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位置
安順市中華北路174號的王若飛故居,占地1900平方米.清代早期建築,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正房、南北廂房和對廳房組成的明清四合院,院內鋪以紅板壁、木窗戶、石級階梯,設有石砌花壇、魚池等,全屋屬於木結構小青瓦建築,頗具古樸雅致之風。故居匾牌由聶榮臻元帥題寫。
南北廂房裡陳設著部分王氏祖傳清代家具實物及王若飛青少年時期在日本、法國留學時進行革命的活動資料,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一起工作時的照片、通訊手跡,重慶談判時所穿衣物,遇難後黨中央和中央領導的悼詞,部分愛國將領、民主黨派知名人士題詞、輓聯及有關王若飛的書籍,出版物等。
故居旁邊新落成的王若飛故居陳列館,以“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若飛精神作為布展主線,展覽圖片資料125幅,實物資料47件,輔以現代聲光技術、多媒體和繪畫雕塑藝術等形式,更為直觀和全面地展現王若飛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經歷和參與的重大歷史事件。
王若飛故居於2008年4月20日起正式對外免費參觀。
故居簡介
王若飛故居位於安順市內若飛大道北道中段東側。是我國老一輩革命家王若飛出生和居住過的地方。故居始建於清代,王若飛曾祖父所建,1982年對外開放。故居臨街,經過道進朝門入
四合院 ,院內鋪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壇、魚池等,房屋為木結構小青瓦建築,具有清代民居風格。現存部份家具實物及若飛青少年時期在日本、
法國 留學時進行革命活動資料,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一起工作時的照片、通訊手跡,重慶談判時所穿衣物,遇難後黨中央和中央領導的悼詞,部份國民黨要員、愛國將領、民主黨派知名人士題詞、輓聯及有關王若飛的書籍,出版物等。王若飛故居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歷史沿革
王若飛故居是我黨久經考驗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王若飛同志誕生和度過童年的地方。故居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由朝門、過道、門樓、正房、南廂、北廂、對廳房等建築組成,是典型建築均為木結構小青瓦建築。建築年代為清代早期,距今有二百多年歷史。
1982年2月,為紀念王若飛同志,
貴州省 人民政府將王若飛故居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王若飛故居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2月,國家十三個部辦委公布王若飛故居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新中國成立後,故居的南廂房、北廂房和對廳房曾劃歸房管部門管理,由此,住進了幾戶外姓人家。但不時有人前來故居憑弔,尋找烈士的蹤跡。當地政府考慮參觀故居等因素,幾戶人家又搬出,恢復故居舊貌。“文化大革命”開始,一大批老紅軍、老幹部、老革命被打倒,故居又變得冷清淒寂。直到1986 年,家鄉人民為了紀念安順人民的驕子王若飛,成千上萬父老鄉親和少年兒童,紛紛踴躍捐款,在烈士家鄉的虹山湖畔為若飛塑了一尊大理石雕像,供後人參觀瞻仰。
1991年,在王若飛遇難45周年之際,家鄉政府又一次撥專款對王若飛故居進行修繕,並派專人外出收集王若飛史料,對故居進行布展陳列,讓世世代代永遠緬懷烈士的偉績。並把4月8日確定為王若飛故居的開館日。這天,中共中央和省地市各級領導、王若飛生前戰友、親屬總計三百餘人參加了開館儀式,並參觀了王若飛故居。聶榮臻元帥為故居的開館還親筆題寫了故居匾額。中央領導李鵬、王震、薄一波等送來了為故居開館的親筆題詞。中央和省、地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宣傳報導。
2005年,在若飛同志遇難59周年之際,安順市委、市人民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關心若飛故居工作,多次到故居開展工作調研,再次派專人外出收集有關王若飛史料,並在4月8日之前,對若飛故居的陳列布展重新調整,進一步充實、豐富
展陳 內容,發揮王若飛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的功能。經過改版、調整,王若飛故居現展出王若飛同志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圖片1 25幅,實物資料57件。待王若飛陳列館建成後,將有更多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