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

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

《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是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的一個系列講座,其主講人是軍旅作家王樹增,是2010年百家講壇國慶假期特別節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
  • 線上播放平台CNTV 
  • 主講人:軍旅作家王樹增
  • 主題:淮海戰役
  • 集數:9
  • 首播時間:2010-10-01
淮海戰役,王樹增簡介,各集導語,01烽煙起中原,02艱苦的初戰,03首戰告捷,04天羅地網,05絕望的突圍,06驚人的態勢,07殊死較量,08圍而不打,09決戰淮海,

淮海戰役

爆發背景
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國民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淮海戰役是共產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過程中,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與華野交戰。粟裕認為,這說明敵人是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與我軍打大規模的仗,也說明我軍對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漸成熟。因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但已勝券在握的時候,就於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粟裕軍事文集》第393頁———394頁)。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9月25日19時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毛澤東軍事文集》第5卷第19頁)。需要做出說明的是:此時粟裕的目標是圍殲淮陰——海州一帶的第7兵團(黃伯韜部),而不是圍殲整個徐州集團,這時的淮海戰役構想後來也被稱為小淮海戰役。隨著戰局發展,總前委審時度勢,淮海戰役越打越大,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過程及戰況
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分路南下。8日,國民黨軍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萬餘人戰場起義。10日,我軍把黃百韜兵團分割包圍於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經過10天逐村惡戰,至22日全殲敵軍10萬餘人,敵兵團司令黃百韜自殺。同時,中原野戰軍為配合作戰,出擊徐(州)蚌(埠)線。11月16日,攻克宿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時,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
第二階段
1948年11月23日,中原野戰軍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從華中趕來增援的黃維兵團12個師。28日,蔣介石被迫決定徐州守軍作戰略退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撤至蚌埠,副總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揮。194812月1日,敵棄徐州向西南逃竄。4日,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將徐州逃敵包圍。6日,敵孫元良兵團妄圖突圍,即被殲滅,孫元良隻身潛逃。同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集中9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至15日全殲敵12萬餘人,生俘黃維。此後,為配合平津戰役,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對杜集團圍而不殲,部隊進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階段
