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戰鬥

皖南事變之後,中共中央華中局及重建的新四軍軍部,長時間在鹽阜抗日根據地活動,因而鹽阜區就成為日偽軍“掃蕩”的重點。繼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日偽軍對鹽阜區第一次大“掃蕩”失敗之後,於1943年2月17日開始,集中日軍第十五、十七、三十五師團和第十二混成旅團各一部,偽軍第二十二、二十八、三十六師及第七十二旅等部共2萬餘人,向我鹽阜區撲來,開始了殘酷的大“掃蕩”。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機關跳出敵人包圍,於1942年底向淮南抗日根據地轉移,1943年1月抵盱眙黃花塘。

基本介紹

  • 名稱:王橋戰鬥
  • 地點:王橋
  • 參戰方:日軍,新四軍
  • 結果: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
簡介,結果,

簡介

根據蘇北區黨委布置的反“掃蕩”任務,廣大軍民“改造地形,整理武裝”,在廣大農村破路、拆橋、攔河、壘壩、拆炮樓,作了反“掃蕩”的充分準備。1943年3月下旬,剛占領東坎鎮的日偽軍於29日派出日軍山本中隊178人,及偽軍朱寶元部100多人,徐繼泰部200多人,第三次侵占八灘鎮。山本這傢伙非常狡滑,他把偽軍留在無高大堅固房屋可防守的鎮上,自己親率日軍占據離八灘不足一華里的王橋口王家油坊三個高大堅固的院落,這裡四周是開闊地,易守難攻。黃克誠當機立斷,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合圍”戰術,下死命令,一定要在天亮之前拔掉這個“釘子”。他令師參謀長洪學智、八旅二十四團團長謝振華為指揮,集中二十四團一個團和師部特務營兩個連的優勢兵力,由地方武裝和基幹民兵配合。
戰鬥部署是:以二營由王橋口北側抗日溝實施主攻,一營首先消滅八灘偽軍,而後沿八灘南門外和西側為助攻,師特務營從東南側助攻,三營和地方武裝、民兵負責打援。當晚9時30分發起攻擊。一營由西向東首先攻打偽軍,如快刀切豆腐,僅用20多分鐘就把大部偽軍消滅。二營負責主攻,副營長王光漢率突擊隊,像一把利劍,直刺山本中隊隊部,將敵人的通訊電台砸爛,敵人只能靠放軍用信鴿求援。經四小時激戰,二營和特務連終於攻下東西兩個大院,將殘敵壓到中間大院,戰士翻牆,在院內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有的爬上屋頂向屋內甩手榴彈。天快亮了,決定採取火攻,有的用沾煤油的棉花球綁在手榴彈上投進院內,有的將煤油棉球綁在竹竿上投向屋頂,大火熊熊燃燒,將整個大院燒成一片灰燼。三營和地方武裝在新港一帶擊退東坎增援的日偽軍,打破了敵人增援計畫。天亮了,戰鬥按計畫結束。這次戰鬥,除十幾個鬼子趁天黑推倒圍牆在煙霧中從二營和特務連結合部逃竄外,共擊斃山本中隊長以下日軍100多名,殲滅偽軍一個大隊,生俘日偽軍200多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機槍3挺,步槍250餘支。八灘又重新獲得解放。這次戰鬥中,我軍二營副營長王光漢和4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謝振華團長、嚴捷鋒參謀長及幾十名戰士負了傷。

結果

這次戰鬥,是第二次反“掃蕩”中的一次主要戰鬥,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不久,東坎日偽軍也被迫撤退。直至4月14日,歷時兩個月的第二次反“掃蕩”勝利結束。八灘區政府和當地民眾為紀念八灘戰鬥(亦稱王橋口戰鬥)陣亡烈士,在王橋口修建烈士紀念碑,刻上犧牲的烈士英名,鹽阜老區人民永遠銘記為抗日捐軀的烈士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