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生(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

王鑫生(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鑫生1949年出生於西安,少年時期跟隨國畫大師陳景堂學習國畫。後大學期間改修油畫專業,1993年移民美國,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國際海外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鑫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9年
  • 出生地:西安
  • 性別:男
  • 職務: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國際海外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
人物介紹,榮譽及任職,自述,個人展覽,榮譽與獎勵,名人寄語,美中藝術協會,協會宗旨,協會計畫,

人物介紹

榮譽及任職

美國國會頒發:國際藝術大師
王鑫生
王鑫生
美國國會頒發:國際藝術大使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藝術成就榮譽勳章
美國休士頓大學終身藝術成就獎
美國休斯頓榮譽市民及親善大使
美國休士頓大學亞美研究中心藝術顧問
美中藝術協會會長
中國南京師大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鑫生國際藝術學院院長
獲得榮譽:美國國會頒發:國際藝術大師,美國國會頒發:國際藝術大使,美國哈佛大學終身藝術成就榮譽勳章,美國休士頓大學終身藝術成就獎,美國休斯頓榮譽市民及親善大使,江蘇省華僑書畫院理事,王鑫生國際藝術學院院長,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油畫家協會會員。
旅美畫家王鑫生移居美國已近20年,在他的藝術創作中非常鮮明的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跨越性。藝術家王鑫生在國際畫壇享有崇高的聲譽。王鑫生展現了通過意象手法和中國寫意精髓來貫穿油畫的主題作品。在表現手法上,王鑫生以東方意象表現主義風格取材人物為其表現題材,在油畫表現形態上可謂開闢先河。當中國寫意元素與西方表現主義的油畫風格相結合時,他——王鑫生,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
藝術史學博士、中國美術雜誌主編尚輝說,王鑫生的畫作渾然大氣、讓東西方的文化、意識、筆法、刀法、技巧產生碰撞,讓他感到一種具大的震撼力。他認為王鑫生不僅在技藝上爐火純青,而且他畫面中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都登峰造極,他畫中的震撼強度和衝擊力在畫壇中是少見的,他的畫不用著名,一看便知。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而把中國文化作為一種價值觀去影響世界的時候,王鑫生的作品正是跨文化學藝術史的研究對象;
美國國會山莊特別在2008年10月4日在美國國會山莊首次專為藝術家王鑫生升旗,表彰他作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和傑出的教育家所做出的貢獻,作為一位華人藝術家,授予美國國家最高級別的榮譽和形象代言人,藝術家王鑫生說,非常感謝美國國會給於我美國國家最高級別的榮譽和肯定,我將會用我的藝術作品架起中美之間的文化藝術橋樑。
現居於美國休士頓的王鑫生先生是一位當代國際藝術家和教育家,同時也是現存當代藝術中融匯中西藝術元素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將中國藝術意境與西方油畫技巧渾然結合,但又未抽離當代的表現主義特徵和對現實生活事件的對應。評論家稱他是有別於表現主義和抽象的具有中國元素的當代意象藝術主義。他化各國文化的衝突為和諧,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王鑫生畫派”,得到海內外三千專業和業餘畫家的追崇,在國際美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2009年美國國會由於他對藝術的貢獻授予他“世界藝術大師”的稱號,並於美國國會山莊為藝術家舉行升旗儀式。2008年,受邀為哈佛大學客座講解中西方藝術,哈佛大學並授予其“終身藝術成就獎”。他的長卷油畫巨作《雨鶴驚香》曾在台灣引起轟動,其作品並多次受邀在世界級拍賣機構參加拍賣,擁有非凡的拍賣成績。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藝術機構展出,並擁有許多喜愛他作品的私人收藏家,如前任美國總統並在中國擔任過駐華大使的老布希先生,現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籃球明星姚明,以及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mpany 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約翰·霍夫梅斯特先生等。
王鑫生
雨鶴驚香(局部)
王鑫生先生1949年出生於古城西安,父母是專業畫家,六歲起跟隨國畫大師陳景堂學習,獲得真傳,十三歲便舉辦個人國畫展,大學期間得到系統的油畫訓練。1993年始,旅居美國。在旅美期間經歷了藝術生涯中從具象俄羅斯寫實到印象派等不同畫風的改變,後形成當代意象的表現風格。藝術家常常稱過去的30年是自己的蛻變。沒有堅實的寫實基礎和中國藝術對人類內在意識的探討等元素是不會有現 在的意象主義。而這種風格應該是從意識形態上更貼近 於尋求“道”於“器”之間的關係。更應該尋找具體物象和抽象的語言,視覺,聽覺等元素的架構關係。這些應該是意象的基礎,而更應該揮發的是情感。具體到情感和時間事件時就是當代意象主義在立意的根本之處。
王鑫生先生的作品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是更具體為事件性作品,如《黃河涕歌──船夫的生死一線》、《震痛》、《心愿》、《仿佛記憶──圓明園獸首系列》和《辛亥革命──風流人物繪》等作品更具體的找尋具象表現風格和時間,事件中人物的微妙情感。藝術家稱在這些作品中探討的是人物之間和事件本身的共鳴。
王鑫生(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
圓明園獸首—龍首120x90cm2010年.jpg
“西方很多抽象作品是自我意識形態的表現,是自我的,個體的.”藝術家說:“而我的意象,以有限表現無限,以無形概括有形,它是情感的寄託,是視覺語言和精神價值的綜合體。它是在一種背景文化和一種精神嚮往的圖騰。他不是一種自我意識形態的展現。而是在具有禪境的思想和精神的高度統一。當架上藝術融入物象元素和想像空間時,任何作品都進入了意象空間,同時也決定了它的藝術特性,在藝術語言上這些元素是相互融合的。”
王鑫生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自1995年成立王鑫生美術學院至今,率領三千弟子在美利堅縱橫馳騁,桃李芬芳,碩果纍纍,門徒成績非凡。學生劉文君的作品《未來的託付》Yorea,在德克薩斯rodeo拍賣會上以十萬美金的拍賣價格刷新了幾十年拍賣記錄。聶磊在數十個國家,三千多專業畫家參與的《世界和平藝術大賽》中一舉奪冠。休士頓市政府為表彰和感謝王鑫生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授予王鑫生先生“榮譽市民”及“親善大使”稱號。市長親自宣布3月15日為“王鑫生日”。
王鑫生先生把西方寫實、中國的寫意、俄國繪畫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技巧,在加上現代派繪畫的表現風格,共同構成了他博大精深的藝術世界。他融合東西方繪畫精髓為一體,以海外華人的獨特感受表達對世界的愛、對文明的思考和對人類和諧和平的熱切呼喚。王鑫生先生的作品集他穿越時空的多年探索總是在不斷的升華和創新,每次新作的問世都給人們強烈的震撼。北京今 日美術館將在今 年7月2日為他舉辦大型個人展覽,屆時將全方位地系統展出王鑫生先生各個系列的拳頭作品。人們拭目以待,希望早日能在北京目睹王鑫生先生的藝術風采和欣賞王鑫生先生的大作。

