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銃是明代遷安(今河北省遷安縣)人,進士出身。他先任崇明縣(今上海市崇明縣)知縣,後升任彰德知府。明嘉靖《彰德府志·卷五》記載:“王公長身修髯,顧盼有威。”他在彰德府任職期間的政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基本介紹
- 本名:王銃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遷安
- 主要成就:進士、彰德知府
勤於政事,修治府城,督察學校,
勤於政事
懲治貪官污吏。他經常出訪,不管是官吏還是老百姓,是做了好事還是壞事,都要親自用筆記下來,作為考察官吏、解決民間訴訟案件或催促繳納賦稅的依據。有一次他聽說一個縣吏有受賄行為,就按線索核查,事實與傳聞果然一致,於是便立即免除了這個縣吏的職務。由於他“有權術,治尚嚴”,又勤於考查,注重事實,因此“吏無得為奸”,“畏之如神”。
修治府城
修治府城街道,維護社會治安。王銃上任之初,彰德府城街道高低不平,每到雨季,排水不暢,泥濘難行。街道兩旁,房屋高低錯落,樣式五花八門,既不美觀,又影響交通。他到任後便令臨街道房屋一律改建,朝街的一面都修築廊檐。街道中間隆起,兩邊挖深度相同、寬度相同的排水溝。每遇風雨天氣,人們可順街在廊檐下行走和避雨。房上的雨水和街中的泥流都注入排水溝內流出城外,保持了城內的衛生整潔。他還讓工匠在每條街巷的出口處建有柵門,並可閉鎖。每到午夜,城內人已熟睡,把守人員便關閉柵門,禁止串街游巷。柵門外還鋪有帶鐵釘的釘板。若有人經過釘板啟動柵門,便會有響聲驚動把門人員,因此盜賊“莫得入郡城”,保證了彰德府城居民夜晚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督察學校
親臨學校指導,注重學風建設。王銃任職彰德期間,政績頗多,但相比之下,“尤留心學校”。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他都要到學校行祭祀之禮,“聽諸生說經發疑”。他又讓人把學宮裡學生的姓名記到竹籤上,在閒暇時,便令僕役拿上幾支竹籤,按所標姓名讓學生親來面試。面試的內容:有時是背誦書籍,有時是解釋經義。如面試時發現有衣冠不整潔的學生,就要當場打板子,以示警戒。由於王銃對學校督察甚嚴,故彰德府學風井然,學生勤勉不倦。白天書聲琅琅,入夜燈火輝煌,教學秩序井井有條。有一次朝廷要員姚龍路經彰德,親到學宮祭祀,意外發現這裡學風極好,便大加讚賞說:“就是京城的國子監,也難比彰德府學呀!”王銃在彰德政績卓著,受到朝廷賞識,後被逐級提升,直至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