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錢松

王錢松

王錢松(1934年3月18日-2013年),男,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海寧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錢松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4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2013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榮譽成就,

人物經歷

王錢松從小喜歡剪剪畫畫,對皮影尤感興趣,小時候看完皮影戲後,回家用紙板製作影偶,在彈凳上用油燈在牆壁上觀看。1979年任斜橋地區文化站長,開展群文工作,著手海寧皮影戲的恢復與搶救工作,動員7位老藝人組織斜橋影戲班,主動承擔影偶、道具的製作。他在皮影戲傳人郎自力的傳授下,把全部精力花在影偶製作上,學習影偶的製作流程,從殘存影偶的整理、翻新、複製入手,系統研究掌握海寧傳統皮影的造型特色、變化規律和製作流程,能按照演出藝人的要求,製作出劇目中各種角色的紙人(影偶),二十多年來已製作出各種影偶、人物、道具、動物一千多件(一箱),可演出傳統皮影戲劇目一千多個。退休後,王錢松仍在為皮影戲演出單位製作影偶,並在斜橋中心國小進行影偶製作教授,還帶了3名徒弟,為皮影戲影偶的制輾傳承不懈努力。
王錢松傳授的三個學生,其中陳沁(女、18歲)製作的影偶可用於演出,周賽穎(女、31歲)大學畢業考研民俗學,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逸昕(女、21歲)考取吉林動畫學院,打算將來用海寧風格的皮影製作動畫。

榮譽成就

二十多年來,王錢松製作傳統皮影劇目300多個的人物、道具、動物等影偶1000多件,200多件身體,800多個頭揸,供斜橋影戲班的老藝人演出之用。他能熟練掌握起稿、選皮、過稿、刻制、描線、設色、上油、裝訂、縫翎管、削竹籤、上竹籤等十幾道工藝流程。能按要求製作各種傳統劇目各種人物的影人造型、各式道具、各類兵器、飛禽走獸、橋樑、樓台高閣等。符合傳統風格,原汁原味。
王錢松的作品被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海寧博物館以及日本、美國、荷蘭、紐西蘭、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愛好者收藏。皮影藝人利用1000多件影偶從鄉村演到學校、從農村演到城裡、從國內演到國外。2003年2月14日赴紐西蘭奧克蘭市演出,受到了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的接見。
2004年12月沈珉編著《中國傳統·皮影》選載91件影偶照片;2005年1月魏力群編著《皮影之旅》中選載海寧皮影4件;2005年3月魏力群編著《民間皮影》中選載海寧皮影11件。
2000年皮影藝人應邀到中央電視台演出,先後接受浙江電視台、西湖明珠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和省市報刊、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的採訪報導。2006年7月中央電視台採訪後,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播出。
其作品在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保護成果展暨浙江省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中榮獲天工優秀作品獎。2006年6月,同時由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予“嘉興民族民間藝術家”稱號和由浙江省文化廳頒發榮譽證書,授予“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2007年10月海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著,西泠印社出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寧皮影戲圖集”中傳統的皮影人物,頭揸、道具等都由王錢松製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