1949年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對被包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過4天戰鬥,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共30萬人,俘獲杜聿明,邱清泉自殺,李彌逃脫。  這次戰役,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餘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乾淨,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濟南戰役後,敵徐州“剿總”劉峙集團開始收縮兵力,至十月底,其四個兵團、四個綏靖區、二十五個軍,約六十萬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和津浦兩條鐵路線上,企圖阻止我軍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團(黃百韜)在新安鎮地區;第 13 兵團(李彌)在徐州以東地區;第2兵團(邱清泉)在黃口、碭山地區第16兵團(孫元良)由鄭州撤往蒙城;第9綏靖區(李延年)在海州;第3綏靖區(馮治安)在韓莊、台兒莊地區;第4綏靖區(劉汝明)在商丘;第1綏靖區(周岩)在淮陰。這一部署的特點是,重兵密集,便於機動,增援迅速。九月二十五日,中央軍委批准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十月十一日,毛澤東提出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要求華東野戰軍,第一步集中兵力,殲滅第7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第二步殲滅海州、連雲港地區之敵;第三步在兩淮地區作戰。並要求中原野戰軍主力部署攻擊隴海路鄭徐段,牽制第16兵團不使其東調,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為了全殲第7兵團,並迷惑敵軍,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軍的主攻目標,毛澤東根據敵軍部署特點,進一步指示華東野戰軍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擔任牽制、阻擊任務,並從南北兩面及西面威逼徐州。這樣就能達到爭取較多時間,全殲第7兵團。十月中旬,中原野戰軍派第2縱隊向江漢、第6縱隊向宛西行動,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團(張淦)向南,第12兵團(黃維)向西,以配合鄭州戰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發起鄭州戰役,這時,敵主力第16兵團已東撤,殘敵萬餘人被殲,鄭州、開封很快解放。此時中原野戰軍主力已能夠機動使用於東線。根據全國戰局的發展和中原、華東戰場的敵情變化,十一月一日,中央軍委確定由陳毅、鄧小平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這樣,我軍能夠參戰的部隊,計有華東野戰軍十五個步兵縱隊、一個特種兵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加上地方部隊,共有六十多萬人。遼瀋戰役後,蔣介石害怕徐州各部重蹈衛立煌集團全軍被殲之覆轍,為確保徐州,鞏固江淮,以屏障南京,於十一月四日,決定將劉峙集團主力收縮到津浦路徐蚌段兩側守備,企圖以徐蚌段為軸心,各機動兵團分布在該段兩側地區,以攻勢防禦阻擊我軍南下,必要時撤到淮南,確保南京,並於六日按此計畫調整部署。同時,調華中"剿總"所屬之第12兵團至太和、阜陽地區,相機東援。根據中央軍委首先殲滅第7兵團,切斷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計畫,華東野戰軍決以七個縱隊分割圍殲第7兵團於新安鎮、阿湖地區;以八個縱隊擔任阻緩任務,其 中以三個縱隊南北對進,牽制、阻擊第13兵團東援,割裂第7、第13兩兵團之聯繫以山東兵團指揮三個縱隊殲滅第3綏靖區之敵或促其起義,爾後;渡過運河,直插徐州以東,以牽制敵第13兵團,阻擊徐州之敵東援,以兩個縱隊(戰役初期歸中原野戰軍指揮)從西北面威脅徐州。中原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由睢縣、柘城地區東進,求殲商丘地區之敵第4綏靖區,爾後攻占宿縣,切斷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並調第2、第6縱隊至淮海戰場阻擊敵第12兵團。華東野戰軍按計畫於六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發現敵人正在收縮,當即轉入追擊。敵第7兵團因等海州第44軍西撤,推遲至七日西開,而第13兵團已按計畫離開徐東,準備調往靈璧。十一月八日,敵第3綏靖區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率三個半師起義,我山東兵團順利地南渡運河,越過該部防區,直插徐州以東地區。劉峙發現我軍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斷我將東西夾擊徐州,十分恐慌,當即改變原來撤至徐蚌兩側的計畫,決定調第2、第13、第16三個兵團,星夜向徐州集中,堅守徐州。同時,蔣介石決定調杜聿明回徐州“剿總”任副總司令,並以李延年率第9綏靖區機關在蚌埠組建第6兵團,第4綏靖區改為第8兵團,與第6兵團協同動作,沿津浦路兩側向宿縣推進,並擔任固鎮、宿縣之間的守備。中央軍委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於九日夜間,要求華東、中原野戰軍“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定下了全殲敵劉峙集團於徐州地區的決心。