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漁父月夜飛鳧圖

王漁父月夜飛鳧圖

《王漁父月夜飛鳧圖》是中國現代畫家王漁父創作的國畫,作品創作於1948年。該作品描繪的是一片荷塘月夜的景致,意境幽美蕭寂。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漁父月夜飛鳧圖
  • 創作時間:1948年
  • 作者王漁父
  • 類別:國畫
  • 規格:縱138厘米、橫68厘米
  • 文物現狀: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貴州國畫家王漁父曾師從齊白石王夢白,中年又吸收嶺南畫派的技法。在他的盛年作品《月夜飛鳧》中,月色水光朦朧雅致的渲染、野鳧陣形明顯的透視關係、月亮與飛鳧運用白粉等,均源自嶺南畫派的影響。但大片的留白及水天一色的描繪所抒發的那種清麗柔美的詩意,則屬於中國式的意境。

作品賞析

《王漁父月夜飛鳧圖》描繪的水面一平如鏡,淡綠色的湖水在皎潔的月光映照下顯得格外的清透、溫潤。那疏黃的葦草、斜搭於水面的荷葉、初出湖面的小花苞,都籠罩在這茫茫的月夜中。一切都似乎睡著了,顯得是那樣的平和——原來自然生命在沉睡中會顯得如此的美妙和諧。天色沉暝,蒙蒙的霜霧使湖天一色,讓人自然聯想到“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詩句……就當不知不覺陷入冥想之時,突然,一群野鳧劃破靜夜,凌空飛起,打斷深夜的睡意,驚醒了原有的沉靜,於是萬籍俱寂中又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只見鳥兒們揮展著雙翅,不時地轉身回顧著,似乎在與同伴對語,又似乎是對此時此地的眷戀。那疏疏落落的身影,那舒展的體態和祥和的表情,滿是自然賦予的靈氣和生動。只聽那拍打聲、嗚叫聲由近及遠、從低到高震盪著。它們穿透夜幕,逐漸消逝在月夜長空之中。這又賦予畫面一種寓動於靜的境界。
在筆墨處理上,畫家先以濃淡墨色勾染,再以淡赭、胭脂、青綠、白粉等顏料稍作加工,更增添了畫面的雅致效果。作畫時,畫家非常注重水;墨、色粉間的融合互滲,使作品在水、雲、雨、霧的表現上尤為精到。由於畫家對對象有著極細微的體察,在運用水墨等技法上又有過人之處,因而把在天與水間游移瀰漫的水霧表現得淋漓盡致,荷葉、荷花和鳥兒在霜霧籠罩下的遠近層次也處理得非常真切和微妙。此作在富於變化的墨韻中又保持著平穩與和諧的照應,做到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充分地表現出一種朦朧含蓄的氣氛和情調。
王漁父注重筆、墨、色粉的融合、擅長水、雲、雨、霧的表現。《月夜飛鳧》為其盛期之作。畫中的野鴨陣形有明顯的透視關係,月亮與飛鳧均用白粉,極具分寸的渲染使月色水光朦朧雅致,這些均緣自嶺南畫派的影響,但大片留白及水天一色的渲染仍是中國式的意境,宛如一首清麗的抒情小詩。
一幅好的花鳥畫,不會僅僅是對自然美的冷漠錄像,它必然包蘊著畫家的情懷和寄託。王漁父的這件作品即是景中賦情、情景交融的好作品。那鳧鳥、那荷塘、那夜空,在筆情墨韻中點化成—片令人神往而又低回不已的詩境。這正是一首小詩,一首不用詠誦便可意會的小詩,優美的意境正流露了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

作者簡介

王漁父(1909--1974),河北涿縣人,原名王柳汀。幼年學習繪畫,尤喜花鳥畫。曾考入北京大學藝術系和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學習,先後得王夢白、齊白石、陳半丁諸大師授業。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貴州省文化局藝術科科長、省文聯美工室主任等職。1958年調入貴州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後又任教於貴州省藝術學校、貴陽師範學院。其代表作品有《大地春深》、《春雨鳩鳴》、《柳枝喜鵲》、《荷塘乳鴨》、《梅鶴迎春》等,出版有《王柳汀畫集》、《王漁父花鳥畫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