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無外:中國王朝治邊法律史》是2018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文忠。
基本介紹
- 書名:王者無外:中國王朝治邊法律史
- 作者:杜文忠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頁數:716 頁
- 定價:1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25857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主要討論中國古代的邊疆法治,認為中國古代邊疆的治法,源於其獨特的“法理”,其形式獨特多樣,*可體現其文化社會性質。中國古代邊疆的治法,秉承其“法俗”特質,以社會為重,因其風俗各異,更不專以國家律令為重。因此,歷代中原王朝與治理內地之法,其本並無不同,不過是“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和“待人亦如待己”的理路,故於邊疆眾族雖有夷狄之謂,但又視之如親戚、赤子,以示“王者無外”之義。全書版面字數約九十萬,共十五章,分上、下兩篇,上篇“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及治邊法制思想”,下篇“古代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杜文忠,主要從事邊疆法學、民族政治理論、比較法、儒家法、憲政史、韓國法研究。先後於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雲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法學博士後證書。現為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南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儒家法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制史專業委員會理事。目前已出版四部專著:《邊疆的法律:對清代治邊法制的歷史考察》、《近代中國的憲政化:兼與韓國比較》、《法律與法俗:對法的民俗學解釋》和《王者無外:中國古代對邊疆的法律治理》,並在《民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現代法學》、《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東西思想》(韓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齊魯學刊》等學術刊物發表法學論文五十餘篇,三次獲省部級獎。
圖書目錄
上篇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及治邊法制思想 25
第一章 “王者無外”:中國古代邊疆政治的特質18
一“中國”的含義18
(一)中國古代“國”之本義18
(二)歷史上的“中國”20
(三)“中國”的文化義理26
二“文化邊疆”:中國邊疆的文化屬性33
(一)王道政治:王朝正統性與大同思想33
(二)“文化邊疆”與文化民族36
(三)秦朝與中國的“線性”邊界40
三“王者無外”:中國的王朝與“四方”46
(一)“中國”及其“邊疆”46
(二)邊疆變化的基本形式52
1戰爭與“逐”53
2“禮”與“化外”54
四中國古代治邊思想的演變及其特點61
(一)中國古代治邊思想的演變61
(二)中國古代治邊思想的特點71
第二章 作為“文化邊疆”觀的治邊法律73
一“中國法”的文化屬性73
二“文化邊疆”與中國古代治邊法制88
(一)“文化邊疆”與“化外人”法律術語88
(二)“文化邊疆”及其法律文化梯級92
第三章 中國古代邊疆法制的特點85
一邊疆法制的二元景觀85
二歷代在邊疆推行國家法制的基本態度88
第四章 清代:邊疆治理模式及治邊法制思想的變化105
一華夷觀的變化105
二清朝邊疆治理模式及其法制思想的特點112
下篇 古代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128
第五章 上古帝系及其“四方”治法129
一三皇五帝及上古“常道”129
(一)“三皇五帝”之說129
(二)“三墳五典”與“常道”118
(三)“五教”之說及其傳播121
二上古帝系的原始創製122
三刑罰來自異族之說126
四上古帝系與四方法制之雛形131
(一)黃帝治法:對外族的態度133
1“從而征之,平者去之”與象刑之用133
2“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與分封而治136
3分封制對於邊疆治理的影響139
(二)顓頊、高辛、堯、舜、禹之治法142
1帝顓、高辛之治142
2“羲和之職”和“四岳八伯”:堯舜禹時期的“四方”官制144
3堯舜時期:用流放部落的方式以變四裔146
