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祥(清代康熙朝武官、太子少保)

王萬祥(1644—1703)字瑞宇,號鐵山,關川里一甲(今漢家岔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萬祥
  • 字號:字瑞宇,號鐵山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甘肅省會寧縣關川里
  • 出生時間:1644
  • 去世時間:1703
人物介紹,古文記錄,

人物介紹

幼喪父母,依靠郭姓親戚撫養,從姓郭。18歲時,被游擊將軍王進寶招募入伍。他愛習武略,槍法嫻熟,勇敢善戰,因功升副將。時陝西提督王輔臣隨三藩叛清,占據隴東及甘肅中部一帶,震動陝甘,地方不寧。王進寶平叛欲攻蘭州,萬祥諫言先取臨洮。遂率兵星夜至臨洮城下,他身先士卒,領數十人奮力登上城一缺口,守城軍發覺以石塊箭矢相擊,萬祥大呼:退已無路,唯有猛進,方可生還。軍士奮戰,遂下臨洮。寧夏兵變,軍中流言四起,萬祥徵得進寶允許,佯作退兵,設伏於途,變兵追至,伏兵起而迎戰,萬祥中箭,手拔矢出,仍力戰,又中矢,戰愈勇,敵潰退。克通渭時,進寶以百姓隨叛,欲屠城,萬祥諫止。攻漢中時,萬祥斷敵糧運,敵退八角原,遂被擊潰。攻武關(今陝西鳳縣東)時,分兵取兩當,擒武關叛將劉哈性。在閻王砭作戰時,進寶子用予陷重圍,萬祥馳援而傷右腿,去固原療治。王進寶上書請復萬祥王姓,清廷以王萬祥每戰必捷,屢建大功,遂授定海總兵,後調興化(今福建莆田北)總兵。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統一台灣,選調王萬祥赴台鎮守。二十四年(1685年)大開海禁,台灣海峽貨船往來,一派繁榮景象。王萬祥軍紀嚴明,保護商旅,布德施威,疆域平安,“澎湖天塹,永不揚波”。清廷又晉升他為福建陸路提督,統轄八郡(當時台灣為府,系福建省屬)。王萬祥在福建任職17年,邊隅大治,百姓樂業。閩人特立生祠,春秋享祭。康熙帝即授太子少保(正二品)銜。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病逝於福建任所。帝特下聖旨為其賜文立碑(碑文見第五十八章),諡號:“壯敏”。

古文記錄

“惟國家綏靖疆圉,爰藉師武臣力,以建威銷萌。況乎地當海濱,任寄元戎,有能內揖軍民,外寧島域,則必始終有禮焉。匪為勤施是答,抑亦激勸宜宏。爾王萬祥生長邊陲,夙嫻武略,當秦隴用兵之日,行間效力有年,迭奏朕功,累遷閫職,用是總戎閩嶠,以獎成勞。自台灣再入版圖,惟海外尤資彈壓。命移節鉞,保障東番。爾能宣布德威,撫綏邊徼,彭湖天塹,永不揚波,風嶺深菁,鹹無伏莽。朕心嘉賴,特授爾陸路提督,統轄八郡。益勤教練之方,彌歷干城之氣,方期報效,忽奏考終,慘結旌旄,悲纏部伍,言之巨典,特加官保之崇階,考行易名,謚曰“壯敏”。鳴呼!始立功於西土,終樹績於南溟,戰艦戎車,並登顯伐,山陬海巫,亦系壯猷,允宜勒諸貞珉,永光泉壤,卑熊羆之仕,知所鼓勵焉。康熙四十二年七月立。”
這就是康熙大帝為福建陸路提督王萬祥欽賜的御碑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