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研究員)

王曉紅(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曉紅, 女 ,1969年5月出生。碩士,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微區痕量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曉紅
  • 外文名:xiaohong wang
  • 職稱:碩士,副研究員
  • 專業:分析化學
  • 研究方向:微區痕量分析
人物經歷,社會影響,學術成就,科研項目,學術論著,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1991年7月,北京科技大學,套用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分析化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第四紀地質學,在職博士。
1991年8月~1993年8月,山西省長治市煤氣公司,化驗室主任。
1996年8月~至今,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其中: 1998年,助理研究員
2000年,破格副研究員

社會影響

1998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因合作單位多,未能排上名次)。
2002年參加美加學院BFT英語培訓班,獲高級證書。
2003年榮獲第二批國土資源部“創新人才工程”百人計畫資助。

學術成就

1、為微區痕量分析新技術的地學套用作了探索性工作
八、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以掃描核探針(SNM),同步輻射X射線探針(SR-XRMP)、二次離子探針質譜(SIMS)和雷射熔蝕ICP-MS(LA-ICP-MS)為主的微區痕量分析技術是一類新的微區分析技術,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以電子探針(EMPA)和各類電鏡(SEM 、TEM 、AEM)為主的電子微束技術(發展較早,已相當成熟)難以分析痕量元素的弱點,使微區原位分析成為一個能測定包括主、次、痕量元素和同位素在內的完整分析體系。“地質分析2000”國際會議表明,微區原位分析,特別是微區痕量已成為地質分析的重要發展方向。
1)恐龍骨骼和蛋殼化石中的元素特徵研究及意義。通過對恐龍骨骼和蛋殼化石中元素組成的整體分析和微區分布特徵研究,發現公認的對生物體有害的元素Cd和Pb等在恐龍化石中高度富集,為環境污染可能是恐龍絕滅的重要原因的觀點提供了新資料。
2)在微米尺度上研究富鈷結殼的生長速率及鉑的分布特徵研究。利用具有微米級空間解析度和mg/g(ppm)級檢出限的掃描核探針(SNM)和同步輻射X射線微探針(SR-XRMP)技術對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鈷錳結殼樣品的微米級層帶進行原位非破壞性觀測,在微米尺度上研究結殼生長過程及海洋環境千年尺度的變化,發現了主要成礦元素微區分布的韻律變化,這是古海洋環境變遷的有力證據。
用具有10mm級空間解析度和ng/g(ppb)級檢出限的雷射熔蝕電感耦合電漿質譜(LA-ICP-MS)技術研究海山富鈷結殼微米級層帶中Pt的微區分布特徵和品位的三維變化規律,為結殼的成因礦物學和工藝礦物學研究提供嶄新資料。
這個課題的創新之點在於用微探針直接取樣(微米級的空間分辯率)代替了傳統的人工取樣(毫米級空間分辯率),從而使結殼生長速率和Pt的分布特徵研究推向了微米級,也就為在千年尺度上研究古海洋環境變遷提供了高分辯率的信息。同時也將為廣泛利用周期性緩慢生長的、具有層帶構造的多種自我計年的天然時鐘物質(樹木年輪、貝殼、石荀、珊瑚、沙漠岩漆、疊層石等)進行古環境、古氣候再造研究提供一種全新的方法。
3)富鈷結殼主要資源及示蹤元素微區分布特徵研究。利用雷射熔蝕電感耦合電漿質譜(LA-ICP-MS),進行地質樣品(厚樣)的定量技術研究,建立高靈敏度的LA-ICP-MS分析方法,以獲得結殼中的主要資源元素、稀土元素和示蹤元素的微區分布特徵, 為結殼成因、古海洋環境以及資源開採後選冶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4)海洋礦物微區分布特徵研究。利用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的現代光源及相關儀器設備, 進行地質樣品(厚樣)的微觀地學研究,以促進同步輻射地學套用技術的發展。
2、參與了建立我國海洋地質標準物質體系的系列研究工作
