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明(“岳西高腔”藝人)

王會明(“岳西高腔”藝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會明(1898—1955年),名英華,又名金華,“岳西高腔”藝人,家住五河鄉五河村。從小受伯父王德岡影響,愛上高腔藝術。12歲投師知名高腔藝人王有賢學藝,後又就教於葉題名,15歲登台演出,此後40餘年,以務農兼營小商為業,但對高腔的演出和傳播從未中斷,先後演唱過100多出劇目。小生戲《追舟》、《夜等》,正生戲《捧盒》,正旦戲《雪梅教子》、夫旦戲《周氏罵齊》,老生戲《潘葛思妻》、丑角戲《駝尼》、《王道士斬妖》等,都是他拿手好戲,儘管行當不同,風格迥異,他都能把握人物性格,細膩地刻劃其神態,演來無不惟妙惟肖,博得鄉民讚譽:“會明演戲,裝龍象龍,裝虎象虎”。不僅演技高超,更以其吐字清晰,念白韻濃、精通鑼鼓、富有創新精神,在同行中負有盛名。民國14年(1925年)前後,以他為主組成的五河高腔班,在潛、太、英、霍、舒等縣相鄰地區演出,影響較大。中年以後,肩挑貨郎擔,奔走四鄉傳高腔。縣內菖蒲、岩上、田頭、岩河等幾十處燈會戲班都有他的藝徒。此外,對黃梅戲也很愛好,每當黃梅戲班到來,他不是插班演出,就是四處張羅。有一年春,因義務為黃梅戲班司鼓,竟荒廢了自家的秧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會明
  • 別名:名英華、又名金華
  • 出生地:五河鄉五河村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55年
  • 職業:“岳西高腔”藝人
  • 代表作品:《夜等》
王會明(1898—1955年),名英華,又名金華,“岳西高腔”藝人,家住五河鄉五河村。從小受伯父王德岡影響,愛上高腔藝術。12歲投師知名高腔藝人王有賢學藝,後又就教於葉題名,15歲登台演出,此後40餘年,以務農兼營小商為業,但對高腔的演出和傳播從未中斷,先後演唱過100多出劇目。小生戲《追舟》、《夜等》,正生戲《捧盒》,正旦戲《雪梅教子》、夫旦戲《周氏罵齊》,老生戲《潘葛思妻》、丑角戲《駝尼》、《王道士斬妖》等,都是他拿手好戲,儘管行當不同,風格迥異,他都能把握人物性格,細膩地刻劃其神態,演來無不惟妙惟肖,博得鄉民讚譽:“會明演戲,裝龍象龍,裝虎象虎”。不僅演技高超,更以其吐字清晰,念白韻濃、精通鑼鼓、富有創新精神,在同行中負有盛名。民國14年(1925年)前後,以他為主組成的五河高腔班,在潛、太、英、霍、舒等縣相鄰地區演出,影響較大。中年以後,肩挑貨郎擔,奔走四鄉傳高腔。縣內菖蒲、岩上、田頭、岩河等幾十處燈會戲班都有他的藝徒。此外,對黃梅戲也很愛好,每當黃梅戲班到來,他不是插班演出,就是四處張羅。有一年春,因義務為黃梅戲班司鼓,竟荒廢了自家的秧田。
1950年,會明率先登台演唱拿手戲《夜等》,以歡慶翻身解放。此後,還接待過王兆乾等音樂工作者來訪,為他們提供大量資料。1952年,又將珍藏的高腔抄本130餘折獻給縣文化部門。同年,會明在安慶“老藝人座談會”上演唱的高腔《織錦記》里一段“仙腔”(即“槐蔭開口把話提”),由王兆乾記譜,後來運用到黃梅戲影片《天仙配》中。著名演員王少舫很欣賞會明的表演,曾對會明說:“您演董永的台步,我學三年也趕不上。”
1955年會明病故後,黃梅戲藝術理論家王兆乾發表紀念文章,認為這位“岳西高腔”戲曲藝術代表人物的逝世,是戲劇界的不小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