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竹艷
- 國籍:中國
- 民族:彝族
- 出生日期:1982年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
人物經歷
從2003年開始,一場“普洱茶熱”由外而內、自南向北席捲中華大地。這讓對普洱茶極為敏感的王竹艷察覺到這場熱潮將為家鄉帶來某種變化。於是她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尋訪昆明的茶葉市場,了解相關情況。通過對市場進行調研,回到家鄉後,王竹艷專門銷售本村子的原生態普洱茶,所銷售的茶品都確保無任何添加和污染。
從事茶葉種植、製作和銷售以來,王竹艷已經形成自己的行銷理念:先做好人、再做好茶。今天,在勐臘縣城,只要是她家銷售的普洱茶,大家都很放心的購買和收藏。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在深圳已有專賣店,產品甚至遠銷台灣地區,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時,王竹艷順應當前的潮流開展網路銷售。從大學畢業創業以來,她的茶葉事業穩步發展:2007年註冊商標倚韻號,2014年註冊勐臘倚韻號茶葉有限公司,並在天貓上線。這些年來王竹艷的普洱茶業銷量連年增長,從開始的每年不到一噸發展到如今的每年數噸。
人物事跡
王竹艷,1982年出生於勐臘縣象明鄉倚邦村委會曼拱小組,彝族,黨員,在普洱茶的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長大。聞著茶香長大的她,似乎從孩童時期就與普洱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王竹艷就對普洱茶的種植與製作技術耳濡目染。如果有人問起她自家茶山上茶葉的特點,她如數家珍。當說起自家的茶葉製作的獨到之處,她更是有滿滿的自豪感。如今在勐臘縣縣城南路60號,開了一家店名為茗香茶莊的茶葉店,已經營約10年。
於是她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尋訪昆明的茶葉市場,了解相關情況。經過數月的了解,她發現昆明市場上銷售的普洱茶質量參差不齊,但價格卻高得驚人。很多人花大價錢,卻不一定能喝到品質好的普洱茶。王竹艷認為當時昆明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普洱茶,無論從色澤、香氣與口感都無法與家鄉的茶葉相比。她想知道如果將家鄉的茶葉帶給昆明的朋友品嘗會得到怎樣的反應。於是她請周圍的朋友品嘗自家的普洱茶,嘗過的友人均交口稱讚,每次帶到昆明的茶葉被一搶而空。這讓她對家鄉的茶葉更有信心,本著讓更多人喝上好茶、放心茶,王竹艷做了個決定:畢業後不從事大學所學專業,回家鄉進行茶葉銷售推廣,這個想法也得到了開明的父母支持。回到家鄉後,王竹艷並沒馬上全心投入到茶葉的銷售中,而是踏踏實實的從茶的種植和製作開始做起。她認為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茶葉品質,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讓消費者真正喝到純真的倚邦古樹茶。
2005年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專門銷售本村子的原生態普洱茶,所銷售的茶品都確保無任何添加和污染。這就使得製作階段需要付出更多艱辛,從鮮葉的採摘到、粗製、加工、銷售都層層把關。但王竹艷固執的認為,為了讓消費者喝到地道、安全、高品質的普洱茶,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由於普洱茶市場的擴大,消費人群的擴大,古樹茶供不應求,所以市場上出現了魚目混珠的產品,比如很多非倚邦山台地茶明目張胆標識為倚邦山古樹茶,以高價謀取暴利。這種劣質的產品誤導了很多消費者,嚴重的損毀了倚邦茶山的名譽,從長期看也不利於普洱茶產業的健康發展,這種狀況讓王竹艷痛心不已。
王竹艷和家人都認為茶葉是人喝的,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因此,她家的茶葉從種植開始,堅持不施化肥,不用農藥,確保有機、綠色、生態。同時,王竹艷認為茶葉特別是自己家鄉的茶葉,不僅是一種可食用的產品,更是一種藝術品。所以,她堅持自己所銷售的茶,必須用傳統工藝手制。此外,王竹艷具備環保觀念,注意在茶葉種植時保護周邊環境,做到和諧開發。
當很多同齡人還在為別人打工,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或者在為創業失敗自怨自艾時,王竹艷的事業已經初具規模。她的成功無外乎:依靠古老的倚邦山孕育出的質樸無華品質,踏實做人;憑藉求學得到的知識,認清自己的想做的事,並且持之以恆的為此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王竹艷完全能成為大部分同齡人的創業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