自述

"藝術是生命永恆意識的表現,將熱情美好的或悲涼痛苦的,以繪畫特有的方式啟迪人們的思索。"
——王鑫生
藝術家的本能是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和創造具有自我語言的藝術世界。小時候常模仿戲劇中人物生動的動作和表情,戲裡的人物是誇張的但也是活生生的。其實人物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是最能反映其狀態和性格的。近 來作畫常常結合中國意象的表現立意和生動的人物情態語言,力求表現一種具有更多想像空間的視覺衝擊力。
面對自己這些年的作品,有很多感觸。我的藝術和生活經歷就像是中國這些年的變化。我是和共和國同齡的。經歷了建國,大躍進,災荒年,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和出國潮也目睹了近些年的經濟騰飛。當知青的那些年有幸畫了很多主席像,在工廠組織宣傳隊培養了對音樂的偏愛。所以在很多題材性作品裡我也將音樂帶進了裡面。世界上只有藝術是無國界的。音樂和繪畫本來就是在高靈性的層次上有共的。
每當作畫時我總是要放一些能使我帶動畫面的音樂。意想隨著音樂揮灑在寫意的快意中。有位國外的評論家在講到意象和抽象時說這些是外國的東西,就像舶來品一樣進到中國就被中國的畫家模仿了並搞的四不像。其實意象和抽象恰恰是中國藝術的立足點。把中國藝術畫的感念和西方油畫藝術的語言結合是必然的。也是現行藝術大環境下藝術家國際化的產物。中國繪畫美學認為,美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而“意象”就是美的本體,也是藝術的本質。這是本身繪畫的基本立足點。沒了“意象”就沒了所有的繪畫語言。寫實之後的浪漫主義、以後的移情論、表現主義和現象學美學,都是沿著這個路子走下來的,儘管它們之間也存在重要的差異。 但根本源於“意象”。從古時《易傳》到今時這個時代它是立的住得。所以我覺得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中國傳統美學和西方現代美學的契合點。一些自己的繪畫和生活。希望畫界朋友多多指導。
2011年於美國休士頓

