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暾,男,漢族,出生於四川省達州市,浙江大學工學學士、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現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取得成果,人物榮譽,
人物經歷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王暾正在奧地利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慘重傷亡,王暾選擇回國,追求地震預警事業。
2008年6月,王暾在成都組建了研發團隊,成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始著手研究地震預警技術。
2010年底,王暾團隊完成了地震預警系統的雛形,並把儀器部署在汶川地震餘震區進行實驗。
2013年至今,王暾任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同年,王暾當選成都市政協委員和四川省政協特聘委員
2014年,王暾榮獲第五屆中國僑界創新人才獎
2015年,榮獲中國首屆“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6年,王暾任中國僑聯、四川省僑聯特聘專家
2018年,王暾當選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外僑委委員。
取得成果
2011年6月7日,地震預警系統正式投入使用,當時便布設在兩萬平方公里的汶川餘震區域。此後,僅到2012年5月,就成功對130次餘震實施了預警。
截止2015年3月,王暾和他的團隊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經過了4000餘次實際地震的公開檢驗,實現了通過智慧型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專用接收伺服器等同步接收地震災害報警(預警)信息,並連續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宜賓6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無誤報和漏報,取得了減災實效,也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連續地震(6·17長寧地震),王暾研發的預警系統成功預警。
推動地震預警科普與套用
2018年5月3號 首批電視地震預警啟動,在四川開通電視地震預警服務,可提前幾十秒通知用戶避險,給用戶提供避險時間,推動了地震預警的套用。
2018年5月14號 首次實現學生家長共同開展預警演練:在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有關方面的組織下,成都高新區菁蓉國小2000餘名學生和家長同時進行了地震預警演練。該活動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啟發整個社會的防災防震減災教育。
2018年10月16號 四川首個省級地震預警科普中心站在成都啟動,市民在這裡可以體驗模擬的地震發生環境和地震預警倒計時警報,學習科學的緊急避震及逃生避險方法。能夠更好地讓市民了解、體驗並套用地震預警,有針對性地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大力推廣適應地震預警特點的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