰問。有時路經白區,冒著槍林彈雨衝過封鎖線。碰到反動分子干擾破壞,王霽初和演員們一起勇敢地與之鬥爭,毫不畏懼。他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很多,如《八月桂花遍地開》、《打商城》(亦名《取商城》)、《反動派吵嘴》、《空樹枝》、《兵變歌》、《十二月宣傳歌》、《送郎當紅軍》、《烏鴉》、《杜鵑》等等。紅軍的戰鬥,蘇區人民生活中一朵鬥爭的浪花,一個閃光的思想,一樁感人的事件,都信手拈來,變為宣傳演唱的材料。
紅日劇團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鄂豫皖蘇區。劇團不但演出,而且走到哪裡,就把革命歌曲教到哪裡。當時整個蘇區民眾,大人小孩都自覺不自覺地學革命歌曲,開會唱,走路唱,甚至連田間生產也唱。革命的歌聲,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在劇團演出和歌聲的鼓動下,人們踴躍參軍;在演出和歌聲的激勵下,人們勇敢地與地方豪紳反動派鬥爭。所以皖西北特委在向中共中央報告中說:“商城紅日劇團有經常的演出和按期的演習,成績尚好。”
1931年秋後,中共皖西北特委領導來赤城(原商城)看過紅日劇團的演出後,同縣委協商,將紅日劇團調到特委,屬特委直轄,王霽初繼續擔任團長。此時,王霽初已近40歲,病魔纏身,又由於他致力於革命事業,無暇顧及家庭,前妻柏氏因操勞過度而病故。後來,他續娶周氏,共有三個兒子。自從參加革命後,王霽初將妻兒留在家中,很少回去探望。1932年春,紅軍第三次攻占商城住了大半年時間,縣委、縣蘇維埃機關都從商南山區遷回城內。王霽初也帶特委劇團來到商城城關,在縣政府大操場、城隍廟、南河灣搭了幾個大戲台,連日演出。城內和城郊的民眾聽說原來的紅日劇團回來了,王霽初回來了,扶老攜幼,紛紛涌去觀看,學唱歌曲。一時,城區革命歌聲響不絕耳,更增添了人民翻身當家作主的歡樂氣氛。
王霽初到中共皖西北特委劇團不久,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里坪成立。為了擴大紅軍的宣傳工作,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紅日劇團調到省里,充實紅四方面軍政治宣傳隊和省蘇維埃藍衫新劇團,王霽初作總指導教師。
這期間,王霽初又編了許多歌曲和節目。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軍隊採取不抵抗政策, 丟了東三省,王霽初領著演員們表演了活報劇,新集數千軍民都去觀看。
革命隊伍中的薰陶,使王霽初逐漸鍛鍊成長為一名堅強的文化戰士。193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下定決心,要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一生。
王霽初本出生富裕家庭,參加革命後,奔波勞碌,生活極為艱辛,但他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在生活上從沒一點特殊要求。儘管他病魔纏身,也從不擺一個知識分子的架子,紅軍戰士們為此深感敬佩。住在新集的時候,演出間隙,他總是自己去開菜地,種點黃瓜、辣椒等蔬菜,供給劇團,以儘量節省點開支。自己種自己吃,感覺到格外香甜。
1932年,紅二十五軍於郭家河戰鬥後,在新集召開祝捷大會,王霽初帶病領著演員們進行慰問,整日演出。
但從那以後,家鄉的人們就再也沒見到他的身影了。全國解放後,一位回家探親的老紅軍說:“1933年初,王霽初在紅軍入川後的一次戰鬥中犧牲了。本來已衝過了封鎖線,可是他發現材料布袋丟了,就是裝的那些歌呀、戲呀、論呀的大袋子,終日扛在身上,他要回去找,大家說有危險,他說那是他的心血,他的命,是黨的財富,堅持去了……”終於他為此獻出了生命。時年40歲。
195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王霽初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他的功績,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終身的精神,將同著名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一起,流芳百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