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有關指南,通過十多年的國際合作先後研製了大洋錳結核、深海沉積物、海山富鈷結殼和大陸架沉積物四個標準物質系列,初步奠定了我國海洋地質標準物質體系的基礎。在我國開創了利用廣泛國際合作研製標準物質的先河,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1)“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及深海沉積物標準物質研製”研究。按照ISO的有關檔案,採用國內外多實驗室合作定值方式研製了我國的多金屬結核和沉積物標準物質(GSPN-2~3和GSMS-2~3)。有8個國家的18個國外實驗室和14個國內(包括台灣大學)實驗室的100多位科學家參加了本項研究,該成果獲98年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2)“富鈷錳結殼標準物質研製”研究。是為滿足我國進行新的大洋礦產資源(富鈷結殼)調查與研究而設定的一個基礎性研究課題,與俄大洋地質與礦產資源研究所合作研製了三個富鈷結殼標準物質。為富鈷結殼資源調查、綜合評價和廣泛的地球化學研究中化學數據的質量監控、儀器校準、分析方法評價和國際對比提供了依據。這是我國,也是國際上首批富鈷結殼標準物質系列。
3)“中國大陸架沉積物標準物質研製”研究。研製並初步形成了我國首批大陸架沉積物標準物質系列(東海兩個,黃海一個,南海一個),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海洋地球化學基礎性成果。由於該批標準物質的原樣取自海域劃界中爭議較多的重要區域,而且採用了國內外多實驗室協同定值方式,因此這批標準物質具有重要實用價值和國際影響。
4)“中國海及大陸架沉積物標準物質系列研製”研究。目標是建立和形成我國近海和大陸架沉積物標準物質體系。
3、研究發展了一系列現代海洋地球化學分析技術與方法
海洋科學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現代海洋地球化學探測與分析技術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於我國來說又是十分薄弱的環節。海洋調查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國際性強,樣品來之不易。因此,必須採用最先進的現代技術,提供可進行國際對比的數據。為此,在標樣研製的同時,開展了現代技術與方法學研究。
研究開發了包括微區技術、船載技術和陸上實驗室技術在內的一系列現代海洋地球化學分析方法,包括:沉積物,結核,結殼和海山磷塊岩等,並與海洋地球化學研究緊密結合,獲得大量有益的新資料。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先後發現了Te在結殼中、I在海山磷塊岩中的高度富集現象,其富集係數分別高達13350和1665(英、俄著名海洋地球化學家發現的海洋礦物中富集係數最高的元素Tl的富集係數為287),這在海洋礦物成因和古海洋環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4、新技術探索
在地學研究,特別是地外物質、海底樣品研究中經常遇到極少量、珍貴樣品的分析問題,而全反射X-射線螢光技術(TR-XRF)是解決這類難題的最有力手段。為此,主譯出版了《全反射X射線螢光分析》一書(原子能出版社,2002),這是世界上首部這方面的專著。TR-XRF是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僅需極微量(μl級)樣品的超痕量元素分析技術(10-10~10-12g),對於海洋、環境、生物、材料、微電子和地學等領域中稀少、罕見樣品的分析具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尤其適合于海洋樣品中間隙水分析(樣品量少,元素含量低)。該書的翻譯出版為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作了必要的前期準備。
5、為中國地質分析者與國際同行的友好交往做出努力
1)在上述研究項目中,進行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我有幸分管項目執行中的國際聯繫,並為此作出努力。
2)負責完成了兩個國家外專局的引智項目,1999年和2000年先後完成兩項引智項目:“現代海洋地球化學分析技術”和“海洋標準物質研製”。
3)積極參加IAG的有關活動,參與了我國爭辦“Geoanalysis 2006”國際會議的工作。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一種深海玻璃光纖狀物的基本特性及仿生學探索” (50402023,負責)
2)“大地調”計畫項目工作內容:“超細地質樣品在現代分析技術中的套用”(1212010560801-06,負責)
3)科技部基礎性項目:“地學研究中的重要標準物質研製”(2006FY220500,子課題負責)
4)德國“International Bureau of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的國際合作項目:nanobiotechnology"(No.CHN/028,中德合作,中方負責人)
5)院所長基金課題:“矽質海綿骨針結構、組成及礦化機制研究”(負責)
6)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大型城市水土環境污染機理與綜合修復技術研究”(中法合作,參加)

