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增

王福增

王 福增 ,號山東大愚。1946年生人,山東鄆城人。男、祖籍河北雄州,滿族,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書畫中國藝術研究院理事。 受家庭影響,自幼隨祖父習字學畫,幾十年筆耕不輟。國畫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無不涉獵。作品皆取材於生活,日常所見、所感、所悟、盡收筆端,激情所致,意到筆隨,以情入畫,有感而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 福增 
  • 別名:山東大愚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人物訪談,

人物生平

受家庭影響,自幼隨祖父習字學畫,幾十年筆耕不輟。國畫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無不涉獵。作品皆取材於生活,日常所見、所感、所悟、盡收筆端,激情所致,意到筆隨,以情入畫,有感而發。技法上無師承之拘束,在深入研究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其作品彩墨淋漓,意幽韻濃,書法趣味自然流露其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繪畫語言,作品文化內涵極其豐富。1980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報刊雜誌發表作品,曾應邀為多家刊物配圖,1992年為《人民政協報》“華夏”專欄題寫刊頭,多家報刊對其書畫藝術作過專版介紹,作品先後入選全國及省級大展並多次獲獎,《綠蔭垂江》《相依》《幽林》《淀上人家》《故鄉的河》等作品先後被《中國當代書畫家作品典庫》等書籍收錄,自2003年以來,多次應邀為人民日報出版社等單位創作主題性作品,多件作品被人民日報社、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民族文化宮、國家林業局、中國書畫報社、羲之書畫報社、黃河口書畫報、東方中日書畫家協會等單位收藏。
王福增

個人作品

1983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津的專家,中國北京張大千藝術研究會領銜畫家,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曹州美協副主席。自1967年開始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作品,累計由上海人美、天津人美、人民日報、山東、安徽、黑龍江、陝西等數十家出版單位出版發表年畫國畫連環畫500餘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出國展出和國際性大獎賽並獲獎。《書記學手藝》出展於法國、義大利等西歐多國,並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重點介紹。《我也是三好》入選六屆全國美展並獲得第三屆全國年畫三等獎。連環畫《璉鎖》參加莫斯科國際圖書博覽會,《雄風》、《清韻》也分別在菲律賓和 加拿大獲精英獎和楓葉獎,出版有《王福增畫集》。山東省領導出訪美國、國家領導人出訪敘利亞都曾點名攜帶其仕女畫作為禮品。2002年12月,應中央辦公廳、山東省委辦公廳之約,為政治局常委辦公場所特意創作大幅花鳥畫《祥和圖》和《六順圖》。有50多幅佳作分別流傳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前蘇聯、敘利亞、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菲律賓、日本、台灣、香港等13個國家和地區。台灣《世界論壇報》、《亞太時報》作為大陸著名畫家專題予以介紹。他的藝術簡介已被大型辭書《美術辭林》、《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東方之子》、《世界當代書畫家篆刻家大辭典》等數十部大典收錄。並在2003年第3期《人民畫報》專題介紹“王福增的繪畫藝術”。
國畫國畫

