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農

王盛農

王盛農,作家教授。王盛農先生,1928年出生,1991年去世。安徽巢縣人,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曾先後在安徽師範學校、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大學等高校任教,曾任安徽大學教授。著有長篇小說《猛士》、《悲風》和長篇歷史小說《長劍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盛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巢縣
  • 出生日期:1928
  • 逝世日期:1991年
  • 職業:安徽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猛士、長劍歌
王盛農先生,1928年出生,1991年去世。安徽巢縣人,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曾先後在安徽師範學校、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大學等高校任教,曾任安徽大學教授。著有長篇小說《猛士》、《悲風》和長篇歷史小說《長劍歌》。
從五十年代開始,先生便有志於歷史小說創作。他研究清代歷史,關注引起國家民族變遷的重大事變。
作為作家,其著的《猛士》作為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書目出版,並於1984年1月被列入全國教育學院高等文科教材編寫會議的《中國當代百部長篇小說評價》一書。
盛農老師及其長篇小說《猛士》與《長劍歌》
羅尚文
王盛農老師的長篇小說《猛士》,198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全書625頁,定價1.35(那時書籍真便宜),由著名作家孟偉哉擔任責任編輯。
王老師出版這本書時,我在大別山軍工企業(先鋒廠)辦公室任負責人,有機會看到厂部訂的《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當時讀到各家報紙發表許多篇對《猛士》的評論文章,得知社會反響很大,對《猛士》評價極高。身居山區,我為王盛農老師奮鬥多年終獲成功而激動不已。
因三線廠工作緊張繁忙,當時手頭又沒這本書,我沒法及時拜讀,耽擱下來竟然好多年都沒有機會讀到這本書。另一原因,我心裡一直也沒弄明白,當時身為我好友的徐本法、陳昌茂、溫躍淵等,我們共同追尋王老師文學創作20多年,交往甚密,3個人當時為什麼沒出面替我向王老師索要一本親自簽名的這本書呢(我在山區很少機會到合肥)?直到2005年底(三線廠也早搬遷合肥)我不再外出打工謀生了,一天,在淮河路一家舊書店書架上隨意瀏覽,才偶爾得到王老師的這本書。時隔25年後,我才讀完了這部當年轟動國內,文學造詣很深的長篇小說《猛士》。最近,我因寫了幾篇回憶和王盛農老師交往的部落格文章,又一次認認真真地拜讀了一遍王老師這部32章、近40萬字的長篇小說《猛士》。
我跟溫躍淵多次說過,王盛農老師是一位認認真真做學問的人。
老師一生轉調了幾所大學都是教“寫作”課。我們接觸到的他的弟子們都佩服他知識十分淵博。講課特別認真,詼諧幽默;分析作品精闢,學生入理領會深刻。
老師業餘時間酷愛小說創作,亦更是如同做學問似的認真。拿《猛士》說事,為了搞清楚小說中這段沙俄侵華歷史,老師多次入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自費親臨東北數次考察。冒著酷暑、嚴寒,深入鄂倫春、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地區了解當年部落民情風貌;摸清民族部落語言與人際稱謂等;深入走訪各個村屯,詢問當年部落生活習慣,諸如狩獵、狗車,獵鷹,獵狗等等,記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亦如老師的學生李正西在2006.1.17.發表的一篇部落格中透露,“王盛農先生在修改《猛士》時與著名作家孟偉哉等又一道實地考察黑水流域的地形山川、索倫諸部的民情風俗”等等,為寫作付出了不可想像的艱辛勞苦。為藝術真諦而求索,老師真乃不顧一切捨身投入。
這本《猛士》,可說是全方位描寫和展示了清王朝年間黑龍江少數民族那段英勇抗俄侵略的歷史畫卷。小說著筆沉穩蒼勁,敘事高山流水,情節舒展浩蕩。讀到細部描繪,以彪悍驍勇的巴圖爾為首帶領部落勇士們與沙俄哥薩克騎兵拼刀血戰的慘烈場面,實在令人震撼。寫到清王朝腐敗無能,道光皇帝以及鹹豐、奕訴、端華、蕭順、戴垣等眾人物的勾心鬥角,嫻熟運用白描手法,個個栩栩入神。尤其寫部族長老老海倫的頑強性格以及女兒奧敦的曲折成長過程,都給人留下難以磨滅印象。整部小說許多處的自然景物描寫,尤為引人入勝。也早被語文界行家們列為範例,在“中文百科”“語文教學”等網站都可以隨意搜尋到的:
冬季篇——季節描寫
·黑龍江的冬季是嚴酷的,朔雪落的時候,起初如鵝毛大片,漫空飛舞;隨後如扯絮團一般,大團大團地朝下落,再被朔風一吹,如沙、如粉,整個宇宙變成了一片白色混沌。等到雪霽,什麼都被雪蓋住了,什麼都籠罩在白色穹窿之下。波流滾滾的黑龍江全凍住了,閃著青白色的冰光。有些在水邊啄食蘆根而來不及飛走的大雁,兩隻腳爪凝結在冰上,像戴上了足枷,展翅難飛。它們拿嘴企圖啄掉足上的冰枷,使盡了力氣,終歸徒勞。於是,它們引頸凝望著白色穹窿,而哀鳴不已。……
·那時候,它被嚴寒凍僵了,覆著裹屍般的雪,死一樣冰冷的霧在東風的驅趕下沿著紫色的山峰飄蕩,滾下低洼草地和河灘,直到和山溪上冰凍的霧氣混合在一起!那時候,山溪本身就是一條激流,混濁,沒有遮攔,它衝散樹林子,發出震撼長空的狂號,往往還因為夾著暴雨和打旋的雨夾雪而聲音變得更加沉悶。兩岸的森林呢,那看上去只像是一排排骷髏。……這次我讀完王老師的《猛士》,尤其留意結尾時老師特別註明(上部完)。那下部呢?在寫這篇短文時,我有心用百度搜尋,又意外發現教育學院李正西教授的新浪部落格,找到他2002.1.15-17寫的一篇文章《“真的猛士”必將奮然而前行——王盛農先生逝世十周年祭》(現附於部落格後面)。文中提到王老師的長子王玉,2002年欲找出版社出版《猛士》姐妹篇《悲風》,王玉約李正西寫“跋”。得此信息,我立即打電話找溫躍淵要到了李正西家裡電話,中午打過去後,李教授對我說,至今《悲風》還沒有出版,什麼原因?他也不清楚。下午,我又打電話給六安好友徐本法求證此情況,老本笑笑說,時過境遷了,年代不一樣了,恐怕不會出版了。是的,當年這部《猛士》作為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書目出版,客觀地說,也因中蘇關係緊張,為了政治宣傳需要,一度受到主流媒體廣泛熱捧,有它一定內部因緣關係。如今,當局早已不再宣傳叫喊“打倒蘇修”,蘇聯也早已解體了,目前我們與俄羅斯也成為“戰略夥伴關係”,文學為政治服務也要“與時俱進”,調整宣傳策略,這也是當局既定的文藝宣傳方針和政策。對王盛農老師的《猛士》下部,出版社是否主動願意出,我倒覺得無須期待了,但王玉應當努力,即使自費,都應當把父親的這本下部《悲風》印出來。我在此倒特別希望王老師長子王玉,還應當把他爸爸傾注半輩子心血所寫的另一部長篇歷史小說《長劍歌》,抽時間整理出版問世(我相信不僅有文學價值更有書籍市場),這才算是做了一件對得起逝去父親的正業大事,以此亦慰藉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更是我們幾位老師弟子們多年耿耿於懷的事。《悲風》已在2015年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