學術論著

1) 王曉紅和王毅民.掃描核探針技術與套用進展.分析化學.1997,25(11): 1341-1347
2) 王曉紅,賽斌,高新華,郝貢章,張淑英和王毅民.大洋多金屬結核中27個元素的快速分析.分析測試學報.2000,19(5):1-4
3) 王曉紅,滕雲業,潘家華和王毅民.強斯頓環礁附近海山富鈷錳結殼的元素組成及地球化學特徵.地球學報.2000,21(3):282-286
4) 王曉紅,王毅民和張學華.中國海洋地球化學探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地球學報,2002,23(1):7-10
5) 王曉紅和王毅民.掃描核探針技術及其地學套用進展.地學前緣.2003, 10(2):395-402
6) Xiaohong WANG,Yushu GAO,Yimin WANG and S.I.Andreev.Three Seamount Co-Rich Crust Reference Materials:GSMC-1~3.Geostandards Newsletter.2003,27(3): 251-257
7) Xiaohong WANG, Guohui LI, Qin ZHANG and Yimin WANG. Determination of Major,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Seamount Phosphorite by XRF.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2004,28(1):81-88
8) 王曉紅,詹秀春,黃宇營,何偉,劉淑琴,樊興濤,唐力軍和王毅民.SR-XRMP研究海山富鈷結殼微構造的元素分布特徵.核技術.2005,28(11):810-814
9) 王曉紅,高玉淑和王毅民.超細地質標準物質及其套用.自然科學進展.2006,16(3): 309-315
10) 王曉紅,周力平,王毅民,張學華,柳小明,樊興濤,劉克新和周劍雄.太平洋富鈷結殼高密度環境記
錄解讀.中國科學D輯.2007(待發表)
11) 王曉紅和王毅民.海綿骨針特性及其仿生學研究.地球科學進展.2006,21(10):1008-1013
12) Müller W E G,王曉紅,曾令森和Schröder H C.海綿動物的演化意義及其生物矽的仿生套用.
科學通報.2007,52(12):1372-1381
13) Müller W E G, Wang Xiaohong, Zeng Lingsen and Schröder H C.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sponges in early metazoan evolution and bionic applications of siliceous sponge spicul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52(12) (已錄用)
14) Xiaohong Wang, Jinhe Li, Li Qiao, Heinz C. Schröder, Carsten Eckert, Klaus Kropf, Yimin Wang and Werner E.G. Müller. The giant spicules of the deep sea hexactinellidan sponges of the genus Monorhaphis (Hexactinellida: Amphidiscosida: Monorhaphididae). Acta Zoologica Sinica. 2007,53(3):557-569
15) 方曉思,盧立伍,程政武,鄒喻苹,龐其清,王毅民,陳克樵,尹蓁,王曉紅,劉金茹,謝宏亮和靳悅高.河南西峽白堊紀蛋化石.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125p
16) 王曉紅,王毅民和王永奉譯.全反射X射線螢光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237p
17) 王毅民,高玉淑,韓慧明和王曉紅.實用地質分析標準物質手冊(中-英對照).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206p
18) Werner E G Müller, Xiaohong Wang, Sergey I Belikov, Wolfgang Tremel, Ute Schloßmacher, Antonino Natoli, David Brandt, Alexandra Boreiko, Muhammad Nawaz Tahir, Isabel M Müller and Heinz C Schröder. Formation of Siliceous Spicules in Demosponges: Example Suberites domuncula. In: Bäuerlein. Handbook of Biomineralization, Vol. 1. Weinheim: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2007, 59-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