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根(板鴨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蓉城寒意襲人,當王樹根匆匆趕到金牛區個私協會辦公室接受採訪時,因為忘記帶名片,他只好用筆寫下頭銜和聯繫方式,並在“成都王樹根板鴨實業總店”的旁邊仔細地畫了一個註冊商標符號,“現在做生意不同過去,隨時要有商標意識,做板鴨也不例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樹根
  • 別名:板鴨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王樹根(板鴨王)
“文化人”的老闆夢
1975年,王樹根從新繁高中畢業,那時候,他可算是一個“文化人”,被順利地分配到一家鄉鎮磚瓦廠當會計。
雖然會計在當時是一個不錯的職業,但王樹根說:“即使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候,我心中也一直都有一個老闆夢,面對日復一日單調枯燥的會計工作,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可做什麼呢?那時的王樹根沒有一個明晰的方向。
1980年,王樹根三兄弟分家,他所得的財產是一間茅草房和2.5公斤米。窮則思變,面對空徒四壁的家,王樹根想到了餐飲業,在他看來,人活著總是離不開吃的。於是,他想盡辦法搞來了當時還不多見的餐飲方面的書籍,並四處向老廚師請教,開始研究醃鹵手藝。
起早摸黑的創業路
經過近兩年的準備,1982年,王樹根踏出了創業的第一步。8月的一天,王樹根夫婦用腳踏車馱著幾十隻親手滷製的板鴨,從新繁同盟村騎了幾十里路來到西北橋牧種場擺起了路邊攤。幸運的是,他第一天就賣出了24隻鴨子,賺了十幾元錢。
此後,王樹根夫婦開始了長達3年的“路邊攤”生涯,每天凌晨3點鐘就起早床開始屠宰並醃滷鴨鵝等熟食。因為味道獨特,王樹根的醃鹵熟食在西北橋一帶逐漸有了名氣,每天賣出去的滷鴨子也上升到了100多隻。
1985年,牧種場開始形成臨時醃鹵專業市場,王樹根夫婦租了一個攤位,結束了在風雨中做生意的日子。
談起起步的那幾年,王樹根眼睛有一些濕潤。他說,創業的艱辛旁人難以想像,尤其是第一年,他和妻子經常是靠一隻鍋魁或一碗光面打發一天,傍晚回家時,兩人肚子都餓得咕咕叫。
防範李鬼的註冊商標
經過幾年的摸索,王樹根滷製板鴨的手藝不斷提高,他的熟食也因為味道好而受到客戶的青睞和肯定。1990年買進第一輛小貨車後,王樹根開始考慮擴大經營規模,因為靠腳踏車和籮筐,再也不能對付攤位前的顧客長龍。
1991年,“王板鴨”有了第一家分店。此後,伴隨著名氣和資產的上升,“王板鴨”開始以每年一家分店的速度擴張。人怕出名豬怕壯,1997年,在成都北門,竟有數家醃鹵店掛上了“王板鴨”的牌子。由於幾個李鬼搗亂,王樹根的各家熟食店生意開始下降。直到這時,一直忙於進貨出貨的王樹根才意識到“王板鴨”這個名字的重要性。
1998年,王樹根終於成功註冊了“王樹根板鴨”商標,他經營的熟食也增加了鵝、兔、牛肉等品種。有了商標的“保護”,這幾年王樹根的醃滷製品再也沒有遭遇過仿冒。
“王板鴨”的新藍圖
經過20年的打拚,王樹根從攤販成長為小有實力的老闆。“王樹根板鴨”在成都和新都已開了10家分店,每天還通過空運向北京、上海、西藏、汕頭等地的餐館供應半成品板鴨。可能是因為聯想到當初創業的艱辛,王樹根的雇員大部分是下崗工人,此外還有幾個孤兒。
談起自己的發家史,王樹根感嘆連連,他說,當初因為生活所迫,想做點小生意找碗飯吃。做生意20多年,雖然沒有遭受過大波折,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卻也一言難盡。今天的小有成就,主要還是靠真誠經營以及良好的質量和口味,同時離不了金牛區個私協會和朋友的支持。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王樹根說,會儘量將“王樹根板鴨”品牌打到全國。前不久,王樹根還在新都買下8畝地,準備搞一個帶鵝腸火鍋店的農家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