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望鎮位於壽光市,下轄21個行政村, 5400戶,總人口19522人,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望鎮
- 所屬地區:壽光市
- 地理位置:壽光市境東南部
- 面積:37 km
- 人口數量:19522人
- 耕地面積:3.5萬畝
村莊簡介,地理環境,
村莊簡介
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877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工農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經濟總收入2.2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人均純收入2528元,比上年增加228元,農村儲蓄餘額2650萬元。 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糧食平均畝產1170公斤,總產2140萬公斤;蔬菜面積1萬畝,總收入5800萬元;果園面積3000畝,果品總產450萬公斤。肉雞出欄60萬隻,蛋雞存養50萬隻,生豬出欄1.5萬頭,實現畜牧業收入1450萬元。 全鎮有12處鎮辦企業,從業人員1500人,199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7億元,實現出口交貨值5955萬元, 利稅489萬元。精藝發製品有限公司、木器廠等企業的主要產品: 曲曲發、木製品、發套等8大系列、2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美國、韓國、 日本、瑞典等6個國家。鎮石油化工機械廠生產的空氣乾燥器獲得國家科委的認可,填補了國內空白。
地理環境
王望鎮
王望鎮位於壽光市境東南部,東與寒亭區和濰坊區接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1994年12月29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王望鄉,設立王望鎮。1991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10396萬元,財政收入46萬元,農民人均1059元,至1995年,分別達到36124萬元、113萬元、2528元。 農業。王望鎮境內地勢平坦,桂河、白楊河流經境內,土地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土壤以潮土為主,保水力強,屬高產農田。糧食生產連續5年畝產過噸糧,糧田2萬畝,糧食總產1995年達到21400噸;果園1995年已發展到2300畝,總產2250噸;蔬菜5740畝,總產18830噸;棉花、香椿等經濟作物也都有了較大的發展。 鄉鎮企業。王望鎮工業建設集中,發展迅速。至1995年底,已有鎮辦企業10處,各類經濟實體8處。全鎮企業固定資產2877萬元,流動郊外400萬元,總產值完成1.2億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30%,完成出口交貨值5955萬元,實現利稅750萬元,從業人員已達到800人。全鎮企業以外向型為主,外貿出口企業2個,出口產品有五大系列30多個品種,產品出口美國、韓國、瑞典、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鎮辦企業中,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有鬃發廠、木器廠和石油化工機械廠。鬃發廠是青島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出口商品定點生產廠家,主要生產曲發、發套、黑人頭等產品。1992年與香港龍證有限公司合資合作,興辦了“壽光精藝發製品有限公司”,並於1994年辦理了自營出口業務。1995年實現出口交貨值2456萬元,實現利稅240萬元。1993年初木器廠現瑞典易家公司合資,興辦了“壽光嘉利木製品有限公司”,生產出口木製系列產品,1995年實現出口交貨值700萬元,利稅70萬元。石油化工機械廠是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確定的一、二壓力容器定點生產企業,1995年完成利稅2500萬元。1995年底又開發了新產品“微熱再生空氣乾燥器”,並獲國家專利,填補了省內空白。1993年由台灣陳錦全先生投資50萬美元,在王望鎮府以東興建了“壽光十全畜牧養殖公司”,是全壽光市首家台商獨資企業。
第三產業。王望鎮第三產業以鎮區為中心,以飲食服務業為主蓬勃興起,從業人員到1995年底已達到1500人。村及村以下以“四房加工”,建築、運輸、種植、養殖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到1995年底已發展到200處,從業人員達2000人。1993年新建的拆車市場正不斷擴大,現有拆專業戶98家,日交易額10萬多元。 文教衛生。王望鎮教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全鎮校舍改造任務已於1992年全部完成,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居全市領先水平,教學各室齊全。教學設施完備。全鎮中心聯中1處,國小13處,在校學生2748人,教職員工215人,、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由1991年的3全市排名第8位躍居1995年的全市第一位。1991年投資200萬元興建的王望中學,“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三區分明內部設施達到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全鎮衛生保健工作發展較快,鄉村初級衛生保健已形成網路,村村設有衛生室並均符合標準。以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為中心的科級網路已形成,科技在蔬菜大棚生產及養殖業、種植業等方面已發揮了應有效能。 交通通訊。王望而卻步鎮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國家一級公路--濰高路東西橫跨本鎮,東行10公里即是濟青高速公路,西行3公里便是昌大公路。鎮內道路總長65.8公里,鎮區柏油路縱橫交錯,與濰高公路連線。全鎮道路鋪裝率達85%以上,可晴雨通車。鎮區街道硬化率、自來水普及率均達100%。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1994年新設立郵電支局,512門程控電話交換機1995年12月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