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妹,1970年生,天津靜海縣人,文學博士,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桂妹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研究所研究員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山東大學
- 主要成就: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 性別:女
- 學歷:博士
人物經歷,開設課程,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獲獎情況,
人物經歷
1990到1997年在吉林大學攻讀本科及碩士學位,1992年-2002年在山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評為吉林大學文學院講師;2004年評為吉林大學副教授;2008年破格評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2003—2005 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2010—2012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entucky)訪問學者;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開設課程
科研成果
1、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文學現代轉型研究”(2003—2004)
2、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五四新文學與現代民族精神建構”(2004—2005)
3、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啟蒙文學價值觀的構成和衍化(2004—2006)
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守成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現代轉型的多重路徑(2008—2011)
5、2011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項目《17——19世紀文學轉型流變研究》
主持:
1、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保守主義與中國文學現代轉型”(2008-2010)
2、吉林大學創新團隊項目:近代中國與文學流變研究 (2009—2012)
主持:
1、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保守主義與中國文學現代轉型”(2008-2010)
2、吉林大學創新團隊項目:近代中國與文學流變研究 (2009—2012)
學術論文
1、傳統品格的堅守與重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年第2期
2、話語系統轉換的歷史合法性 :《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3、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尋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3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史》2001年8期全文轉載
4、發現與失落――中國20世紀文學對“人”的解說:《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2期
5、陳獨秀五四文學革命論內涵剖析:《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1期
6、論石評梅的詩歌創作:《文藝研究》2002年·石評梅研究專刊
7、新穎的學術話題 多維的探討視野:《江漢論壇》2003年7期
8、五四文化激進主義歷史主體剖析:《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6期
9、《新青年》中的女性話語空白:《文學評論》2004年1期
10、西方價值參照下民族話語的建構與汰變 :《河北學刊》2004年2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5期全文轉載
11、彰顯與遮蔽——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語境中文學現代性的初步實現:《學術交流》2004年3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 6期全文轉載
12、聞一多對新詩現代性的理解與救正:《聞一多研究集刊》(總第九集)武漢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274-282頁。
13.對峙的意義 —從理解《學衡》到反思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期
14、“詩中有畫”的界限與適度——對聞一多《秋色》的另一種解讀:《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2004年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收錄
15、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及其反思的歷史性檢視:《江漢論壇》2005年3期(2005年3月)《新華文摘》2005年13期論點摘編。
16、隱抑之美——談《奇蹟》的感情抒瀉方式:《名作欣賞》2005年2期
17、東方色彩的自覺追求與建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3期
18、重讀“娜拉”的兩個中國文本:《文藝爭鳴》2005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文摘卡》摘錄
19、讀《馮至傳》:《長江學術》2005年第八輯
20、《新青年》中的翻譯問題——《文學評論叢刊》2005年第8卷第2期
21、被書寫的叛逆:質疑“娜拉精神”《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3期
《新華文摘》2006年18期全文轉載
22、超越“啟蒙倫理”與“鄉間倫理”的對峙性敘事:《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3、中國現代啟蒙者的民族話語與性別隱喻:《名作欣賞》2007年2期
《華夏文化論壇》2006年8月第一輯收錄
24、《新青年》與新詩運動縷析 :《山高水長:劉中樹先生執教48年學術論文集》2006年11月版。
25、侍萍:《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間色——經典文本的邊緣閱讀策略:《名作欣賞》2006年第11期
