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榘字方亭,號曉塘,道號了翁。光緒二年歲試,取費縣一等一名,補廩生。後屢試不第,便在高橋、粱邱一帶教書謀生。卒於光緒三十一年,享年72歲。山東省費縣石井鄉安樂窩村附近,原有一片王氏族林,內有一統奇怪碑碣,額題“都了翁”。查石井王氏家譜可知,都了翁便是這位王榘先生。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榘
- 別稱:了翁
- 字號:字方亭
號曉塘 - 性別:男
碑文記載,
碑文記載
其碑文如下(原文無標點):
胡自號?聞秋蟬都了之音有悟也。曰:嗚呼!天地之大,萬物之繁,人類之眾,何一而不都了也哉!惜乎既知都了而仍為不了之事、存不了之心耳!古今勞勞之人,碌碌之輩,固有君親之事既了,而子孫之謀轉無了局者;亦有聲色之念可了,而貨利之心終無了局者,究之,終歸都了也,翁適悟及此焉。
初,翁之幼也,亦嘗為不了之事,存不了之心者。涉獵經史,志功名也;遊歷湖山,求富貴也;嬌妻美妾,懷燕昵也;高冠博帶,競豪華也,顛倒迷惑於斯途中者,歷六十年。洎晚節遭世變,天子播遷,百官逃竄,翁於是熱心冰焉。遁跡山林,縱懷詩酒,功名之心都了矣,富貴之心都了矣。且通憶生平,科第未登,為臣之心已都了;父母終養,為子之事亦都了;諸兄諸姊俱歸瑩兆,為弟之事又都了;紅顏埋盡,白髮乏嗣,妻子之事無不都了,此其自號了翁也。
後人覽此,莫笑翁之狂也,勿厭翁之迂也。倘有悟翁之悟而更深其悟,將萬念都了。可熄無限奔競風,可立無限高超品,可消無限懊惱意,可闊無限曠達懷,亦大有功於名教者也。狂焉,迂焉,云乎哉?翁名榘,字方亭,春圃先生之季子。現時古稀,尚未了。造百千年後,不惟翁之身了,名了,即封亦了,樹亦了,碑銘亦了,一同秋蟬為都了。銘曰:
王氏翁,悟大道。非佛仙,不莊老。
閱古今,跡多少。億萬類,終都了。
據《王氏宗譜》載:石井王氏一族,系元末明初自山西曲沃縣遷來,從二世至十一世,注書香傳家,子孫多有功名。至王渠父王清梅中舉,王氏一族名揚遐邇,費縣北部士子都到石井拜師。王氏家道一度極為興盛。但因石井地處滕嶧蘭三縣交界,窮山僻壤,每有兵匪之事便首當其衝,深受其害。先是明末王肖武起義,占據富貴頂。石井王氏為避亂舉家遷走。王肖武失敗後,王氏家族又遷回,並訂立了“不積錢,不結怨”的族規,子孫依循,不得違背。清朝末年,費縣曾爆發著名的幅軍起義。石井是幅軍的活動地,費縣縣長程福堂令王渠的族人王格任練長,結果被幅軍賈二郎殺死,王氏一族又舉家遷往邳縣。此時的王榘已近成年。王氏族人有的為清廷效命被幅軍所殺,有的參加幅軍被清廷追捕,世事無常,禍福難料,目睹政局腐敗,飽受戰亂之苦,青年王榘遂產生了“富貴易失,災禍易至”的幻滅感。
幅軍起義失敗了,那些同情和參加幅軍起義的文人志士被殘殺,而替清廷充當打手、鎮壓民眾的人卻用鮮血染紅了頂子,到處耀武揚威。生性正直的王榘憎恨他們,巴不得義軍再起,替百姓伸張正義,除暴安良。他在續修《王氏家譜》中寫道:“試觀同治中興之後,迄今(1902)四十餘年,世風之變,不堪詳言。其原由於君上之權下移於臣,朝廷之上,只爭銀錢,不講仁義。故財賄肆行,貨賂當先……其最難言者,鄉中紳董一班耳。藉一巾之榮膺練長之職,拜會官長,交通衙役。恃此訛詐鄉鄰,欺騙錢財,貪贓圖賄,置買田產。蓄養廝仆,出則相隨,名曰‘小隊子’。好衣肥馬,得意洋洋……鄉里莫不切齒,惡之甚於蛇蠍。”
“勘破紅塵”的王榘,臨終前為自己手書一段碑銘,鐫刻完畢,囑家人將來立在自己的墳前。聞者莫不以為怪。然而,一介書生,地道的小人物,無呼風之概,無補天之力,這勒石以警後世也算他唯一能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