個人展覽

2011
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江蘇美術館,江蘇,中國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美國德州歷史博物館,奧斯汀,美國德克薩斯州
西南畫廊,達拉斯,美國德克薩斯州
2010 索伍德藝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9 索伍德藝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璃墟國際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哈佛大學,劍橋,美國麻薩諸塞州
法國馬度沙利文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8 台灣天使美術館,台北,中國台灣
2007 休斯頓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州
法國馬度沙利文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6 休斯頓大學
法國馬度沙利文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5 米爾科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法國馬度沙利文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4 米爾科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3 米爾科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2 主街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米爾科 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1 米爾科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2000 米爾科維奇美術畫廊,休斯頓,美國德克薩斯州
美術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斯塔克美術館

榮譽與獎勵

2008年10月4日 一面美國國旗在華盛頓國會山莊 上空飄揚,這是由美國國會議員 奧﹒格林先生親手授予給王鑫生 的獎勵,以表彰他在美術創作和 美術教育方面的傑出成就。
2008年8月5日 獲國際綠色奧運教育獎。
2008年2月8日 榮獲美國國會特別認可的藝術大 師證書
2008年2月1日 由哈佛大學授予藝術終身成就獎 勳章
2007年12月2日 德克薩斯州第22國會選區榮譽證 書,由國會議員尼克﹒萊普森頒發
2006年11月20日 獲得由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校 長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04年3月15日 由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比爾﹒懷 特 市長宣布這一天為“王鑫生日”。
2000年4月27日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市長李﹒布 朗授予王鑫生榮譽市民和親善大 使稱號。
重要的肖像作品收藏記錄
2008年 美國前任總統喬治﹒布希收藏其作品
2008年 參議員﹑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收藏其 作品
2007年 殼牌石油公司主席約翰﹒霍夫邁斯特收藏其 作品
2007年 籃球明星姚明收藏其作品

