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蜀,男,1971年生,中專學歷,現任江西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1993年至2003年9月在稅務系統工作的同時,1993年創立了南昌市友和紡織廠,紡織服裝加工業務延續至今;2000年創立了南昌市和記實業有限公司,2003年9月從稅務單位辭職。2002年10月始創巴士線上項目,並於2003年3月成立巴士線上(南昌)——南昌巴士網路傳媒有限公司,建立南昌樣板城市;2003年6月籌劃成立江西省巴士線上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3月,成立江西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獻蜀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1年
- 性別:男
個人經歷,創業經歷,
個人經歷
2002年,他辭去公職創巴士線上項目,2003年3月成立巴士線上(南昌)——南昌巴士網路傳媒有限公司。2003年籌劃成立江西省巴士線上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3月,成立江西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幾年來,與青島、上海等近30個城市公交公司簽訂合作契約,在南昌、青島、上海、深圳、柳州、瀋陽安裝車載網路傳媒設備投資已達1億元。2007年巴士線上營業額達8000多萬元,上繳稅金400萬元,從業人員達1300人。
王獻蜀,男,本科,中級職稱,1971年生。現任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長。
2002年10月開始創意巴士線上項目,進軍傳媒與IT行業;
2003年3月成立南昌巴視網路傳媒有限公司,建立巴士線上南昌樣板城市;
2004年3月成立江西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開始企業擴張之路,經過近三年的積極開拓與發展,已經在全國建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武漢等城市在內的29個分(子)公司和總部管理部門:總裁辦、財務部、投資部、市場部、工程運維部等五個部門,以此同時建立了大客戶部、全國銷售部、網際網路事業部、軌道電視事業部、北京盛訊動力廣告有限公司、上海裕達廣告傳播有限公司、大連智達通訊有限公司、江西播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籌)共八個經營機構,擁有全國範圍城市4萬輛公車、8萬個顯示終端及六條捷運線路的移動多媒體開發及經營權,成為中國領先的移動多媒體運營商。
2006年10月,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在全國投資已經近3億人民幣,正在打造巴士線上中國移動視聽聯播網路。
巴士線上的“城市智慧型公交綜合信息化平台”經國家發改委2004年立項,通過第三方信息化服務模式走向全國,為中國公交投資建設智慧型公交系統,進而運營移動多媒體網路平台。
2005年列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
2006年“移動多媒體套用網路平台及數字內客開發與服務”也列入我省“十一五”高技術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建設項目;
2006年10月,經江西省科技廳評定核准為高新技術企業;
巴士線上是一家全民營企業,沒有國有資產的支持,靠市場需求在全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多媒體套用產業,填補了我省在高科技文化產業的空白。
2005年4月,巴士線上被人民網和福布斯評為中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媒體;
2006年2月,榮獲南昌市第二屆“十佳創新青年企業家”榮譽稱號;
2006年3月,榮獲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2005年度先進個人;
2006年7月,榮獲南昌市首屆“青年創業成才獎”;
2006年8月,由設計人王獻蜀負責設計的《新型公車智慧型調度移動通信多媒體視聽設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06年10月,巴士線上經江西省科技廳評定批准為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12月16日,以嘉賓身份出席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
創業經歷
