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費潭村

王費潭村位於青田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5公里,地處阜山盆地中心。隸屬阜山鄉,是鄉人民政府駐地。山溪自西向東穿過村境。王費潭周約60米,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村以潭得名,亦稱玉帶莊。"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改名新升村,1977年恢復原名。轄王費潭、朱田?、寨下園、司公基、黃礱和後寺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王費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費潭村
  • 所屬地區:青田縣城
  • 面積:0.97平方公里
  • 人口:795人
教育,

百科名片

村始建於宋代。王朝宗自龍游遷入阜陽(今阜山)前王村,其子移居王費潭。隨後,其他姓氏陸續遷入。村區現有陳、王、周、洪、徐、林、魏、邱、劉、柳、孫、倪、朱、胡、俞、傅、葉等17姓。其中較大的姓氏有陳、王、周三姓。1992年,全村243戶,795人。總面積0.97平方公里,耕地256畝,種植水稻、小麥、番薯和蔬菜。山場732畝,自1978年青田至阜山公路建成後,每天有班車與縣城相通。全村從事建築、製衣、制燭、理髮、五金修理等手工業99人。僑屬51戶,旅歐華僑185人。

教育

王費潭村雖地處深山,卻是青田縣西南部的文化中心。青田縣第一所師範學校、普通中學即誕生於此。歷年來有大學畢業生46人,其中留學生11人,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16人。7~40歲村民中,高中程度40人,國中程度217人,國小程度247人。文盲6人,只占總人數的0.01%,素有"文化村"之稱。
王費潭村原有私塾。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村人陳邦雋捐資在真隱寺創辦阜山第一所國小堂,後遷黃富洋村馬佛宮,1931年改為青田縣私立阜山師範學校附屬國小,遷回真隱寺,現名阜山鄉中心國小。1987年普及國小教育,1992年有13個班,學生533人。
1928年,王費潭村留學奧地利的陳瑛和留學日本的陳梓芳,目睹青田縣國小教員的現狀,本造就師範人才之至旨,懷普及教育之宏圖,陳瑛首捐1萬元銀圓,其他人士也踴躍捐資,創辦青田縣私立阜山鄉村師範學校。公推陳梓芳為董事長,陳瑛為校長。校址選於村西真隱寺,於1930年建成教學樓1座。阜山師範辦學5年,招收三年制學生5期,四年制學生4期,畢業生約70人,多數在青田從事國小教育事業。1935年,根據教育部私人不得辦師範學校的規定,改為青田縣私立阜山初級中學,陳瑛繼任校長。
1950年2月,私立阜山初級中學併入青田縣中學。建校15年,共招收44班,學生約2000人,畢業22屆,900餘人。1987年,縣政協委員提議,縣人民政府批准,重建阜山中學。海外華僑和校友捐資80多萬元,建成教學樓2幢,計2475平方米。1990年實施8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有國中11班、高中2班,學生650人。
原校長陳瑛(1883~1941),字蕙薰,又字惠生。18歲入江南陸軍師範學堂,後留學奧地利學習軍事。學成回國,曾在東北軍張作霖部下任職,為張學良德語教師,師生感情甚篤,1924年因病辭歸故里從事教育事業。1991年2月19日,張學良將軍在台灣聞阜山中學重建,為緬懷陳瑛老師,特題"培育人才"四字,贈給阜山中學。
阜山中學自合併到重建的37年間,曾辦過阜山國中補習班、民辦阜山中學、阜山鄉中心學校附設國中班,使當地國小畢業生能就近入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