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類型

王灣類型指約公元前2400年以後的龍山時代晚期,中原腹地的考古學文化,一般被稱為“王灣三期文化”。其下又多以嵩山為界,將嵩山以北以東的鄭洛地區及山南的潁河、汝河流域有地域差別的文化分為兩大類型,稱為“王灣類型”和“煤山類型”(或“王城崗類型”、“郝家台類型”)。

王灣類型主要分布於伊洛河支流及洛陽境內黃河南岸。東至鞏義,西北抵濟源苗店、晉南垣曲,西至澠池西河庵村,南至欒川。

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嵩山南北兩大文化板塊的差異,已到了可以劃分為兩大考古學文化的程度。這種考古學本位的、基於文化面貌的劃分方案,恰好與中原腹地黃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劃分是一致的。

類型分布,遺址特點,

類型分布

王灣類型主要分布於伊洛河支流及洛陽境內黃河南岸。東至鞏義,西北抵濟源苗店、晉南垣曲,西至澠池西河庵村,南至欒川。已發現的遺址有洛陽王灣、西呂廟、矬李、澗濱、西乾溝、龐屯、夏莊、柳行、馮莊,偃師縣江村、高崖、砦灣、半個寨、灰嘴、寨灣北、羅圪蛸、景陽崗、北咀、寺溝,孟津小潘溝、鳳梨窯、柿村、平樂、大陽河、鳳凰台、赤虎灘、李窯,吉利東楊村,新安縣的左村、李莊、安樂、孝水、太澗,濟源苗店、廟街、城關鎮等。繼北京大學發掘王灣遺址之後,又相繼發掘了洛陽矬李、西呂廟、孟津小潘溝等遺址。

遺址特點

遺蹟方面,房屋平面布局以圓形為主,方形較少。地基一般經過處理,即先行夯打生土面,再鋪上一層料礓石料,有的地面經過火燒,有的則無任何防潮設施。牆壁以草拌泥為主,不見雙間以上的房屋。墓葬發現較少,一般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並見有圓形灰坑墓。陶器方面,陶質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磨光黑陶占相當大的比例。還有少量的紅褐陶等。器表以素麵為大宗,紋飾則以籃紋為主,方格紋、弦紋次之,繩紋較少。陶胎較薄,器形規整。常見器形有各種罐類、甑、聾、杯、瓮、碗、豆和圈足盤,還有少量的鼎、盂等。
伊川在行政區劃上屬於洛陽,地理位置上位於洛陽南部,與洛陽盆地有龍門山相隔。但龍山文化時期兩地的文化特徵既存在共性也有差異。共性方面:陶器都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器形都有大口深腹罐、折腹聾、折腹盆、小口高領瓮、單耳杯、壺、器蓋、豆、缽、碗等。不同的是洛陽盆地的炊器以侈口夾砂罐、卑和甑為主,並有單把鬲等。而伊川一帶則以炊器——小三角足的罐形鼎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