十一月十日,山東兵團主力殲滅了第7兵團西撤的先頭師,切斷了該敵的退路,十一日華東野戰軍將敵第7兵團合圍於碾莊地區。為全殲第7兵團,我軍調整了部署,華東野戰軍以山東兵團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縱隊 及特縱炮兵大部攻殲敵第7兵團,以第7、第10、第11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由東南面逼近徐州,側擊東援之敵,以第1縱隊為預備隊;陳毅、鄧小平當即指揮中原野戰軍主力及華東野戰軍第3和兩廣縱隊轉入徐蚌段作戰,其中以第4縱隊、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和兩廣縱隊由西南面、冀魯豫軍區兩個獨立旅由西北面威脅徐州,以第3縱隊及第9縱隊一部攻擊宿縣,第9縱隊主力南下阻擊敵第6、第8兵團北援,第1縱隊為預備隊。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戰軍攻占宿縣,殲敵一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繫,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 黨中央考慮到此役是南線空前的大戰役,戰役的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因此十六日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鄧小平為書記,統籌華東、中原及冀魯豫地區前後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軍對敵第7兵團展開猛攻,二十日攻占碾莊,二十二日全殲第7兵團,擊斃黃百韜。徐州東援之敵遭我頑強阻擊,每日只能前進一至二公里,由確山趕來增援的敵第12兵團十一個師,遭到中原野戰軍阻擊,也只進到澮河以南的趙集附近。 敵第7兵團被殲後,蔣介石決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團,蚌埠的第6、第8兵團及第12兵團三路會攻宿縣,企圖打通徐蚌間的聯繫,把徐州之敵撤走,因此,敵第12兵團繼續向徐州方向推進。總前委決房集中中原野戰軍全部圍殲敵第12兵團,華東野戰軍組成北、南兩個作戰集團分別阻擊徐州、蚌埠之敵,並以一部作為中原戰軍圍殲敵第12兵團的預備隊。十一月二十五日,敵第12兵團十二萬人被我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包圍在宿縣西南之雙堆集地區。 敵第12兵團被圍後,蔣介石見其突圍不成,徐州、蚌埠增援無望,遂一面令劉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團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團放棄徐州,繞道永城南下,企圖側擊我中原野戰軍。解第12兵團之圍後共同南逃。毛澤東對徐州敵軍可能突圍早有預見,並指示華東野戰軍預作準備。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團約三十萬人,向永城方向逃竄。我華東野戰軍即以十一個縱隊全力追擊,十二月四日,將該敵全部包圍在永城東北之陳官莊地區。?16兵團自行突圍,被我消滅。第2、第13兩兵團即就地轉入防禦。 我軍同時包圍了敵兩個集團,蚌埠之敵仍企圖北上救援。總前委採取了"吃一個(黃維),挾一個(杜聿明),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六個縱隊及華東野戰軍各一個縱隊阻擊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敵第6兵團,以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為總預備隊。十二日我軍對敵第12兵團發起總攻,至十五日將敵全殲,生俘黃維。敵第6兵團北援被阻,當獲悉第12兵團被殲後,連夜逃回蚌埠。 此時,平津戰役已經勝利展開,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中央軍委,對杜聿明集團暫緩攻擊。著淮海前線全軍進行戰場休整,並對敵軍開展政治攻勢,做好攻擊準備。十二月十七日,毛澤東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但杜聿明等拒絕投降。十二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已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在平津、平張線上。華東我軍遂於一月六日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至十日將敵全殲,生俘杜聿明,淮海戰役結束。 淮海戰役歷時六十六天,殲滅了國民黨在華東、中原戰場的五十六個師五十五萬人,使敵人的長江防線和統治中心京、滬地區, 直接暴露在我軍面前。淮海戰役結束後,淮河以南的敵人倉惶南逃。華東野戰軍第6、第7、第8、第13縱隊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間廣大地區,前出到長江北岸,為爾後的渡江戰役創造了條件。