王獻蜀,45歲,現任巴士線上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2003年9月,在經歷了十年的國家公務員生涯後,王獻蜀從稅務單位辭職,由國家公務員變成冒險下海的創業者。此前,王獻蜀曾創辦過系列出口紡織輔料加工企業,但這一次他進入的卻是自己完全陌生的傳媒領域——中國移動電視行業,並且,“致力於成為行業的領先者”成為他所領導的企業的奮鬥目標。從踏入這個充滿著政策、資本、技術、運營等多項風險的傳媒領域的第一天起,創新就成了他和巴士線上唯一不變的精神和主題;企業不斷突破自我,運營模式不斷創新,王獻蜀和他的企業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2003年5月,第一批包含智慧型公交系統和移動電視播放系統的“移動電視”在南昌裝進了公車,王獻蜀在南昌成功地建立了樣板城市。速度與規模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快速由南昌向全國重點和中心城市擴張,是確保巴士線上的生存和發展之路。由於各個城市的公交系統屬於條塊管理,相互獨立,這成為巴士線上構建全國性媒體平台第一屏障。為突破這一屏障,2004年,巴士線上的“城市智慧型公交綜合信息化平台”在國家發改委立項,獲得巨額無償項目資金資助近1億元。藉此東風,王獻蜀提出,以智慧型公交信息化換取全國主要城市公交資源。將提供智慧型公交系統和開展公交移動電視兩大業務整合在一起,成為巴士線上布局全國的制勝奇招,也打造了巴士線上在資源爭奪戰中的獨特優勢。
目前,巴士線上“公交移動電視平台”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哈爾濱、南昌等約30個城市投入建設並初具規模,已安裝了21000輛公車及部分城市的捷運、輕軌,共42000塊顯示屏,每天為4000餘萬乘客提供資訊服務,在城市捷運(輕軌)移動電視領域,已經進入了長春、大連、武漢、天津捷運(輕軌)移動電視網路;目前正積極拓展北京、上海、廣州捷運移動電視領域。巴士線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範圍的“公交移動電視網路”,成為了中國公交移動電視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要使巴士線上全國的媒體平台實現高效、安全、穩定的內容傳輸,就要求公司採用區別於傳統的CF卡和廣電網路的傳輸方式。這一個關鍵性的技術問題,成為公司構建新媒體傳輸平台的一大挑戰。採用CF卡來傳輸播放內容工作量大、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屬於淘汰技術。廣電網路的信號傳輸方式多具有地域性的限制,且受政策的管制較多,也不利於巴士線上將播放內容向全國各公交媒體終端傳輸。
這一挑戰沒有難倒勇於創新和接受挑戰的王獻蜀及他的團隊。經過數輪調研和論證,公司另闢蹊徑,最終選擇的網際網路傳輸技術,為巴士線上所需求的傳輸方式提供了成功的解決方案。經過試運行,該技術完全可實現實時、自動、穩定、安全的內容傳輸。目前,巴士線上正在投資建設基於全國範圍內的傳輸平台,於年底前將投入使用。這使得巴士線上實現傳輸技術的關鍵性突破,為其掃清當前發展道路中的技術障礙。
隨著移動電視媒體行業的崛起和發展,王獻蜀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企業得以長久穩定的發展。從2005年開始,巴士線上相繼獲得了行業內的三大經營證照:《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和《國家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王獻蜀從創建傳媒企業開始,研究和思考最多的是國家在媒體領域的相關政策、理論以及管理思路。2007年9月,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廣局社網字[2007]33號),巴士線上和中央電視台在移動媒體領域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合作,以“CCTV移動傳媒”作為播出呼號,開辦以車載電視為接受終端的移動媒體業務。
作為巴士線上的領航者,王獻蜀憑藉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為企業,更為新媒體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道路。
在中國新媒體行業,舉足輕重的幾大競爭者在發展過程中,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從資本市場融資的途徑。因為這是一個前期投資規模大而收益期相對較晚的新興行業。處於這一行業的競爭者多以民營企業為主,故有其資本短缺的先天性之處。所以商家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場資本的較量。2006年,巴士線上兩次獲得著名風險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的青睞,分別獲得融資1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為巴士線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支撐。這不僅意味著投資商們看好巴士線上這樣一個成長性高、獨特性強、贏利模式新的新媒體運營公司,而且在深層次上,更意味著他們對王獻蜀個人魅力和風格的欣賞,對王獻蜀勇於創新、堅忍不拔的工作作風的推崇。
幾年來,巴士線上已經顯現了一定的品牌效應,但一直是業內一個較為低調的民營企業。在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中,巴士線上一直在養精蓄銳,穩步前進。2008年,巴士線上的戰略目標是要構建多平台的移動媒體平台,致力於成為中國移動媒體領域的領導者和中國新媒體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數字媒體;王獻蜀將帶領他的精英團隊,堅定、執著地朝著這個目標,邁出2008年最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