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中(民國藏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立中(1882—1951),幼名康榮,字叔平,別號城南老人,安徽黟縣人。民國藏書家。

基本介紹

  • 全名:王立中
  • :叔平 
  • :城南老人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51年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據說王立中的祖上因犯法充軍遷到黟縣,就在黟縣城南門外寨下定居,以農為業。他們並不是當地的王姓家族,所以居住地並不是王氏祠堂周邊。到了王立中的父親時期,開始從商,在江西樂平一家雜貨店當夥計,後稍有積蓄,就獨立門戶,經營雜貨店。直到光緒八年(1882)王立中出生,他的父親就帶著王立中回到黟縣。多年的經商,家庭開始富裕,於是王立中的父親也就開始了以商養儒的道路,開始培養王立中。
這時,黟縣有兩位著名的學者,一位是朱駿聲的入室弟子程朝儀(抑齋),一位是曾經在安慶敬敷書院(國立安徽大學前身)做過主講的胡元吉(敬庵)。
王立中的父親把王立中拜到了程朝儀的門下,這一年程朝儀已經63歲,王立中的天資聰穎,學習勤奮,言行進退謙遜有禮,很得程朝儀的喜愛。在程朝儀的指點下,王立中學業進步很快,尤其在經學、史學方面,頗有心得。胡元吉也是程朝儀的弟子,於是二人為同學,胡元吉不僅學問豐富,而且見世面甚廣,在外遊歷多年,1895年前後,曾經在敬敷書院做主講(學長)。
1905年,清政府宣布取消了在中國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科舉無門,王立中就在1908年考入安徽高等學堂讀書,安徽高等學堂也就是當年胡元吉主講的敬敷書院,1902年稱為安徽大學堂,1904年改名安徽高等學堂。
王立中從安徽高等學堂畢業後,曾經到江西樂平幫助二哥經理雜貨店店務數年。據《古黟人物誌(王吉琳)》所記載,王立中曾經在1931年應聘到安徽省通志館任委員,參與《安徽通志》編纂工作。
安徽通志館於1930年8月成立籌委會,9月,聘江彤侯為館長,徐曦為副館長,徐乃昌為總纂,金天翮、洪汝闓、程演生、潘田、胡晉接、武同舉、吳承仕為編纂。1935年2月,《安徽通志稿·藝文考》基本出齊,計經部六冊,史部七冊,子部七冊,集部初編二冊,人物傳十冊,只有集部續編十冊付印待出版。江彤侯館長將《藝文考》的經、史二部寄給黟縣的王立中請求審閱。7月13日,王立中將所讀認為訛誤待商處梳理一遍回寄通志館,得到江彤侯回復,並將寫成的《安徽通志稿藝文考質疑》發表在當年第五卷八期的《學風》上。
在黟縣生活的那些歲月里,王立中的身份特殊,參與社會活動,性情耿直,比較孤傲,他與程夢余、胡元吉都是程朝儀的學生,有同學之誼,常相往來之外,與其他人交往較少。雖以學者作風,做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的善事,但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傷及自身。不過,作為學者的王立中,他仍然致力於治學與教學中。胡元吉辦杏墩私塾,少不了他的參與,他也曾短時間任中學校長。
王立中一生中與外界交往並不多,但是與歙縣許承堯卻是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兩人互通有無。1937年,許承堯好友黃賓虹為王立中畫了一幅《城南草堂勘書圖》,許承堯為之作詩。
王立中收藏了諸多流傳民間的珍貴書籍。1934年,王立中與胡元吉相約購書時,曾為傳統學術於世無補而感嘆:“予兩人者,憂患餘生,躑躅街頭,羅此殘闕,與世何補。白日荒荒,記此喟然。”
王立中一生與藏書結緣,嗜書如命。據王立中的侄孫後代說,王立中對自己的孩子卻是極端的吝嗇,連寫字用的墨水都是很摳門的,算著用。1942年,王立中曾在所購的《黟縣誌》(康熙版)上題記:“予癖書三十餘年,獨未見康熙《黟縣誌》,頃賣貨人持書一束求易,以數元簡得此志。”
1951年,皖南人民文物館徵集了王立中收藏的全部古籍珍本,其中就包含有順治版和康熙版的《黟縣誌》珍本。

個人作品

《俞理初先生年譜》
《文中子真偽匯考》
《鮑以文先生年譜》
《城南草堂曝書記》
《城南草堂曝書記》曾經在安徽省立圖書館館刊《學風》連載。《城南草堂曝書記》自1933年《學風》第三卷第九期發表了第一篇,以後基本上每月一期,至第十一篇,到1934年12月。以後中斷大半年,至1935年9月以後,又陸續刊出三篇。1936年的《學風》合訂本收《城南草堂曝書記》十九則;1937年,在抗戰爆發前,又刊出二篇。《城南草堂曝書記》可看出王立中的收藏著重鄉邦文獻,對徽州稀見古籍方誌、徽州歷代學者著作的蒐集尤不遺餘力。王立中的書志精於版本辨析,對當地人物典故熟悉,校刻精疏的評判嚴密,對書中的版畫、刻工皆著意關注。
《安徽通志稿藝文考質疑》
《論纂縣誌藝文工作者當輯書目提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