4堯舜時的巡狩、召會、朝覲之法150
5舜禹時的“刑、貢、撫”151
6禹王時的“王會”之法152
五“四裔”族性及早期對“四裔”之治法154
(一)中國古代“四裔”民性154
(二)東夷與中原之關係156
(三)西周時朝鮮的“八條之法”157
第六章 夏商周對“四方”的法律治理178
一“內固王畿,外維疆索”: 文化的鞏固與擴散178
二夏商的治邊之法179
(一)夏禹:文教與法律所及之邊緣的形成180
(二)《甘誓》:為王朝“統一”而發布的刑罰165
(三)防風氏案:《禹貢》及其相關刑罰168
三商朝的“伊尹四方獻令”171
四西周的治邊思想及其法律174
(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法律的邏輯起點174
(二)西周的國勢及其於周邊之治法176
(三)《詩經》:揉此萬邦,綱紀四方181
(四)“明堂王會”與《王會》之法183
(五)“王者無求”與“王者無外”:西周治邊之法198
1《旅獒》中的“王者無求”與古代邊疆政治話語198
2中庸政治:“九經之序”與“厚往而薄來”201
3禮與刑:對違反貢賦之禮的處罰203
五夏商周:“大司寇”、“方氏”與“行人”及其職掌209
(一)“大司寇”209
(二)“職方氏”211
(三)《夏官》:“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216
(四)《夏官》:“匡人”、“撢人”217
(五)《秋官》:“大行人”、“小行人”218
(六)秦漢的“典客”、“鴻臚”222
六夏商周春秋治邊之法意224
(一)“終也慎微”與“遠邇備極”224
(二)傳統治邊之法意229
1.“有教無類”229
2.“先教後刑”232
第七章 春秋戰國的邊疆及其治理模式的變化237
一周禮的崩潰與春秋時期治邊問題的地方化237
二郡、縣、道:郡縣制與邊疆的設定239
三法家與郡縣制:對傳統治邊政略及法律的影響242
第八章 秦漢時期的邊郡及關於屬邦的法律237
一秦朝疆域的“線”性邊界及其法律的地理邊界237
(一)中國古代的“國”、“城”、“邊”237
(二)郡縣制的實行與秦漢“政治邊疆地圖”242
1《游士律》:郡縣制的實行和轄區邊界意識的強化242
2《戍律》:秦的疆域形勢與秦代充實邊疆的法律245
二秦朝邊疆地區的司法機構:秦簡《語書》與“道”270
三秦朝的“屬邦”與“邦客”:《屬邦》與《法律答問》271
(一)睡虎地出土秦簡中的《屬邦》271
(二)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中的“臣邦人”法律解釋272
(三)張家山漢簡中關於秦時邊地司法的案例277
四漢朝在邊疆地區的相關法律278
(一)漢朝在邊疆地區的“道”與“道史”278
(二)“張家山漢簡”中與邊地“蠻夷”有關的法律279
1關於邊地賊盜的法律規定257
2涉及司法的法律規定260
3.《興律》、《津關律》關於邊關官吏職責的法律規定263
(三)從“額濟納漢簡”看漢代在西北邊地的治法265
1.《額濟納漢簡》所載的邊疆地方宣示法律方式265
2.《額濟納漢簡》中所載邊疆地區的法制情況268
(四)漢代在邊疆的司法管轄及其官吏秩級272
五秦漢時期在邊郡的“移風易俗”與法治275
(一)“除其惡俗”與法家的律令275
1法家的理念與“除其惡俗”275
2邊郡的法律文告和“以法化俗”280
3邊郡的治法與“辯正風俗”285
第九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297
一三國時期的法律及其邊疆治理297
二東漢以來的北方邊疆危機與“徙戎論”305
(一)北方邊疆的危機與中原文化的殘破305
(二)“徙戎論”307
三兩晉南北朝邊疆的禮俗治理313
第十章 隋唐時期的邊疆政策及其法律治理322
一悉如赤子:“奉朝正之典,自化爾藩”322
二藩衛邊疆:羈縻府州的法律治理324
三“治出於二”:隋唐時期對邊疆異俗的態度329
四隋唐中國邊疆形勢及其治邊方略332
(一)隋朝的西北邊疆形勢332
(二)裴矩的《西域圖記》:隋朝的經營西北邊疆的方針334
(三)隋唐時期的治邊、治外機構335
(四)隋朝的邊疆法俗治理337
五唐朝治邊理論的形成及其對“化外藩屬”的法律原則339
(一)“天下”的政治意義339
(二)內遷、內附問題的提出341
(三)“主幹與枝葉”:魏徵、杜楚客、李大亮的觀點342
(四)事實與教訓:枝葉與主幹之分344
(五)“伐罪弔民”:唐朝對“化外藩屬”的法律原則347
六唐朝對邊境管理及“化外人”的立法351
(一)唐律關於邊境管理的法律351
(二)對於“關外人”與“化外人”的法律之治355
七隋唐諸族習俗與王朝的法俗之治359
(一)隋唐時藩附諸族之法俗359
1突厥、薛延陀之法俗359
2回紇、拔野古之法俗361
3黠戛斯之法俗361
4契丹、室韋、靺鞨之法俗362
5党項羌族、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之法俗363
6吐蕃、南詔之法俗364
7西南諸蠻之法俗364
(二)隋唐對邊疆的法俗之治367
1隋朝對待“藩附之國”法俗的態度367
2唐朝“化外人”思想及其教化活動398
第十一章 宋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407