王樹增簡介

王樹增,北京人。1952年2月出生於北京市,中共黨員。1991年畢業於北師大研究生院作家研究生班,碩士研究生。1968年赴臨汾市鄉村插隊務農,1970年應徵入伍,歷任空降兵某部戰士、班長,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魯迅文學院教師,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編劇。大校軍銜,國家一級作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紅魚》、《黑峽》、《鴿哨》等;長篇紀實文學《遠東韓戰》、《1901年》、《長征》、《解放戰爭》等。
作品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於2008年10月1日在百家講壇講《長征》。十分生動,形象,受到廣大聽眾的青睞。

各集導語

01烽煙起中原

東北野戰軍占領瀋陽之後,勝利結束了遼瀋戰役的作戰。在遼瀋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在中國的腹部中原地區正醞釀著一場大戰,史稱淮海戰役。
首先要說明,解放戰爭當中的淮海戰役的淮海,這個地理概念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華中地區的小小的淮海地區,它指的一個更大的範圍。這個範圍東到黃海邊,西到河南和安徽的交界,北到隴海鐵路,南直達淮河,縱橫千里。
在這個區域當中,是以徐州為中心,形成一個大的戰場,這個戰場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格外重要。為什麼?向北,突破隴海鐵路,直指平津。向南就到長江邊了。也就是說,誰掌握這個地域,誰就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大軍可以渡長江,直取江南。作戰雙方都知道這塊地域的重要性。
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主力的野戰軍有四個,有以林彪為司令員的東北野戰軍,有中原地區的以劉伯承為司令的中原解放軍,還有西北地區的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西北野戰軍,另外就是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他的司令員是陳毅,當時陳毅兼顧著中原局的工作,因此華東野戰軍的軍事指揮是粟裕,粟裕當時的職務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負責軍事指揮工作。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重兵集團展開的決定性的戰略決戰,人民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不占優勢,戰場情況複雜多變的條件下,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淮海戰役被稱為戰爭史上的奇蹟。
然而就是這樣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中國共產黨最初的構想竟然和最後的實際規模有很大的出入,那么淮海戰役的最初構想是怎樣的?中國共產黨又是怎樣讓這場戰事逐步升級最終成為了一場決定性戰役的呢?這一場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犧牲人數最多,也是殲敵人數最多的淮海戰役又是從哪裡打響的呢?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將帶我們重回那個烽火硝煙的戰場,一起去聆聽這首革命先烈們用生命譜寫的英雄讚歌,請關注《百家講壇》系列節目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第一集《烽煙起中原》。

02艱苦的初戰

上一講我們講到隨著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的開始,華東野戰軍在1948年的11月10日那一天,將國民黨黃百韜集團緊緊地包圍住了。包圍的地點是,在隴海鐵路邊上一個叫碾莊圩的小村莊,黃百韜兵團到了碾莊圩之後,以碾莊圩為中心,四個軍東西南北四個角落布置好了,這四個軍是100軍,25軍,44軍,64軍,這四個軍把守著四面。
大家問了,這個黃百韜兵團還有一個63軍呀,黃百韜兵團從新安鎮往這兒撤離的時候,上一講我們講過,過運河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受到了華東野戰軍猛烈地追擊,他那個63軍屬於粵軍部隊,這個軍長叫陳章,還是挺狂妄一個軍長。他想跟華東野戰軍打一打,加上渡運河的時候發生混亂,結果被華東野戰軍的第一縱隊給包圍,現在到10號這一天已經被吃掉了。部隊打散了,這個軍長陳章帶著幾個衛兵逃亡,想跳下運河游過對岸的時候,被亂槍打死在河裡。也就是說,黃百韜兵團就只有四個軍加上兵團部。那么華東野戰軍包圍了之後,立即就向他們展開了進攻,其實投入的部隊是第4、第6、第8、第9、第13這幾個縱隊。原計畫是用三五天時間,速戰速決,一鼓作氣給他吃掉算了。但是這個仗一打起來,讓華東野戰軍官兵沒想到的是,這個仗不好打,吃起來太困難了。剛一打,才發現,不但傷亡很大,推進很慢,而且守軍的頑強程度,它的工事的堅固程度,是超乎想像的。
還有一個原因,打不動的原因,就是華東野戰軍是追擊而來,很多部隊是幾百公里之外追擊而來,從追擊狀態變成攻堅狀態,這個轉換是一下子轉換不過來的,一下適應不了,況且追擊是步兵追擊,炮兵跟不上來啊,那么攻堅作戰沒有炮兵支援,恐怕也是很困難的。仗打得很艱苦,頭兩天傷亡很大。對黃百韜兵團的進攻比預想的要困難很多。那么,華東野戰軍會採取怎樣的戰略來應對?這一場對黃百韜兵團的殲滅戰將如何發展下去呢?
請繼續關注《百家講壇》系列節目軍旅作家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第二集《艱苦的初戰》。

03首戰告捷

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開始之初,華東野戰軍把國民黨黃百韜兵團,包圍在了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的狹窄地域裡,開始了艱難的初戰。國民黨徐州“剿總”為了挽救黃百韜兵團,派出李彌和邱清泉兩個兵團前來增援。從徐州增援黃百韜僅有五十公里的距離,而碾莊圩的圍殲戰正非常艱難。此時戰場形勢非常複雜,華東野戰軍既有可能圍殲敵軍取得勝利,也有可能反被包圍圈內外的國民黨軍裡應外合,改變戰場局勢。國共雙方的戰略智慧與意志在這個小村莊展開了較量。那么,在關鍵時刻,究竟是什麼力量左右了戰場局勢呢?