人物訪談

“華北水鄉的家鄉情,使我產生出一種責任感和創作激情來表現它”
中紅網:許多人看了王福增老師的北方水鄉畫,都說很喜歡,覺得有三個特點。一是靜與動結合得非常好。畫的是水鄉風景,看起來是那么安靜,卻是靜中有動。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看出,船在搖、柳在擺、鳥在飛、風在吹,整個畫面有一種飛動的、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是美和妙結合在一起了。一般來說,畫中的景色是比較美的,但王福增這個畫比一般的美還要漂亮,這就是妙。什麼是妙呢?你看,鄉村的遠近、樹木的高低、色彩的濃淡,都是那么搭配有方、錯落有致、濃淡相宜,給人一種非常巧妙的感覺。
第三個特點是什麼呢?就是實與虛的結合。實,就是實際、實在、樸實。看了王福增的畫,仿佛身臨北方水鄉。但又讓人感到有種虛化的靈境:柳絮、水流、山霧以及農家的炊煙,如入仙境。王福增的畫注重寫意,顏色就是黑和白,只是樹木有點綠色,看起來顏色非常單調。但細細品味,內涵卻非常豐富,值得玩味。
總之,王福增老師的畫既有李可染寫意山水的那種山、田與牛之間巧妙布局的神往意境,又有黃賓虹那種虛實相間、渾厚華滋的奇妙感覺。確實,在中國山水畫中,王福增老師的北方水鄉畫無疑成為獨特的一家。
王福增:過獎了。我至今還沒有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過系統總結,你講得非常好,看來你對國畫的欣賞是很有品位的,只是我有點不敢當。
中紅網:您是幾歲開始學畫畫的?
王福增:我沒進過美術院校專門學習,就是從小有這個愛好,大約五六歲還在學齡前的時候,就開始畫了,喜歡塗的滿院子、滿屋子都是。我爺爺喜歡書畫,兒時主要是跟著爺爺學習。
中紅網:你分析過嗎,自己為什麼愛好書畫?
王福增:這好像是一種天性。我認為,書畫作為一門藝術,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對小說、詩詞等文學藝術也比較喜歡,小時候就喜歡看書,看的書比較多也比較雜,開始介入繪畫後,逐漸認識到文學對我繪畫幫助很大。
中紅網:你講你的繪畫受家庭影響,那么就談談你的家庭和學畫經歷
王福增:我的曾祖父是教書的,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小時候家裡有許多曾祖父的書法和他留下的書籍,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爺爺這個人脾氣有點怪,因與我曾祖父脾氣不合,年輕時下關東好多年,直到曾祖父去世才回到家鄉。爺爺對書畫很有造詣,我學畫主要受爺爺的啟蒙。我父親是老幹部,一直在公安戰線工作,後來在省公安廳退休,他的文化功底很深,毛筆字寫得也相當好,父親對我影響也很大。
我很小爺爺就教我畫畫、寫毛筆字、打珠算。這是我每天晚上必修的功課。後來上學了,家裡的書不夠看了,我一有時間就往十幾里外縣城的新華書店跑,每次都買許多畫冊和小人書回來臨摹。通過這些畫冊,使我間接了解了像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李可染、關山月、傅抱石、黃胄等一些書畫大家。小時候,也曾夢想將來上美術學院學習。但是,我上中學時正趕上文革,高考也停了。我回鄉在中學當了語文老師,教了十年書,後來調政法機關工作。未能進美術院校學習,對我是個遺憾,但也並非全是壞事,院校里能系統學到理論知識,但也容易束縛在老師的繪畫模式中,我的畫就沒有師承之拘束。
我任教時正值文革,全國搞社會主義教育,縣裡組織社教展覽要繪製一些圖片,我被抽調到繪畫組,當時縣文化館美術幹部張金鐘老師領著我們畫,主要是畫人物。我在人物造型能力、線條及構圖等方面向張老師學了很多東西。這也是我從臨摹走向創作的階段。後來,我調保定工作,更忙了,畫畫的時間少了,有時應邀為《特殊園丁》雜誌等搞些插圖什麼的。這期間,我在河北大學學習了幾年漢語語言文學,並研讀了一些美術理論方面的書籍,為以後的書畫創作做了一些積累和鋪墊。到省城工作後,陸續結識了一些著名書畫家,並同書畫界有了廣泛交往,視野開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豐富了,繪畫逐漸有了感覺。
中紅網:從你寫的文章和字來看,你的文學功底也非常好。
王福增:過譽了。那時我教中學語文,不學不行那!再說我就是喜歡這個嘛!人喜歡的東西學著就有興趣,後來在機關又搞了幾年文字工作,勉強有些基礎。不過在你們大記者面前可謂班門弄斧了。
中紅網:你這么情系北方家鄉的水鄉,就給你起個名字叫“水鄉畫家”好了!
王福增:這個名字好!但我不敢妄稱什麼家。確實,華北大地深厚的鄉土文化底蘊對我的影響太大了。一個畫家搞書畫創作首先要解決題材問題,畫山水也好,畫花鳥也好,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你必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我開始畫的也比較雜,後來慢慢感覺到家鄉這中原鄉土文化才是我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我的家鄉南臨白洋淀,東靠大清河,北依華北商賈重鎮白溝,美麗富庶、人傑地靈。生於斯,長於斯。家鄉的每一個故事令我感動,家鄉的自然風光令我陶醉。你知道,白洋淀的自然景色非常的美,西淀風荷、東堤煙柳,美不勝收。故鄉的田園風光,恬靜而親切。輕浮的霧靄、落日的餘暉,令人心馳神往,思緒難收。每當想到這些,無盡的鄉思就會產生一種創作的衝動。我畫故鄉不僅因為我熟悉她,更因為我在這寄予了太多的情感,或許是一種責任。我也畫過江南水鄉,但我最鐘情的還是畫北方家鄉的水鄉。
中紅網:你覺得北方水鄉和江南水鄉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王福增:江南水鄉和北方的白洋淀,雖然都是水鄉,有它們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區別。江南水鄉是小橋流水人家那種詩意。而白洋淀水鄉就不一樣了,它的特點是比較豁達、寬廣,讓人感到有一種厚重、雄渾和粗獷。
王福增王福增
王福增 春風王福增 春風
王福增 淀之夏王福增 淀之夏
“繪畫這種藝術作品要有思想性,沒有思想的藝術作品不會感染人”
