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文集:散文隨筆

王蒙文集:散文隨筆

《散文隨筆(上中下)》為王蒙談話集,收入他關於文學、文化、歷史、人生等問題的訪談和對話,共兩卷。《散文隨筆(上中下)》其中重要篇章如《王蒙、王乾對話錄》等,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和理論產生過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王蒙文集:散文隨筆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1156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文學
  • 作者:王蒙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1001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散文隨筆(上中下)》包括王蒙關於文學、文化,乃至思想的談話。語言平易,內容精彩,海闊天空,進退有據,智慧閃光,思想沉潛。其中“王蒙王乾對話錄”等篇章,是當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談話文本,談到多種文學現象和作品,對文學創作和理論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圖書目錄

訪談
就風格、流派諸問題答《當代文藝思潮》編輯部問
回顧與展望
答日本共同社記者問
與《小說界》記者的談話
“空中百花園直播記錄
我看毛澤東
關於中國文學現狀
圈圈點點說文壇
與義大利記者桑德羅·維奧拉的談話
探尋中國文化更新與轉換的契合點
把中國建設成為文化大國
敞開心胸,欣賞與接納大千世界
答韓國《現代文學》雜誌社問
我只是文化蚯蚓
“狂歡也被淚催成
從“青春到“飽經世故的清明
文學不再高姿態是正常的
當今文壇泡沫多
扎紮實實搞學術
我對文學的未來充滿希望
全球化能把中國文化怎么樣?
我永遠是學生
理解比愛更重要
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尺度
把自己沒有趴下的經驗告訴大家
說《青狐》
答《中華英才》雜誌問
作家怎么了
我清醒所以我困惑
沒有她就沒有我
從《青狐》說開去
滄桑與熱情同在
回歸文學傳統,從容寫小說
當代文壇的幾個話題
我這三十年
“文革和中國崛起
有同情心的“革命家
不是我個人被綁在十字架上
人·革命·歷史
為歷史存真
“相信是我的光明的基調
樂觀是一種武器
關於當代文學的答問
“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面臨現代的傳統
答《新周刊》記者問
答《南華早報》記者問
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
公信力、包容性和人文精神
全球化時代如何防止“精神貧血
與中華書局友人的談話
中國還是要提倡理性,不要動不動就灑熱血
“民族復興恐怕很難標準化
對話
先鋒考
從政治心態到商業心態
共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與蕭風談古典詩詞
與金庸話人生
與金庸對侃評《紅樓》
關於漢字文化的對話
筆談《騎兵軍》
中國傳統詩詞的感悟
只要能用得上的,我都不拒絕
學問、事業與人生
王蒙、王乾對話錄
王蒙說(鏘鏘三人行)

文摘

回顧與展望
記者:新中國建立三十五年以來,我國文學創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這些成就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些什麼?
王蒙:我個人印象深刻的有三次浪潮。一是建國十周年前後長篇小說的豐收。最早的是《保衛延安》,其後出現了《紅岩》《青春之歌》《紅旗譜》《紅日》《創業史》《小城春秋》,直到稍後一些的《李白成》(第一卷)。這些可以說是至今仍然聳立在那裡的長篇創作的高峰。
其次是“四人幫”垮台前後,以四五運動為標誌的詩歌運動。我以為,這樣的詩歌運動將寫在歷史上。
第三次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開始的中短篇小說與報告文學代表的創作浪潮。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勇敢、痛苦、熱情、堅定、沉著、歷史感、使命感、探索精神、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與“拿來主義”的胃口與消化力,以及它的民眾性、社會性,我以為,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浪潮這個詞兒也許不準確,就叫幾次豐收也可以。
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七年上半年也有一次小豐收,如眾所周知。
文學作品畢竟是個體勞動的產物,你再多講幾次浪潮也概括不了所有的佳作。再說,我對小說以外的體裁也不熟悉。
記者:您怎樣估價我國當代文學創作在世界上的地位?
王蒙:我國近年來的創作成果,愈來愈吸引包括西方國家、日本、蘇聯、東歐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漢學家與文學家的注意。一些國家盛大地舉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討論會,這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我接觸到的只是有限的翻譯成中文的當代外國文學作品。我的印象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為近年來我們的創作成果而自豪。在概括生活的深度、廣度,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感情與心理的強烈、真摯、細膩,思想的活潑等方面,我常常覺得倒是本國同行們的作品更好些。我們的差距是在充分發揮藝術想像力方面。
當然,語言的障礙,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以及文學藝術本身的獨特性、複雜性等等必然阻礙著人們公正恰當地評價一個國家的文學成就,特別是活著的人們搞出來的當代文學成就。
我不喜歡什麼文學“走向世界”的提法。現在根本不存在什麼世界文學的奧林匹克大賽,說什麼某篇作品可以“走向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土包子心態(請原諒)。當然,我贊成與國外加強介紹(翻譯)和交流。
記者:您怎樣評價近年來湧現的青年作家?
王蒙:怎樣劃分青年作家? 記者:大體上四十歲以下的吧。
王蒙:總體來說孔捷生和張抗抗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喚醒的青年一代的新的覺醒和追求,包括某些不足。張承志表達了新一代的革命理想主義和一種年輕的詩人兼哲人的氣概。王安憶和路遙等是那樣勇敢、敏銳、忠實地直面人生,讓生活、人物、形象說話。陳建功體現了新一代人的銳氣,同時不乏機智乃至成熟。韓少功既有清新又有某種深度。鄧剛很有氣勢,也有生活。鐵凝似乎體現了更年輕的一批人的樂觀、善良、天真,她更少“傷痕”而更多對美、善的信念,雖然也俏皮。唐棟、海波、劉兆林、李斌奎——我不知道李存葆是不是青年——他們正在開拓著軍事文學的新進展,更真實、更注意軍人生活與整個社會生活的聯繫,更注意靈魂的探索也更大膽地試驗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法。賈平凹也很有趣,多產,他也是“上下而求索”。噢,還有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劇作家……可惜,我對他們不太熟悉。
總之,他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當然,也有明顯的不足。也和我們這些中年作者一樣,也有生活根底不足,學問知識不足,藝術修養不足的問題……
記者:正好,最後一個問題是請您談談“不足”與今後展望。
王蒙:我沒有展望的水平與本事。當前文學創作的浪潮也帶來某種危險。刊物太多,新作太多,平庸之作淹沒佳作。特別是比較年輕的作家,往往在發表了一兩篇成功之作、受到稱道之後就缺乏後勁了。這就是說,要注意量,更要注意質。其次,要注意創作,更要注意積累。積累是指生活、體驗、讀書、求師求學等等。現在往往是一出名就文債高築,入不敷出,早晚會出現赤字、窘態,弄不好就會破產了。
改革、生活的新變化帶來一系列倫理、審美上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認真生活、認真學習、認真探討,才能使文學的步子趕上去。
文藝批評和理論研究使作者和讀者受益匪淺。我相信今後會搞得更生動活潑、求實準確。我特別希望有更多、更經常、更嚴肅而且更親切的批評,指出當代新作,包括受稱讚之作的缺陷、不足,乃至失誤,這種批評可以更加認真。有的作品個別看還較好,與作者的其他作品擺在一起看便顯示出了某種不妙的勢頭,批評家有權也有責任提醒一下。
從看《霍元甲》的盛況可以看出人們對娛樂性作品的要求之熱烈。對這個問題,我們還缺乏認真的研究。我們完全應該有自己的、更加使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提供美好文化休息的作品。
1984年8月23日P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