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銓濟字巨川,又作蕖川,上海人。
上世紀二十年代,吳江金松岑與友人在蘇州創辦中國國學會,門下聚集了一批年青學子,其中如柳亞子、高圭(君介)、沈錫琛(雷漁)、金國寶(侶琴)、陳旭旦(雅初)、王大隆(欣夫)、顧廷龍(起潛)、王謇(佩諍)、范鏞(煙橋)、黃維榮(龍光)、蔣鏡寰(吟秋)、錢復(太初)等,後來很多都在文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王銓濟亦其中之一。王氏年青時期,就積極進行舊體詩的創作,他的詩歌在民國間曾結集為《倚劍樓詩稿》鉛印問世,復旦大學所藏鉛印本一小冊,即王銓濟贈與同學、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金侶琴者。此後所作,一直未在整理問世,直到去世之後才由友人為編次《兩忘宧詩存》一書。民國三十六年(1947)初,業師金天羽去世,同門諸子共同料理其後事,金元憲(立初)撰《伯兄貞獻先生行狀》,徐震(哲東)撰《貞獻先生墓志銘》,而王巨川則撰有《金松岑先生年譜》稿本一種,一直未能刊行。此後,同人又發起集資整理刊印金天羽遺著,王巨川也積極參與其事。《天放摟文言遺集》印成後,王巨川曾贈鄭逸梅一部,鄭氏晚年仍對此事念念不忘。
基本介紹
- 全名:王銓濟
- 別名:王巨川
- 字:巨川、蕖川
- 出生地:上海
- 主要作品:《倚劍樓詩稿》、《兩忘宧詩存》
王巨川在民國期間曾一度任教聖約翰大學,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會大學,它身是聖約翰書院。1879年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 J. Sekoresehewsky) 為實踐其推行高層次教育的宿願,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度恩書院合併,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聖約翰書院。1906年學校在美國註冊,正式稱為聖約翰大學。1913年添設大學院,招收碩土研究生,形成預科、本科、大學院三級敦學階梯。1936年才正式招女生。此後逐步發展為擁有文、理、工、醫、農五個學院十六個系的著名大學,於1947 年向國民政府註冊。宋子文、顧維鈞、榮毅仁、林語堂、貝聿銘、鄒韜奮、陳從周等人都畢業於該校。聖約翰大學除了重視理工科用外語教學外,國文系則傾向聘請老派的學者擔任教師,所以沒有正式文憑的王巨川、王欣夫、周子美等人都曾長期在該校任教。聖約翰大學在解放後的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過程中停辦,文科師生多劃歸上海的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其中如王欣夫進了復旦,周子美去了華東師範大學。聖約翰大學的校園,交由華東政法大學使用。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處在“孤島”時期的上海,聚集了很多在租界避難的教育機構與文化名人。江浙地區的四所教會學校,即上海的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杭州的之江大學,蘇州東吳大學一起聯合辦學,因此王巨川當時仍能與諸多友人以詩酒往來,並不寂寞。之江大學教授、詞學家夏承燾在他的《天風閣學詞日記》里就多次提及王巨川。如1938年11月27日中午,王欣夫在維也納飯店約友人談編印《戊寅叢編》一事,當天參加者有瞿鳳起、屈伯剛、金立初、王巨川、夏承燾等。1939年5月7日中午,王欣夫邀請友人來家中為餞春之集,參與者有金松岑、高吹萬、楊無恙、姚石子、王巨川、周子美、潘伯彥、陳運彰、夏承燾等。這次聚會,楊無恙還繪《餞春圖》,參加者都題了詩詞,作為紀念。