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見剛生於山西省交城縣古洞道鄉。25歲就被評為山西青年鄉鎮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見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交城縣古道鄉
- 性別:男
人物簡歷,人物功績,
人物簡歷
從明清時期開始,晉商發展的共同特徵來源於家族化管理。王見剛就是出身在這樣的家族中。王見剛的父親王侯五是山西第一代鄉鎮企業家,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承包創建古洞道鐵廠,從開採鐵礦石起步,創下幾百萬元家業,為古冶集團搭建了邁向現代化產業的平台。王侯五在採選小鐵礦脫貧之後,支撐起王見剛弟兄三人的學業。1983年,王見剛以優異成績考入農民子弟很難躋身的縣中,國中畢業後,他急於“跳出農門”,上了汾陽師範專科學校。1990年,他從師專畢業,回交城捧上了鐵飯碗。到了1992年,他卻“跳回農門”,進入了父親的鐵廠,1996年後成為企業的決策人。
人物功績
2000年,王見剛把目光投向交城以北的嵐縣——那是個比“灰毛驢兒上山灰毛驢兒下”的《交城山》更加封閉的國家級貧困縣。當王見剛將構想告訴家人及下屬時,引出一片疑慮之聲。從天時、地利、人和上看,投資嵐縣風險都很大:當時進口的富鐵礦石價錢很低,買來能直接進高爐,而嵐縣則是貧鐵礦,鐵含量只有20%-30%,出坑礦石賤賣到每噸不足20元,此謂不占天時;把含鐵二、三成的礦石變成含量在63%以上的精鐵,需要磨碎後磁選,而嵐縣鐵礦石與石英石共生,黏性很大,磨不碎,選不純,此類礦石,在黑色冶金學教科書上被列為難以利用,山西太原鋼鐵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都沒有開發的興趣,此謂不占地利;此外,朋友們擔心嵐縣山高皇帝遠,強龍難斗地頭蛇,恐怕也占不到人和。
王見剛恰恰注意到,嵐縣自身沒有太像樣的企業,更沒有一家縣外企業去那裡投資,導致了嵐縣財政與人民生活的改善無望:“這只能是古冶集團知難而進的理由,而不是望而卻步的理由,同居呂梁山,共飲汾河水,共同致富,義不容辭。我們應當拿出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義勇來。”
王見剛帶領一班技術人員,用差不多一年時間,攻克了與石英石共生的鐵礦石精選難題,陸續投入1億多元,建成最終一年可生產60萬噸鐵精粉的選礦廠。鐵礦石由含鐵20%-30%選至含鐵63%-67%,自然會甩下大量的尾礦砂。在2004年古冶在嵐縣的項目正式投產前,山西的小鐵礦都是把尾礦連泥帶水棄置於山溝,任其淤塞河道,破壞水質,引發泛濫。尾礦砂一旦被沖入農田,又會把疏鬆的土壤黏住,造成板結,弄得老百姓種不好地,喝不上水。王見剛當時的資金捉襟見肘,卻投入上千萬元,在山間築壩,攔出僅次於太鋼的山西第二大尾礦水庫。它不排廢渣,重複回水,可供古冶使用50年,嵐縣的水土和生態環境因此得到有效保護。
古冶集團一路成為崗縣第一納稅大戶,取得3億噸鐵礦石儲量的開發權,嵐縣的農民有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