名人寄語

王鑫生意象現實主義的文化跨越
尚 輝
藝術史學博士
中國美協理事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
《美術》雜誌執行主編
跨文化現象是今天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帶有普遍性的一個問題。美術中的跨文化現象,更多地出現在旅居、定居或移民到國外的一些美術家的創作上。一方面,這些在國外生活與工作的美術家為適應異域的文化生存而自覺與不自覺地去表達所在國的人文情感,藝術語言與表現手法也多半追隨所在國的流行藝術樣式;另一方面,這些美術家又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母體文化的審美情感,甚至於一些最基本的藝術判斷與藝術崇尚也都擺脫不了母體文化的影響。這樣就形成了這些美術家藝術創作的跨文化特徵。
移居美國休斯頓已近20年的王鑫生,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就非常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文化的跨越性。一方面他用相對寫實的油畫描繪了當代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並通過肖像繪畫塑造了美國民眾心目中的一些公眾人物形象,從中不難看出作者作為美國公民與他們思想情感的息息相通;另一方面他的油畫藝術特徵又隱藏著中國本土文化的深深烙印。譬如,他畫的草根系列、音樂家系列、爵士樂系列,雖然描繪的都是美國人,但作者選擇的表現對象卻主要集中於美國社會的底層民眾,尤其是選擇的一些具有社會批判性的黑人乞丐、越戰老兵和街頭藝術家。具有現實主義思想特徵的這些作品,無疑都和王鑫生在中國本土受到的藝術教育密切相關。再譬如,他選擇寫實油畫作為他繪畫的基本表現形態,這不僅適應了美國當地藝術收藏家的審美趣味,而且便於他現實主義藝術創作的思想表達。富有意味的是,他的寫實油畫和國內追隨歐洲傳統寫實油畫的流風相距甚遠,而多多少少體現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遺韻。但更為重要的他的那種可以作為他個性風格標誌的意象寫實主義,卻來自於中國母體文化,尤其是中國畫的水墨寫意特徵幾乎構成了他意象性的全部藝術靈感與才化。還譬如,除了描寫人物,他還創作了禪荷系列、睡蓮系列和雨鶴驚春等風景。但這些充滿禪意、表現天籟的作品很難歸屬西方風景油畫的審美範疇,而更接近中國花鳥畫。顯然,王鑫生在這些花鳥作品裡使用的是印象光色觀照風景的呈現方法,而在審美內涵上營造的卻是東方文化的哲詩與意境。
1949年出生的王鑫生,是典型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共和國的同齡人。他的成長經歷埋藏了太多與這個新生國家共同經歷的政治與文化變遷。這種文化經歷無疑鋪墊了他關注社會底層、與普通民眾休戚相關的現實主義藝術的精神底色。他出生於西安、成長在河南,這兩個中國歷史文化的古地都澆灌了他藝術的靈慧之根,這是他不論跨越何種文化都不會被消解的母體血液。作為時代的幸運兒,他在改革開放的90年代赴美旅居。在當代世界藝術中心,他潛心西方傳統和現當代藝術的研習,在成為一個旅美畫家的過程中,飽嘗異域文化生存的艱辛並最終在文化跨越的探索中確立了東西方藝術間的臨界點,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與風貌。
王鑫生的這些作品正是跨文化學藝術史的研究對象。
2011年8月18日於北京22院街藝術區
寫在王鑫生畫展前
張子康
今日美術館館長
從藝術成功學的角度去討論藝術,第一步是創造符號,第二步是創造地位,第三步是創造歷史。現代藝術社會越發關注與當下社會發生關係的視覺符號,就是與美或視覺衝擊力有關係的視覺符號,通過製造某種人造奇觀,從而滿足觀眾對刺激的追求。其作品的符號化就會淡化,藝術家的面目就會變得模糊,所以大部分藝術家會努力保持其一貫的符號化風格;要么就是藝術家把自己變成一種符號,這是另一種做法。當然,最好的作品還是那些令人感動的作品,涉及一種關乎時代的共同情感。
王鑫生無疑正是這樣一位關注當代社會,有著豐富情感的藝術家,其意象化的藝術作品形成了鮮明的視覺符號,關乎時代的共同情感,令人感動。
離開中國的十八年中,王鑫生將靈魂深處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藝術的樸素情感自然揉進其油畫的世界中,形成了意象與寫實相結合的藝術風格。此次展出的作品有這些類型:爵士樂系列,西藏系列和草根系列。爵士樂風靡全美,去 年剛好是爵士樂20周年紀念日,王鑫生通過前任的中央芭蕾舞團的首席黑管吳大軫結識了美國的爵士樂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里他感受到美國爵士樂不同層面的一種激盪人心和震撼靈魂的力量。樂手們個個技巧嫻熟,沒有樂譜,即興發揮,音樂已然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們的表演技能和表演形態令人動容。西藏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個謎,令人嚮往,透過西藏系列可使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中國。在這樣一片聖潔的土地上,艱苦的生存條件,惡劣的環境,但處處是虔誠的信仰和頑強生存的力量。草根系列,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社會下層人的生活,如失業工人,街頭浪人。這些畫作觸目驚心,令人看到美國的另外一面。
讓我們對旅美畫家王鑫生的藝術拭目以待!並預祝其成功!
2011/意向·蛻變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印象·寫意
彭鋒
將國畫寫意與印象派油畫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油畫語言和意境,這是自從中國畫家主動學習油畫以來,好幾代人努力的方向。在美國從事油畫創作和教育的王鑫生先生,也在沿著這條道路探索,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鑫生早年跟隨國畫大師陳景堂學習國畫,在人物肖像方面顯示了很高的悟性,大學改學油畫,在素描和色彩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功底。九十年代初,王鑫生舉家遷居休斯頓。經過短暫的適應之後,他在美術教育和油畫創作方面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十多年來,在王鑫生美術學校學習的學生數以千計,他們幾乎包攬了美國重要美術比賽的各種獎項,成為北美地區家喻戶曉的美術學校。
