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王獻坤,1951年出生,大學學歷,國家公務員。
擅長行書、隸書、楷書、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比賽和大展。1994年獲“國際書畫藝術大賽”榮譽獎;1995年獲“華人書畫藝術大賽”金獎;建國50周年獲國際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2000年獲“長城頌”書畫大賽二等獎。
曾有多幅書畫佳作在省、市、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其作品以凝鍊靈動的筆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內含,個性鮮明,神采飛揚,用筆簡潔流暢、章法考究規範、刻畫細緻真切、意蘊深遠雋永。在創作實踐與三富新理論方面,兼容並蓄,大膽創新,精必創作多幅具有較高藝術研究價值的上佳作品。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寶貴的藝術實踐,在書畫界引起廣泛關注。
社會評說
讓墨跡在歷史軌道上運行,讓情感在百姓中激盪,一直是書法家王獻坤的追求。在他的辦公室牆壁上懸掛著一副他自己創作的巨製作品,蒼勁有力的筆墨展現著王獻坤堅實的行書功底,作品內容是他自作的北京市自元朝以來的歷史變遷七言詩。在牆角一處,堆放著一卷卷書法作品,足有半米高,展現其旺盛的創作熱情和雄厚的創作實力。王獻坤獲得了“國際書畫藝術大賽”的榮譽獎、“華人書畫藝術大賽”金獎、慶祝建國55周年國際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和平杯”書法大賽一等獎等等。這些獎勵的獲得也僅僅表現在他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就,而他對於社會的奉獻有何止數百副作品,他以書法的形式走進基層、走進百姓,成為一名民眾喜愛的書法家。
書寫歷史傳承文明
用喜聞樂見的書法形式記述歷史,是王獻坤書法的一大特點,也是其長期為之奮鬥的目標。從北京的歷史遺蹟到什剎海形成的源流,從城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京郊美麗的風景,都會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有所體現。他一直認為書法是傳承歷史文明的載體,書法家就要實現這一功能,所以文字和文學的功底對一個書法家來說至關重要。字要美,內容也要美,還要有針對性。
王獻坤擅長寫詩,詩書競美、相互增色。他的詩題材廣泛,有寫給個人的,有寫給機關院校的,有新農村的對聯,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歌。他在慰問部隊時書寫了自作詩:“陸海空雄獅,航向聽黨令。部優豪氣壯,隊強唱大風。鋼槍衛九州,鐵膽鑄神兵。長治安天下,城固國昌盛。”揮毫蓋章之後贈與部隊官兵,受到熱烈歡迎。
他的詩有氣魄,有強烈的時代感,意蘊深遠,積極向上,催人奮進。如王獻坤給一位青年人書寫的一首詩是這樣的:“蒼松經霜綠,寒梅歷雪紅。高瞻心暢悅,遠矚目方明。”他寫的每一副作品都是自己胸懷和思想的抒發,也是其書法作品被喜愛的原因之一。
筆連基層心繫百姓
“藝術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這句話已成為王獻坤從事藝術的座右銘。每年他都到部隊、工礦企業和農村為百姓書寫春聯和作品,為普通戰士和工人服務是他最樂意幹的事情,並且有求必應、不計報酬。北京市文聯組織藝術家下基層,王獻坤是去的次數最多的書法家之一。他隨首都文藝家參加邊境萬里行活動,走到過北疆國界,也下東海慰問東海艦隊。激情從筆端湧出,豪情隨墨韻揮灑。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將精心創作的作品無償捐獻給慈善福利單位,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無論是賑災還是助殘,無論是扶貧還是希望工程,他都熱情參加,並以此為樂,展現了首都書法家的心胸和風範。
個性鮮明氣韻生動
王獻坤的書法經過長時間的歷練和揣摩,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以凝練靈動的筆墨書寫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用筆簡潔流暢,意蘊深邃雋永。他擅長行書、隸書和楷書,作品經常參加各類比賽和展覽。王獻坤注重自身的理論學習,閱讀大量的文史哲書籍和古代書論著作。他的墨跡不離古人筆法,但是又大膽創新,創作了不少富有時代精神風貌的藝術佳作。
王獻坤熱愛書法藝術,也熱情地向廣大書法愛好者傳播書法經驗和理論知識。他先後在一些大學和成人教育院校以及老年大學講授書法。他在講解章法布局和篇章局結構時說:“書法的章法結構是骨、肉、精、血、氣五者的結合。寫字要體現建築感,要敦實、站得穩、立得住;書法要有藝術性,富有韻律感和靈動感。章法要陰陽互變,借鑑繪畫的焦、濃、重、淡、輕五種筆法,使其更趨完美、更有意境。書法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再凝練成一副副美句佳言,才能成為精品佳作。”王獻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正因為他有正確的理論基礎,他的藝術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王獻坤性格熱情、寬厚待人,他的書畫界朋友也很多,他們為著共同的目標,即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而筆耕不止、跋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