26、“白話+ 文言”的特別格式——《新青年》語境中的《狂人日記》:《文藝爭鳴》2006年6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2007年1期全文轉載
27、想像子君的痛苦 追問涓生懺悔得限度——《傷逝》的敘事空白:《名作欣賞》2006年12期
28、從陳白露到尹雪艷——對交際花的不同審美書寫:《名作欣賞》2007年1期
29、民族自審與性別隱喻:《文學評論》2007年5期
30、啟蒙策略的調整與文學的變遷——從《安徽俗話報》到《新青年》:《江漢論壇》2007年11期
31、小議聞一多新詩中的傳統藻繪:《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32、《斷魂槍》:東方民族的寓言《名作欣賞》2007年9期
33、啟蒙,世世代代的“戰鬥”:《光明日報》2008年2月19日
34、於抵抗處求和解:《聊齋志異》的情愛敘事 《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4期
35、中國文化、文學中的“色戒意識”與張愛玲的逆向書寫:《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3期
36、規訓與懲罰:小議傳統戲曲中的“戲妻”:《華夏文化論壇》2008年第三輯
37、中國文學中的“鐵路火車”意象與現代性想像:《學術交流》2008年11期
38、精神突圍: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構”30年:《回顧與展望:吉林大學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學術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39、以“知識考古”完成對象世界的修復:《光明日報》2008-10-7
40、被塗抹的女性 被簡化的人性:《戲劇叢刊》2008年6期
41、道德株連審美—五四啟蒙話語與“大團圓”模式:《文藝爭鳴》2009年1期
42、論老舍的“天真”(上)《福建論壇》2009年2期
43、中國文學的格局現代轉型——從梁啓超的小說界革命到五四文學革命:《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6輯,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年5月出版
44、新學術視野中的反思與重構——談孔范今先生治學理路:《文學評論叢刊》2009年第11卷第2期
45、超前的批判:重審對五四“科學主義”反思的有效性:《鄭州大學學報》2009年6期
46、被遺忘的熱情與擔當《中華讀書報》2009年6月10日
47、啟蒙言說方式的轉換:從《安徽俗話報》到《新青年》:《德州學院學報》2009年3期
48、恨”時代的“愛”——論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情感殊調:《小說評論》2009年4期
50、被個性時代淹沒的個性:陳衡哲與五四的距離:《武漢大學學報》2010年1期
51、傷逝的多重意蘊——從“李聞並談”到“朱聞並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2期
52、走出世紀性的“兩難”命題:讀張寶明《啟蒙與革命——“五四“激進派”的兩難》,《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25日
53、繾綣與決絕:五四新文學家的“新詩”與“舊詩”:《江漢論壇》2010年8期
54、繾綣與決絕:啟蒙視域與戲曲改良的激情表述之途:《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5期
55、啟蒙之劍與習俗之餅——《新青年》中的“過年”之爭:《文藝爭鳴》2010年9期
56、“五四女作家群”的歷史建構曲線:《文學評論》2010年6期
57、啟蒙之重與文化之思:新文學的節俗描寫:《學術交流》2010年11期
58、回眸魯迅 執著當下: 《光明日報》(讀書版)2011年5月15日
59、《駱駝祥子》:虛假的城鄉結構 :《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60、北美漢學家Kirk Ddenton(鄧騰克)訪談錄:《武漢大學學報》2011年6期
2、話語系統轉換的歷史合法性 :《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3、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尋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3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史》2001年8期全文轉載
4、發現與失落――中國20世紀文學對“人”的解說:《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2期
5、陳獨秀五四文學革命論內涵剖析:《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1期
6、論石評梅的詩歌創作:《文藝研究》2002年·石評梅研究專刊
7、新穎的學術話題 多維的探討視野:《江漢論壇》2003年7期
8、五四文化激進主義歷史主體剖析:《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6期
9、《新青年》中的女性話語空白:《文學評論》2004年1期
10、西方價值參照下民族話語的建構與汰變 :《河北學刊》2004年2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5期全文轉載
11、彰顯與遮蔽——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語境中文學現代性的初步實現:《學術交流》2004年3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 6期全文轉載
12、聞一多對新詩現代性的理解與救正:《聞一多研究集刊》(總第九集)武漢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274-282頁。
13.對峙的意義 —從理解《學衡》到反思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期
14、“詩中有畫”的界限與適度——對聞一多《秋色》的另一種解讀:《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2004年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收錄
15、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及其反思的歷史性檢視:《江漢論壇》2005年3期(2005年3月)《新華文摘》2005年13期論點摘編。
16、隱抑之美——談《奇蹟》的感情抒瀉方式:《名作欣賞》2005年2期
17、東方色彩的自覺追求與建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3期