在開班授徒之餘,王鑫生從未停止自己的油畫探索。在大學期間,王鑫生受到了嚴格的寫實油畫訓練,尤其喜歡歐洲印象派大師的風景畫。到美國之後,受到當代藝術的衝擊,在中國尚算新潮的印象派,在美國已成了塵封的歷史。但是,王鑫生並沒有進入流行的當代藝術領域,他沒有做裝置、影像和行為,甚至沒有走在美國尚有餘溫的波普藝術的路子,而是將中國畫的寫意與印象派的光影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由於王鑫生的油畫成功地融入了外來元素,通過回溯歷史而開創新貌,因而在總體上可以歸入後現代藝術的陣營。但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王鑫生的油畫與流行的後現代藝術非常不同,因為他不是做題材的拼接而將兩種文化連線起來,不同於通過後現代慣用的挪用方式實現古為今用,而是在繪畫語言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因此可以說是在中國油畫現代性方面做了重要的推進。
眾所周知,印象派繪畫的興起,對於古典油畫的觀念和技法是一個重要的突破。與古典油畫追求逾時間性的、理想中的真實不同,印象派追求有時間性的、現實中的真實。為此,印象派畫家不僅強調觀察自然,而且強調對光和色的捕捉,保留繪畫的痕跡和偶然效果,讓畫面顯得更加生動而有生活氣息。很早就有中國藝術家發現印象派比古典油畫更接近中國繪畫,尤其是寫意繪畫。儘管印象派強調觀察和研究自然,但是他們所畫的不是作為客觀對象的自然,而是自然在人的感官尤其是視覺中留下的印象。套用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術語來說,印象派畫的是物質的第二性質,而不是第一性質。所謂第二性質,是跟感官有關的性質,如顏色、聲音和氣味等;所謂第一性質,是跟感官無關的性質,如形狀、運動和數目等。相對來說,古典油畫更關注第一性質,印象派更關注第二性質。如果不太嚴格地說,物質的第一性質接近與主體無關的第一自然,物質的第二性質類似於主體再造的第二自然。就與第一自然相隔有距來說,中國畫與印象派有共同之處。但是,與印象派不同的是,中國畫所謂的第二自然不是眼中的印象,而是胸中的意象。對於中國畫家來說,眼中印象還是第一自然,只有胸中意象才能稱得上第二自然。換句話說,如果客觀事物是第一自然,眼中印象是第二自然,那么胸中意象就是第三自然了。但是,中國畫不止是對胸中意象的描摹,還有通過書寫對特別的趣味與個性的追求。鄭板橋在一段題畫中對此有清晰的說明,他區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就手中之竹又不同於胸中之竹來說,手中之竹就是第四自然了,與第一自然相距更遠。與其說它是自然,不如說它是文化。從這種意義上說,儘管中國畫與印象派更加接近,但是中國畫更接近文化,印象派更接近自然。印象派介於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之間,中國畫介於第三自然與第四自然之間,因此印象派與中國畫之間的差異仍然相當明顯,儘管它們之間好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親緣關係。正是這種既相似又不同的特徵,讓印象派與寫意畫之間的結合成了可能。
王鑫生油畫吸收了印象派觀察自然、研究自然的優點,他畫人物、風景與靜物,基本上都是現場寫生,從而擺脫了中國畫因為忽視自然而導致的程式化傾向。但是,王鑫生的寫生並不拘泥對象的形似,他更注重氣氛的營造和情緒的表達,在印象派中又加入了一些表現主義的成分。為了突出油畫的書寫性,王鑫生更多地用畫刀做畫,將繪畫痕跡毫無保留地留在畫面上,從而能夠讓情緒直接流露在畫面上。書寫性的加入,擺脫了印象派對幻覺的執著,讓畫面多了寫意的味道。
需要強調的是,王鑫生在將印象與寫意結合起來的時候,並沒有犧牲二者的優點,沒有偏廢一方,而是讓二者相得益彰。這與他在美國的教學實踐不無關係。在美國教油畫,關鍵是要教好的油畫,而不是教哪國的油畫。這一點讓王鑫生沒有過分放大寫意畫在油畫中的作用,而是將它加以合理地吸收和利用。因此,儘管王鑫生吸收了書寫性和意象等元素,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典型的油畫特徵。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技術上要有新的突破之外,心態上也要有好的平衡,否則就很難做到不偏不倚,很難充分吸收二者的優點。
王鑫生不僅在油畫語言上有自己獨到的探索,而且能關注社會問題,表達對人類美好生活的祈求。王鑫生以美國乞丐為題材畫過系列油畫,這些作品並不是出於揭露美國社會的陰暗面的社會學或者政治學目的,而是出於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們的本能的同情。這批作品曾經在哈佛大學做過展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汶川大地震之後,王鑫生夜以繼日地完成了《震痛 5.12》和《心愿》,並發動休斯頓各界捐助地震災區的民眾。最 近,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王鑫生畫了一系列油畫紀念孫中山。這一系列的創作,不僅顯示了王鑫生對社會問題的敏感,而且體現了他的油畫語言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可以自如地表達當代人的生活和感受。
儘管王鑫生關注社會問題,但他的繪畫並不是單純靠題材取勝,而是力圖將題材與繪畫語言探索結合起來,讓內容與形式融合無間,相得益彰。在王鑫生以爵士樂為題材的系列作品中,這個特點表現得尤其明顯。王鑫生之所以選擇爵士樂這個題材,一方面看重的是爵士樂作為美國的一種社會現象所具有的社會學意義,另一方面看重的是是爵士樂本身所具有的偶然性、即興表現性等藝術特徵。因為爵士樂的這種特徵與王鑫生的繪畫美學追求不謀而合。在王鑫生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爵士樂中的激情、率真、華麗。王鑫生自己非常喜歡音樂,他的朋友中有許多爵士樂高手,他自己經常在音樂的陪伴下作畫。在繪畫中追求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讓王鑫生的繪畫具有很強的寫意和表現性。
由於王鑫生的油畫很好地融合了印象與寫意的優點,並且能夠關注美國的現實,他的作品在美國廣受歡迎。但是,儘管王鑫生已經移居美國近20年,他的作品的根還在中國,他更多牽掛的還是中國的問題,我相信他的作品也會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由於王鑫生肩負繁忙的教學和創作任務,他很少回到國內,作品很少在國內展出。這次在國內的巡迴展覽,一方面是王鑫生向祖國人民的匯報,另一方面也是國內藝術愛好者觀摩王鑫生作品的好機會。我衷心祝願王鑫生在國內的巡迴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2011年4月18日於北京大學蔚秀園