04天羅地網

1948年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在碾莊圩全殲了國民黨軍的黃百韜兵團,取得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在黃百韜兵團覆滅之後,淮海戰場的局勢卻更加複雜,國民黨軍徐州集團的三個兵團緊密壓縮在一起,孫元良兵團駐守徐州,前去解救黃百韜的李彌和邱清泉兵團停在徐州以東的半路上。在徐州以南,國民黨軍的劉汝明和李延年兩個兵團正沿津浦鐵路由南向北緩慢推進。而在徐州西南,黃維兵團正奉命從河南進入淮海戰場。一時間,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與國民黨六個兵團對峙在了這塊小小的華東腹地。那么,第二階段的淮海戰役將如何展開,國共雙方又是怎樣謀劃戰略布局的呢?《百家講壇》10月4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四)天羅地網,敬請關注。

05絕望的突圍

在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後,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與國民黨六個兵團對峙在了小小的華東腹地。面對淮海戰場的複雜局勢,中國共產黨領導經過研究,迅速確定了下一個圍殲目標是剛剛進入淮海戰場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經過艱苦作戰,把黃維兵團包圍在了雙堆集。那么,黃維面對中原野戰軍的包圍會作何反應,下一步的戰場局勢又會如何發展?《百家講壇》10月5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五)絕望的突圍,敬請關注。

06驚人的態勢

1948年12月1日,陳毅 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黃百韜兵團之後,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中原野戰軍,把從河南方向增援而來的國民黨黃維兵團也死死地包圍在一個叫雙堆集的地方。黃維幾次突圍但都沒有成功,而他還是心存一線希望,那就是蔣介石已經決定再抽調幾個軍增援徐州戰場,然後採取南北兵團對進夾擊的辦法,解救他的12萬人馬。如果能堅持到那時,他就能絕處逢生。那么事情真能像黃維預想的那樣嗎?中原野戰軍如何解決被包圍的黃維兵團呢?《百家講壇》10月6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六)驚人的態勢,敬請關注。

07殊死較量

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分別將國民黨軍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包圍在了狹窄的地區之內,一場大戰在所難免,雖然中野和華野看上去已經勝券在握了,但實際情況卻遠非看上去那么簡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要同時進行兩面作戰,而被圍的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猶作困獸之鬥,雖然包圍圈在一點一點地縮小,但是戰鬥的進展卻十分緩慢,那么這一場圍殲戰將如何發展下去呢?不甘心失敗的黃維和杜聿明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呢?《百家講壇》10月7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七)殊死較量,敬請關注。

08圍而不打

在淮海戰場上,經過激烈殘酷的戰鬥,解放軍連續殲滅了國民黨軍隊的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並將他們的最後主力杜聿明集團層層包圍。遠在南京的蔣介石,此時已經感覺到了來自淮海戰場的巨大壓力,他擔心解放軍趁勢南下攻取南京,於是,不得不下令將淮海戰場附近的其它部隊撤回南京防守,這讓杜聿明集團更加孤立。然而,對於已經成為“瓮中之鱉”的杜聿明集團,解放軍卻沒有急於進攻。那么,中央軍委為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圍而不打”的策略?在包圍圈的內外,對陣雙方的境遇將會有什麼樣的不同?為什麼解放軍能夠得到老百姓無私的支持呢?《百家講壇》10月8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八)圍而不打,敬請關注。

09決戰淮海

在1949年元旦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同志發表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極大地鼓舞了淮海前線的解放軍將士。新年剛過,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解放軍戰士們英勇善戰、前赴後繼,其頑強的作戰意志,讓對手膽戰心驚。被圍困多日的國民黨軍隊主力之一的杜聿明集團,此時遭到了致命的打擊。那么,在淮海戰役的最後決戰當中,在解放軍強有力的打擊之下,那些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們將各自面對什麼樣的命運?而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又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呢?《百家講壇》10月9日播出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九)決戰淮海,敬請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