18、重讀“娜拉”的兩個中國文本:《文藝爭鳴》2005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文摘卡》摘錄
19、讀《馮至傳》:《長江學術》2005年第八輯
20、《新青年》中的翻譯問題——《文學評論叢刊》2005年第8卷第2期
21、被書寫的叛逆:質疑“娜拉精神”《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3期
《新華文摘》2006年18期全文轉載
22、超越“啟蒙倫理”與“鄉間倫理”的對峙性敘事:《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3、中國現代啟蒙者的民族話語與性別隱喻:《名作欣賞》2007年2期
《華夏文化論壇》2006年8月第一輯收錄
24、《新青年》與新詩運動縷析 :《山高水長:劉中樹先生執教48年學術論文集》2006年11月版。
25、侍萍:《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間色——經典文本的邊緣閱讀策略:《名作欣賞》2006年第11期
26、“白話+ 文言”的特別格式——《新青年》語境中的《狂人日記》:《文藝爭鳴》2006年6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2007年1期全文轉載
27、想像子君的痛苦 追問涓生懺悔得限度——《傷逝》的敘事空白:《名作欣賞》2006年12期
28、從陳白露到尹雪艷——對交際花的不同審美書寫:《名作欣賞》2007年1期
29、民族自審與性別隱喻:《文學評論》2007年5期
30、啟蒙策略的調整與文學的變遷——從《安徽俗話報》到《新青年》:《江漢論壇》2007年11期
31、小議聞一多新詩中的傳統藻繪:《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32、《斷魂槍》:東方民族的寓言《名作欣賞》2007年9期
33、啟蒙,世世代代的“戰鬥”:《光明日報》2008年2月19日
34、於抵抗處求和解:《聊齋志異》的情愛敘事 《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4期
35、中國文化、文學中的“色戒意識”與張愛玲的逆向書寫:《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3期
36、規訓與懲罰:小議傳統戲曲中的“戲妻”:《華夏文化論壇》2008年第三輯
37、中國文學中的“鐵路火車”意象與現代性想像:《學術交流》2008年11期
38、精神突圍: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構”30年:《回顧與展望:吉林大學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學術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39、以“知識考古”完成對象世界的修復:《光明日報》2008-10-7
40、被塗抹的女性 被簡化的人性:《戲劇叢刊》2008年6期
41、道德株連審美—五四啟蒙話語與“大團圓”模式:《文藝爭鳴》2009年1期
42、論老舍的“天真”(上)《福建論壇》2009年2期
43、中國文學的格局現代轉型——從梁啓超的小說界革命到五四文學革命:《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6輯,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年5月出版
44、新學術視野中的反思與重構——談孔范今先生治學理路:《文學評論叢刊》2009年第11卷第2期
45、超前的批判:重審對五四“科學主義”反思的有效性:《鄭州大學學報》2009年6期
46、被遺忘的熱情與擔當《中華讀書報》2009年6月10日
47、啟蒙言說方式的轉換:從《安徽俗話報》到《新青年》:《德州學院學報》2009年3期
48、恨”時代的“愛”——論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情感殊調:《小說評論》2009年4期
50、被個性時代淹沒的個性:陳衡哲與五四的距離:《武漢大學學報》2010年1期
51、傷逝的多重意蘊——從“李聞並談”到“朱聞並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2期
52、走出世紀性的“兩難”命題:讀張寶明《啟蒙與革命——“五四“激進派”的兩難》,《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25日
53、繾綣與決絕:五四新文學家的“新詩”與“舊詩”:《江漢論壇》2010年8期
54、繾綣與決絕:啟蒙視域與戲曲改良的激情表述之途:《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5期
55、啟蒙之劍與習俗之餅——《新青年》中的“過年”之爭:《文藝爭鳴》2010年9期
56、“五四女作家群”的歷史建構曲線:《文學評論》2010年6期
57、啟蒙之重與文化之思:新文學的節俗描寫:《學術交流》2010年11期
58、回眸魯迅 執著當下: 《光明日報》(讀書版)2011年5月15日
59、《駱駝祥子》:虛假的城鄉結構 :《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60、北美漢學家Kirk Ddenton(鄧騰克)訪談錄:《武漢大學學報》2011年6期
獲獎情況
2011年獲首屆“吉林省教育廳新世紀人文社科優秀人才”稱號
論文獎:
1、論文《傳統品格的堅守與重塑》獲“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論文《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尋蹤》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3、論文《被書寫的叛逆:質疑“娜拉精神”》獲得:
吉林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第三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論文《被提純的精神面相:“五四女作家群”的歷史建構曲線》獲得2011年吉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論文獎:
1、論文《傳統品格的堅守與重塑》獲“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論文《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尋蹤》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3、論文《被書寫的叛逆:質疑“娜拉精神”》獲得:
吉林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第三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論文《被提純的精神面相:“五四女作家群”的歷史建構曲線》獲得2011年吉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