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哲學所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1997年任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2002年至2003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葆玹
- 出生日期:1946
- 性別:男
- 籍貫:北京
基本信息,學術專書,學術論文,
基本信息
研究領域:經學、道家、魏晉玄學。
講座:《漢魏儒家經學》、《中國儒學專題》
學術專書
1、《正始玄學》,齊魯書社,1987年,獨著29萬字。
2、《西漢經學源流》,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獨著32萬字。
3、《玄學通論》,台灣五南出版社,1996年,獨著50萬字。
4、《今古文經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獨著43萬字。
5、《王弼評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獨著12萬字。
6、《古今兼綜——兩漢經學》,台灣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獨著8萬字。
7、《老莊學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獨著29萬字。
8、《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魏晉隋唐之部》,中華書局,1990年,合著。
9、《黃老與老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03, 354頁。
學術論文
1、《〈穀梁傳疏〉所引王弼〈周易大演論〉佚文考釋》,載《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年第4期。
2、《〈五行大義〉所引王弼〈周易大演論〉佚文考釋》,載《哲學研究》1983年第8期。
3、《王弼易老學中宇宙論與本體論的結合》,載《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
4、《三玄小考》,載《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年第2期。
5、《魏晉言意之辨的發展與意象思維方式的形成》,載台灣《中國文化月刊》第116期(1989年)。
6、《從西漢河內佚書的出土看五行八卦兩種模式的融合》,載台灣《中國文化月刊》第121期(1989年)。
7、《試論孔子學說中的鬼神與禘祀問題》,載《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4期。
8、《西漢易學卦氣說源流考》,載《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年第4期。
9、《中國學術從百家爭鳴時期向獨尊儒術時期的轉變》,載《哲學研究》1990年第1期。
10、《天人三策與西漢中葉的官方學術——再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間問題》,載《哲學研究》1990年第6期。
11、《老子與稷下黃老之學》,載《哲學研究》1990年增刊。
12、《試論易學史上王弼大演論與朱熹象數學的關係問題》,載《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13、《從馬王堆帛書本看<繫辭>與老子學派的關係》,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1992年)。
14、《西漢國家宗教與黃老學派的宗教思想》,載《道家文化研究》第2輯(1992年)。
15、《郭象莊注的改編及其與向注的融合——從一新角度看向郭莊注問題》,載《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1期。
16、《帛書〈繫辭〉與戰國秦漢道家易學》,載《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年)。
17、《帛書〈周易〉所屬的文化地域及其與西漢經學一些流派的關係》,載《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年)。
18、《道家陰陽剛柔說與〈繫辭〉作者問題》,載《道家文化研究》第4輯(1994年)。
19、《〈繫辭〉帛書本與通行本的關係及其學派問題》,載《哲學研究》1994年第4期。
20、《帛書〈要〉與〈易之義〉的撰作時代及其與〈繫辭〉的關係》,載《道家文化研究》第6輯(1995年)。
21、《經學的形成與中國文化重構的問題——關於中國文化經學模式的研究》,載《詮釋與創造》台灣聯經出版社1995年。
22、《魏晉玄學與情感主義倫理學說》,載台灣《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2卷第11期(1995年)。
23、《儒家學院派〈易〉學的起源和演變——兼論中國文化傳統的問題》,載《哲學研究》1996年第3期。
24、《再論〈繫辭〉太極與大衍之數諸問題——兼答廖明春先生》,載《國際易學研究》第2輯(1996年)。
25、《“黃老易”和“易老莊”——道家經典的系統性及其流變》,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1998年)。
26、《王弼〈周易大演論〉佚文研究》,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1998年)。
27、《禮樂與三玄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極對立》,載《海峽兩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年。
28、《南北道家貴陰貴陽說之歧義》,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5輯(1999年)。
29、《試論郭店楚簡各篇的撰作時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載《中國哲學》第20輯(1999年)。
30、《試論郭店楚簡的抄寫時間與〈莊子〉的撰作時代——兼論郭店與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載《哲學研究》1999年第4期。
31、《晚出的“子曰”及其與孔氏家學的關係》載《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32、《郭店楚簡的時代及其與子思學派的關係》載《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3、《從王弼〈周易大演論〉看朱熹象數之學的淵源》,載《朱子學刊》第4輯(1991年)。
34、《今古文經學之爭及其意義》,載《中國哲學》第22輯《經學今詮初編》(2000年)。
35、《禮類經記的各種傳本及其學派》,載《中國哲學》第23輯《經學今詮續編》(2001年)。
36、《郭店竹書時代新證》,載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7號(2003年)。
37、《重玄之道と玄冥之境——玄學の歴史的下限が唐代に至ゐことに関すゐ證明》,載日本《東洋文化研究》第6號(2004年)。
38、《從周魯同時而亡的事件看今古文經學分流之起因》,載《朱伯昆先生八十壽慶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