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汝(?—1252),字君璋,鄆城人,元代名宦。為人清廉,育有3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玉汝
- 出生地:鄆城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252
人生經歷,《元史·王玉汝傳》,
人生經歷
金朝末年,元軍南下,為躲避戰亂,北人紛紛南渡,而玉汝卻攜父母從小道返回故里。行台嚴實入據鄆城,任王玉汝為掾史,又升為行台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路過東平,認為他是奇才,授予東平路奏差官。玉汝出差至京師,拜謁耶律楚材,待之似家人父子一樣。嚴實年老,難於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他出行。夏津災荒,玉汝奏請減免百姓一年賦稅。濟州長官想把濟州直接隸屬於朝廷,大名長官想把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1238年,朝廷想把東平土地裂為十塊,分封功臣貴族,玉汝說:“如果這樣,嚴公的事業也就存在不多了。”夜半時分,哭於耶律楚材帳後。次日,耶律楚材召問玉汝為何深夜痛苦,玉汝回答:“我是嚴公的使者,現在嚴公的土地被分裂,而自己卻不能挽救。我再無面目還報嚴公,將要死在這荒寒之野,所以痛哭不止。”耶律楚材動了惻隱之心,帶他到皇帝面前親自陳述,玉汝說:“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多次行軍作戰於崎嶇山間,三次丟棄家小,始終沒有二心,怎能與其他投降的人一樣對待?現在卻要分裂他的土地和人民,這不是表揚有功人的做法。”皇帝認為他坦誠直率,於是不再分裂東平土地,還升他為行台執事,遙領平陰令。
1241年,嚴實的兒子忠濟承襲父職,王玉汝為左右司郎中,總管行台政務。定宗即位,一些人又想分裂東平,玉汝據理力爭、力排群言,再次阻止了分裂活動。1251年,憲宗即位,在常賦外,每年另征六兩包垛銀。玉汝說:“老百姓支付不起啊!”他聯合諸路管民官,向皇帝陳述理由,最後減免三分之一。王玉汝逐步被提升到龍虎衛上將軍、泰定軍節度使,兼兗州管內觀察使、充行台參議。
1252年,以病請假,閉門不出,每日以經史自娛。三年後,忠濟派人請玉汝:“您賦閒太久了,該出來工作了,替我分擔憂愁。”玉汝堅決推辭,忠濟就把參議大印硬塞到他懷中,不得已,玉汝只得重新處理政務。僅僅五六天,他就把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煥然一新。八月十六,玉汝病逝,其墓位於鄆城縣西南冷莊河邊,即今武安鎮孫林處。
《元史·王玉汝傳》
王玉汝,字君璋,鄆人。少習吏事。金末遷民南渡,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行台嚴實入據鄆,署玉汝為掾史,稍遷,補行台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過東平,奇之,版授東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師,游楚材門,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實年老艱於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之行。夏津災,玉汝奏請復其民一歲。濟州長官欲以州直隸朝廷,大名長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東平地分封諸勛貴,裂而為十,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玉汝曰:“若是,則嚴公事業存者無幾矣。”夜靜,哭於楚材帳後。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無面目還報,將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楚才惻然良久,使詣帝前陳訴。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崎嶇兵間,三棄其家室,卒無異志,豈與他降者同。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得不分。遷行台知事,仍遙領平陰令。
辛丑,實子忠濟襲職,授左右司郎中,遂總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嚴氏總握其事,頗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闕下,復欲剖分東平地。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憲宗即位,有旨令常賦外,歲出銀六兩,謂之包垛銀。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糾率諸路管民官,訴之闕下,得減三分之一。累官至龍虎衛上將軍、泰定軍節度使,兼-州管內觀察使,充行台參議。
壬子,以病謝事杜門,日以經史自娛。乙卯,忠濟使人謂玉汝曰:“君閒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玉汝堅辭,以參議印強委之,不得已起視事,僅五六日,裁書署置,煥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隕庭中,已而玉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