一.《宋刑統》關於邊疆治理的法律規定407
(一)“名例律”中關於“化外人相犯”的規定407
(二)“衛禁律”關於越境和化外人交易及其婚姻的規定407
(三)“擅興律”中針對邊疆守衛的戰時軍法412
(四)“職制律”中對邊疆出使、從征、從行公使職制的規定413
二宋朝對南方邊疆的法律治理413
(一)宋朝與邊疆法律治理相關的名詞416
(二)宋朝於羈縻州洞之法律治理417
1基本形勢及指導思想388
2宋朝經略使與經略安撫使之職權390
3官屬選任及法律適用391
4“羈縻州洞”之風俗與官制393
5.“羈縻州洞”的土地制度397
6.“羈縻州洞”的撫輯與向化399
7.“羈縻州洞”的司法層級與管轄400
8“羈縻州洞”法制的基本狀況402
9“羈縻州洞”的化俗之治403
10“羈縻州洞”的司法文字406
(三)宋朝於邊疆的經濟治法406
1邊疆的易市制度及法令407
2邊疆的租賦制度及法令408
(四)王安石變法對邊疆治理的影響415
1王安石變法的“銳意開邊”之策 415
2邊臣迎合變法與安南之役417
3安南之役後朝廷有關邊疆問題的法律處置 419
4.“義倉法”在一些邊疆地方罷行420
5.“免役法”於邊疆治理之弊421
6.“保甲法”在邊疆的實行422
7.王安石“開邊納土”對邊疆政治的影響425
(五)宋朝對南方諸蠻叛亂的法律處置428
第十二章 元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432
一“羈縻”治法的變化432
二在中國邊疆地方所設官制434
三對南方治邊官員及土官犯罪和獎勵的法律規定438
四在南方邊地的法律適用及其司法管轄439
五對邊疆地方的具體法律治理441
1對雲南邊地的法律治理442
2對貴州、四川、湖廣等邊地的法律治理443
3對西藏和西北畏吾兒的法律管轄455
4對海南黎族的法律治理460
第十三章 明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462
一對南方“土官”的法律規制462
(一)關於土官承襲的法律規定462
(二)對土官爭襲案件的司法處理466
(三)關於土司之間奪地案件的司法處理469
二對省際邊地土司的司法管轄及“土例”的適用471
三對西南土官的法律態度477
四針對土司的“朝貢”之例480
五針對“吐蕃”朝貢之例483
六明朝關於“通事”從事邊務的規定485
七邊疆鹽、茶、馬貿易及田地之法488
八倭寇侵擾與明代對海疆的法律治理493
(一)明初對日本國的海禁與教化政策494
(二)對日本國的朝貢之例與倭人寇邊495
(三)內外勾結與海禁之法廢馳498
第十四章 清朝對邊疆的法律治理542
一.清朝的邊疆立法500
二《國朝柔遠記》:清代的治外觀念及其法律542
(一)《國朝柔遠記》中的幾篇“敘”:士大夫的化外觀542
(二)對洋教、經商的困擾與關於國人出洋的法令547
三清朝前期的洋教和外貿禁令555
四清朝邊界意識的變化561
五清代“苗倮”社會及其法律治理568
(一)“苗人”社會法制狀況及其法俗571
1“苗人”社會秩序之基本狀況571
2苗人社會之法俗578
3清代“苗人”社會的糾紛解決583
(二)清代針對南方蠻、猺、獞、苗社會的國家法律587
1“編置戶口牌甲之令”587
2. 苗人搶奪後“犯罪事發在逃”588
3蠻、猺、獞“捉人靴禁”或“伏草捉人”犯罪589
4蠻、猺、獞因犯罪被“徒流遷徙”591
5對衣冠服飾方面漢化了的苗人的法律適用593
6對土司犯罪的法律規定593
(三)苗漢關係及其相關法律治理597
1“苗人失地”與客民包攬詞訟599
2朝廷對“苗人失地”問題的法律態度555
3苗疆貿易糾紛的法律治理重點556
(四)犯罪發遣對苗疆地方社會秩序的影響564
六清代對藏區的法律治理571
(一)清朝對藏區的直接法律管轄571
(二)藏區社會的治權及其法律治理576
1.“會辦”制及藏區社會的多元化治權576
2駐藏大臣制度及治藏“舊例”579
3藏區秩序及清政府對相關重要案件的處理585
4清朝中後期西藏的邊疆危機及“尼泊爾條約”中的司法規定592
(三)清季民國對康藏地區的法律治理595
1清朝前期強化康區土司案件的司法處理595
2清季民國康區適用的“土司”舊法597
3作為內地化的康區存在的司法問題602
(1)司法中漢藏語翻譯問題602
(2)棍徒和衙蠹及國家司法力量的弱勢605
七清朝對回疆的法律治理664
(一)重視對回疆的治理600
(二)回疆的地方法俗659
1回疆的法文化背景665
2西域回疆民族的法俗666
(三)清代對回疆的法律治理673
1改革回疆舊的司法體制673
2對回疆基本社會秩序的管制681
3回疆的法律適用691
八清朝對蒙疆的法律治理645
(二)針對蒙古各部邊界的規制645
(三)對蒙古、蕃子的基本法制原則651
(四)對蒙疆的具體法律措施652
(五)《蒙古律例》及對蒙疆的司法治理657
1對“化外蒙古”的治法657
2對蒙疆的司法管轄及法律適用661
3清國中俄條約中關於蒙疆邊界的司法管轄及其法律適用663
第十五章 “民族”與“自治”:近代邊疆法律話語之轉換722
結束語: 中國古代邊疆治法的歷史意義733
參考文獻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