美中藝術協會

為了進一步的促進美國和中國之間文化藝術的各項交流,經由美中兩國藝術家共同協商,決定創立“美中藝術協會”。協會將展開多種渠道的美中藝術交流與探討,以推動美中兩國人民對跨文化,跨國界及多元素藝術的理解與欣賞。

協會宗旨

在美中國家級藝術家及藝術領域中廣泛進行交流。為美中兩國藝術交流提供一個公共性,學術性,互動性的定期對話平台。通過此平台,美中兩國可就書畫藝術領域以及泛藝術議題進行對話與交流。探討在藝術多樣性的當今時代,藝術的發展模式和加深美中兩國在人文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了解。推進兩國書畫藝術交流的全面性,從而持續深入的進行交流與合作。

協會計畫

在未來的五年中,將在中國和美國藝術家中篩選若干位具有特色的國家級藝術家進行全球巡迴主題性展覽。定期舉辦《美中書畫藝術論壇》深入討論藝術實踐性發展空間。
眾所周知,在跨國文化交流中,對於一個國家的形象建立來說文化藝術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很多國家過去對中國文化的高內涵知之甚少。這與上個世紀初期的歷史狀況有關。建國後,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展現在世界上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崛起形象。中國藝術在世界藝術領域還有待全面推廣。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偉大並延續至今的文化藝術傳承。怎么樣讓世界各國對中國書畫真正全面理解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尋找美中藝術的相似與相異性是跨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課題。這就決定了交流的必要性。在不同的藝術文化背景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將會成為未來推動藝術的主動力。
The China US Art Associ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nsultation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artist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xchanges of cultures and art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Association will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ross-cultural, cross-border and multi-element arts through multi-channel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arti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Purposes of the Association
The Association is to conduct the extensive exchanges in the field of arts between national level arti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t provides a public, academic and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periodic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of art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this platfor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ill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over the arts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xplore the model of development of ar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with the diversity of arts; deepen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e areas of humanity and culture;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exchanges of the arts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establish profound and continuous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Plan of the Association
The Association will screen several distinctive national level artists among Chinese and American artists and organize global tours of thematic exhibitions. It will organize “Sino-American Art Forum o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of arts through practices.
It is very well known that art and culture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establishing the image of a country in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The views of many countries toward China are limited due largely to the history of early last century. China has risen as a great nation in the worl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rough many years of reforms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one of the greatest cultural and art heritages which continued to present day. I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ask to help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ruly an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Chinese art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arts in the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Due to these very reasons, the exchanges are necessary.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will be the mutu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