1940年5月12日中午,王巨川與金松岑、王欣夫、高君介、黃維榮、夏承燾、李佩秋等人醵資,共賀冒鶴亭六十八歲壽辰。席散,王巨川與夏承燾、王欣夫同往來青閣、中國書店買書。同月26日,冒鶴亭在大華飯店請客答謝金上次祝壽各位,到者有金松岑、金巨山、高吹萬、王巨川、黃龍光、陳病樹等。同年9月8日中午王巨川在成都川菜館請客,參加者有金松岑、王欣夫、李佩秋、夏承燾、黃維榮。1941年10月2日,海上同人聚集靜安寺路清華同學會,舉行龔定庵百年祭,除了王巨川外,到者還有王蘧常、錢仲聯、任銘善、徐益藩、夏承燾、朱大可、王欣夫、任芝孫、唐堯夫、吳偉治、盧景純、王紹唐、胡士瑩等總計二十人。1942年3月29日中午,王巨川在家為唐長孺、任銘善、夏承燾餞行,同席者為蔡正華、王欣夫、王謇、陳運彰、陸維釗。這在《兩忘宧詩存》中也有所記錄,可以兩相印證。
解放後,王巨川曾在位於蘇州北寺塔的華東革命大學學習過一段時間,此後又到北京參觀訪問,與諸多老友見面。在天津南開大學,謝國楨曾請他吃烤鴨,王巨川作詩記之。謝國楨此後曾寫信給鄭逸梅,其中有“王巨川兄及夢莊老人事歷,望為示及”一句,可見當時謝氏仍很關心王巨川的近況。全國大學院系調整後,王巨川一度任教於安徽的合肥師範學院。合肥師範學院原屬安徽師範學院,1958年實行文理分院,文科各系遷往合肥,組建而成合肥師範學院。但到了1970年,合肥師範學院又遷往蕪湖,與同源同宗的安徽工農大學合併,復建安徽師範學院。1972年12月,正式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從1958年至1970年,合肥師範學院總共存在了十二年。而今又過了近四十年,安徽師範大學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王巨川了。
當年,王巨川與同學王欣夫、王佩諍等人一樣,也熱衷於藏書。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中曾記王銓濟(巨川)云:
樂府補題弦外響,月泉吟社鏡中花
奇文倘得共瓜貸,何必其書滿一免
附註“王巨川(銓濟),辛亥前嘗偕江翊雲(庸)、瞿兌之(宣穎)輩結非社,詩酒之會無虛月。藏書盈一室,亦頗有僻本,上海書林時見其蹤跡。近則授課遠方,不常返滬,收書無此清興矣。”可見,當時他已經離開上海,到合肥去了。
近年拍賣市場上屢屢出現王巨川舊藏之書的蹤跡,往往鈐有“滬海引溪王氏倚劍樓藏書印”、“王巨川印”、“銓濟之印”、“蕖川讀過”等印記。例如明萬曆四十三年顏氏刻本《駱丞集注》四卷二冊,乃上海徐紫珊舊物;清康熙刻本《杞田集》四冊,全書包含《潛州集》、《或語》、《吳貳集》、《渠亭文稿》四種;雍正乙巳刻本曹溶《靜惕堂詩集》四十四卷,十冊兩函;周亮工《賴古堂集》二十四卷附錄一卷,六冊,乾隆丙子懷德堂刻本;光緒十九年渭南縣署刻本樊增祥《樊樊山全集》八十二卷,二十四冊;清道光十九年影宋刻本《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書上皆有他的藏章。此外,吳騫拜經樓精校精刻《桃溪客語》五卷四冊,書後有王巨川長跋。清光緒五年淮南書局重刊本《廣雅疏證》十卷附《博雅音》十卷,八冊,此書經王銓濟先通篇朱筆批校,書後有朱筆跋語云:“辛丑(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加朱,壬寅三月二十二日(四月二十六日)蕆事。此書已點兩過,其一為皇清經解本。時正從合肥師範學院引退回滬,暇日遂與《通鑑》相互點閱。皓首窮經,古人所難,但讀書而不解聲音、訓詁,則隔霧看花,決無所得。春色漸深,細葉如雲,鼠姑怒放,擬遍歷園林一賞之。老驥伏櫪,亦竊有千里之志。衡泌雖樂,尚非私怨,摩厲以須,豈敢自餒。滬瀆王銓濟蕖川識於鶯弦室。”則當時王氏已經退休回上海養老,但仍壯心不已。遺憾的是沒有多久,王巨川就去世了。從《詩存》中看,王氏有子女多人,其書或許一直保存在其後人處,故到現在才逐漸流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