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生(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

王新生(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

王新生,男,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新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新鄉市
  • 職業: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專著,參編,論文,參與項目,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王新生(1962.2-)河南新鄉市人。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現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
1983年於南開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
1990 年於南開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2001 年於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哲學學會會長、天津市社聯常務理事、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哲學。

主要貢獻

專著

《市民社會論》,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參編

《哲學視野中的社會生活》(合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論文

協商民主的根在基層,《求是》,2016年第1期;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的內在演進,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與齊艷紅合作);
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公平正義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轉載。
命運共同體:人類共存之道的中國方案,《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2.25);
什麼是政治哲學,《哲學研究》,2014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4年第21期轉載;
階級意識的退隱與公民理性的建構,《哲學動態》,2014年第5期;
把握時代精神,構建先進文化,《理論視野》,2014年第5期;
馬克思正義理論的四重辯護,《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
基本遵循:走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求是》,2014年第19期;
10. 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路徑,《光明日報》(2013年11月27日);
11.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基礎,《光明日報》(2013年10月30日);
12.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的建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13.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幾個問題(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哲學研究》,2010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1年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期轉載。
馬克思是怎樣討論正義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6期轉摘;
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亟待推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0年7月1日。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主義根基:遺忘與重建,《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9年1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3期轉載;
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種方法論分析,《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5期(與齊艷紅合作);
超越應當的邏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歷史主義方法,《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1期;
國家與社會關係視域下的公平正義問題:關於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期公平正義問題的一種路徑分析,《中國社會科學藍皮書: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前沿》2008-2009卷,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與公平正義的市民社會根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5期;
現代公共領域及其特性:查爾斯·泰勒公共領域概念評析,《江海學刊》2008年4期(與寧樂峰合作);
從理想性到現實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之路,《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1期(與王南湜教授合作),《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2期轉載;
現實性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藍皮書: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前沿》,2006-2007卷,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與王南湜教授合作);
現代公共領域:市民社會的次生性層級,《教學與研究》,2007年4期,《新華文摘》2007年15期轉載;
唯物史觀與政治哲學,《哲學研究》,2007年第8期;
消費大眾的精神空場與公共理性的重建:關於消費大眾與大眾文化的一個關聯性考察,《求是學刊》,2007年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3期轉載;
哲學視野中的社會政治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主編之一(王南湜、李淑梅、閆孟偉、王新生)
作為規範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求是學刊》2006年第3期;
異質性社會的社會和諧何以可能—馬克思勞動生產理論視域下的公共交往與倫理建構,《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2期;
政治哲學的當代復興及其意義(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哲學研究》2005年第6期;Revival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t present tim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ume1, Number3, 2006.
市場社會中的價值共識,《南開學報》2005年第3期;
政治哲學的當代復興——兼論領域哲學的興起及其意義(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南開哲學》第一輯;
馬克思超越政治正義的政治哲學,《學術研究》2004年第12期;
黑格爾市民社會理論評析,《哲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市場社會的個人權利和公共倫理(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倫理學研究》2003年第2期;
市民社會的文化特徵,《思想戰線》,2002年第4期;
現代市民社會概念的形成,《南開學報》,2000年第3期,《光明日報》2000年7月20日轉摘;
市民社會觀念的當代演變及其意義(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南開學報》2001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2期轉載,《哲學動態》2001年第11期轉摘;
市民社會概念的三重意蘊,《學海》,2000年第1期;
市場社會中的利己主義價值觀,《新世紀價值觀》(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市民社會理論前提性觀念的形成,《殷海光學術思想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馬克思哲學觀中的社會批判之維,《學術研究》2002年1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及其意義(與陳晏清教授合作),《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參與項目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題研究,教育部重大課題,項目經費80萬,2014年;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經費12萬,2010年;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及其方法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經費7萬元,2009年;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項目經費20萬元,2004年;
市場社會中的價值共識與社會和諧問題研究,項目經費1萬元,天津市社科基金項目,2005年;
馬克思主義市民社會理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陳晏清教授與陳晏清教授合作),項目經費5.2萬元,2001年。

獲獎記錄

2013年,《國家與社會關係視域下的公平正義問題——關於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期公平正義問題的一種分析路徑》獲“天津市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6年《政治哲學的當代復興及其意義》,獲“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與陳晏清教授合作);
2006年《市民社會論》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4年《市民社會論》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2年“現代市民社會概念的形成”獲“天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市民社會論》獲天津市首屆優秀博士論文;
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9年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02年論文《現代市民社會概念的形成》獲得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獲得南開大學金橋優秀教師獎勵;
2010年獲得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4年“實行全程導師制,探索高水平綜合素質哲學人才培養模式”獲得南開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