中紅網:你剛才談到北方水鄉與江南水鄉在文化上的區別,看來你對繪畫作品的思想與文化內涵十分重視。
王福增:我一貫認為,藝術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沒有思想的藝術作品,絕對不會感染人。剛才,我說你對國畫的欣賞是很有品位的。欣賞藝術作品可分這樣幾個層次。一般人的欣賞就是看這幅作品畫得像不像,這是一個最低的欣賞標準。其實,畫家畫到一定程度,是在畫自己的感覺,我手寫我心,作品表現的事物不是純客觀的,它融入了畫家個人的情感。較高層次的欣賞,是用心去欣賞,用心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文化內涵。比如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它不是一匹普普通通犁地耕田的牲口,通過馬的靈動,我們看到的是君子之風,民族之魂。我的畫,當然不敢與徐悲鴻這樣的書畫大師相比,但每幅作品還是注重思想內涵的。比如我畫樹,表面看是表現春天的景色,通過畫面反映出的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生命韻律,從而激發人們向上。藝術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沒有思想性的作品就不會感染人。
另外,繪畫作品,還要有較高的文化品位。
中紅網:繪畫作品的文化品位怎么理解?
王福增:詩詞以意境為上,繪畫亦然。山水畫要有意境,花鳥畫要有情趣,人物畫要傳神,只有傳神才能感人。就拿山水畫來講,雖然山水畫的題材非常廣泛,但不管畫什麼,都要講一種意境。通過你的畫面,反映出的是一種文化。我不喜歡一覽無餘的作品,繪畫作品要給觀賞者豐富的想像空間,要耐人品味。有的畫家偏重筆墨而忽視意境,固然,意境也要通過筆墨來表現。筆墨一般人只要下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功夫,都能達到一定層次,但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東西。真正好的繪畫作品,應該是通過它的畫面,來反映其中的文化內涵。一件藝術作品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就不耐看。為什麼有的作品,能讓人看一天而且越看內容越豐富呢?就是因為它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和思想的啟迪。相反,有的畫猛一看很好,但細看卻沒有東西,一覽無餘,索之無味。這種畫別人看了以後不會留下什麼印象。作品的文化內涵取決於畫家的綜合修養,是畫家人品、性格、閱歷、學識的自然流露。
中紅網:你在畫畫時追求的是什麼意境?
王福增:我覺得畫畫要抓住你所表達的事物本質的東西,剛才我講了,江南水鄉和咱們北方水鄉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定要抓住這些本質的區別,去表達它。
中紅網:你剛才說那個樹是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其它的東西也有寓義嗎?
王福增:有,如大地比喻一種厚重,水是表現一種靈氣的東西。
“繪畫最講藝術的個性
中紅網:您繪畫還看重什麼?
王福增:藝術的個性。藝術是最強調個性的,繪畫更是如此。我認為個人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書畫家成熟的標緻。比如我們站在大街上,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一眼就能從中認出某個人來,就是因為這個人有個性、有特點,有明顯區別於大眾的東西。如果藝術作品沒有個性,就不會被人記住。大眾化的東西,一看似曾相識的作品,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可言。我小時候就很崇拜書畫大家,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只要看到這樣的畫,不用看作品署名,就知道是誰畫的。因為這些大家對你的影響太大了,一看就能記住它的個性特徵。
中紅網:你繪畫藝術的個性及繪畫表現手法方面的個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王福增:藝術個性是多種繪畫元素的體現,從繪畫的題材,線條、著色,包括構圖、布局等,這些都能體現出你的個性特點來。表現手法也是一個多元素的。它不是刻意去追求的東西,它是畫家多年藝術生涯中逐漸形成的,是一種自然的流露。這裡既包括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也包括作者的學識與閱歷,都可以通過作品體現出來。有的畫家,常以自己的作品摹仿者眾而津津樂道。其實,我認為這並非是件好事。作為一個畫家,作品被人摹仿一方面說明有人崇拜你,但從另一方面是否也說明你的畫好仿呢?如果你的畫他仿不上來,他就沒法仿你的。藝術個性越強的作品,往往也是最難摹仿的。
中紅網:你對繪畫還有什麼感悟?
王福增:實際上,我繪畫是很隨意的,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畫法。比如畫樹,也可能先從上面畫,也可能是先畫下面;也可能順著畫,也可能逆著畫,完全依照作畫時的興趣來決定。繪畫既是一門造型藝術,也是一門視覺藝術。無論你怎樣畫,也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欣賞者,或者你對書畫了解多少,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就是繪畫作品應當講究美感,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當前書畫呈多元化趨勢,有一種流派把什麼東西都畫得很醜,人啊,房啊,都畫得怪怪的,很醜陋。說造型誇張吧,也不是那種,讓人看了特別不舒服。這種東西我不喜歡,我也欣賞不了。
中紅網:你講得很好,謝謝你接受我們的採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