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名詞。主要指清末湖南籍官員王良弼、近代柳子劇演員和海南省臨高人士。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良弼
- 字號:藎宣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湖南常寧縣桐黃鄉
- 出生時間:1852年
- 去世時間:1920年
- 職業:官員
生平介紹,主要事跡,
生平介紹
王良弼(1852年―1920年) ,原名安邦,字藎宣,清湖南常寧縣桐黃鄉人。光緒九年(1883年)優貢。後應考揀選授興寧縣(今湖南資興市)代理教諭,嗣調城步縣訓導。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光緒十八年(1892年)成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期滿,改刑部主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充山西司主稿,浮沉郎署有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以道員外用,總辦廣東全省學務,兼任廣東軍醫學堂總辦和陸軍學堂監督。未幾,又委任總辦全省水陸巡防營務兼緝捕總局要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高雷陽兵備道,後調升廣肇羅分巡道。辛亥革命後被罷官回鄉。曾先後4次主講常寧雙蹲書院十餘年,爾後又倡辦合江學堂,致力於桑梓文化教育事業。晚年閉門整理著述,計有《湘山文集》、《湘山詩集》、《學余政錄》、《儒俠一貫》、《義烈闡微》、《苫不石齋紀異》、《孝如粹言》等,均未付梓而散失。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主要事跡
男,號肖岩,臨高縣波蓮鎮美珠村人。他青少年時期,勤奮好學,涉獵廣泛,知識淵博,會吟善寫,是個墨士文人;為人正義清廉,愛國憂民。但當時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政治腐敗,經濟衰退,文化落後,民不聊生。對此,他深惡痛絕,故早年就樹立雄心壯志,負航東遊到日本留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歸國後,民國九年(1920年)應民選任本縣縣長,接著充任粵軍第五統統領,卸任後解甲還鄉,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親手創立臨高縣鄉村師範學校(今海南省臨高師範的前身),並擔任校長。
在其擔任縣長期間,為民辦了許多好事。
一是減輕賦稅,為民解憂。舊社會,地主擁有大片土地,農民無田耕種,饑寒交迫,痛苦不堪。他們為了謀生,往沿海一帶挑鹽販賣度日,但由於賦稅繁多,人民負荷沉重,仍難於喘氣,杳無指望。王良弼身為縣長,了解民情,深有同感,便果斷作出減輕鹽建築材料賦稅的決定,為民解憂,把原來鹽雜稅百分之十減少到百分之五。農村的農民每個人,在原來徵收糧雜稅的百分之十二(即一百斗稻穀徵收十二斗)減少到百分之六。這一壓減得了人民民眾的讚揚和愛戴,人人拍手稱快。如今在世的八旬以上的老人,對王良弼減輕賦稅的事跡仍記憶猶新,銘刻於懷。
二是注重農業,興修水利。有一片兩千多畝的水田,位於和皮美鰲、南朝、蘭堂、帶笏、美珠、蘇來等村中間,三年種稻兩年荒。當時,此片水田是栽種“茅稻”禾的,每年三月初旬插秧的,到了十月才收割。三年兩荒的原因是禾苗每每被洪水淹沒漚死,顆粒無收,農民嘆聲不已。王良弼縣長覺察後,立即下令修建南橋,開挖渠道,把田裡積水排到文瀾江中去。此後,這片酸性荒田幾經不斷改良,變成了米糧倉,每年收成產量有了顯著的提高。經此一舉,不僅受益於當地農民民眾,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一興利除弊之舉對當地民眾改造自然、科學種田起到啟迪作用,乃是有別於當時一些大小官吏之奇聞。
三是破除迷信,注重醫學。過去,從縣城西門通往新盈公路兩旁的一帶農村,農民多患吸血蟲病,從根梅、和皮、多羅、羅頓、地郎至頭星等二十多個村莊的農民,個個面黃肌瘦,容顏憔悴,患病者家屬糾紛求神拜佛,修“風水”。然而患病的人未見減少,病情越來越嚴重。有的弄得家破人亡,有的村莊遷移,悲痛慘絕,目不忍睹。王良弼為解除民眾的疾苦,下令毀掉神佛,破除封建迷信,命中醫生及時以中藥為農民治好吸血蟲病,使不少患者起死回生,使吸血蟲病逐步消除,深受農民愛戴。
四是慷慨解囊,為民辦校。他在任期間,將公款撥給馬裊、和舍、南寶、加來等地區興辦國小,離任時,無法交帳。他便將祖置蘭蒿田一丘(300擔)賣給抱瑞村鄭開貴,得光洋1200元,用來墊補公款。
民國十四年(1925年),王良弼充任粵軍第五統統領,駐紮於雷州半島,僅一載,粵桂軍隊混戰,割據地盤,腐敗不堪,他感覺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不義之戰,死等鴻毛,是何足惜?於是,他毅然離開官場,旋迴故鄉。他隱居數載,看到我縣文化落後,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慷慨解囊,出錢購買桌、凳、校具和修房子,以我縣文廟為校址,創辦臨高鄉村師範學校,並任第一任校長。培養了不少人才。他才華橫溢,平易近人,對教師體貼入微,關心備至。有的教師因子女較多,家庭生活困難,他慷慨解囊相助,許多教師為之感激不已。對有才華的教師,他愛才如命,付高薪聘請入校任教。他一向善吟詩題詞,精於書法藝術,為鄉村建校和喜事起撰過上千幅對聯。其中較好的是追悼親友的輓聯:“清屋謝民國興二百年專制雖除捐棺瀘濱普海痛心曾似我;我師起洪憲滅八十年日共和再造血汗乾同胞矚目更何人”此聯曾在當時全省輓聯評比中榮獲第3名。
王良弼先生後期雖在故鄉隱居,但他對當時政府的腐敗,極端厭惡,早意料到中國將有論陷一天,可愛的國土將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蹂躪,千百萬人民即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為此,他逃避官場,解甲還鄉。目睹國陷人亡,他嘆息不已,為民族義氣,他寧可玉碎,不為瓦全。他對兩個親生兒子所走不同的路,態度也截然不同,二兒子王樹藩投奔共產黨,救國救民,他由衷感到欣慰,並時刻協助,鼓勵支持。而投靠國民黨的大兒子王建藩,卻遭到他經常謾罵指責,他說:“建藩呀建藩,你當縣參議員有何用處?你要是缺錢花,我給你。”
民國二十八年農曆十月十一日(1939年11月21日),日軍占據臨高后不久,漢奸王受甲奉日軍隊長高見之命,威迫王良弼出任偽職,他堅決拒絕。一個月後,日偽又派漢奸王金童來引誘說:“我奉皇軍林田司令之命來拜訪你,他和你曾是日本同學,請你到海口一行。”良弼以“患病”為由再次拒絕。民國三十三年農曆三月十三日(1994年4月5日),日軍蜂擁入村逮捕他,他跑到古柏村附近,因患嚴重心臟病,摔倒而死,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