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秋(馬共抗英反殖革命烈士)

文秋,共產主義革命烈士 。犧牲時僅29歲,他的作風正派,與人為善,對人民解放事業忠心耿耿,廉潔奉公,兢兢業業,舍已為人的優良革命品德,永遠是後來人的學習榜樣。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文秋
  • 所處時代:抗日時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29歲
  • 主要成就:積極參加抗日運動.獻出年輕生命
文秋1942年在柔佛州北部參加抗日工作,改姓李。i944年在武吉甘密一帶發動婦女組織婦女抗日會,還通過細緻的思想工作,控制當地的自衛團,將日軍和警探的動態報告抗日同盟會。後來他參加馬來亞共產黨後,被委任為馬共麻坡縣委員會委員。日本投降後,他在東甲工會任職,兼管沒收敵產工作,把被日寇巧搶豪奪的華僑廠商資產退還給原主。手中掌握大量布疋、百貨、汽車等物資,他卻賬目清楚,一塵不染,身上穿的還是那套破破爛爛的舊衣服。
1946年下半年,革命處於低潮,不少原抗日工作者脫離組織自找出路。文秋和婦女抗日會主席周文英在熱戀中,兩人謝絕兄妹們好意幫助,不到新加坡讀書或經商,堅持在貧困的崗位上刻苦工作。兩人結婚後,恩恩愛愛,生活相當美滿,但經濟很窮困,家徒四壁,簞瓢屢空。組織上財政困絀得捉襟見肘,文秋從不向組織伸手要補助,工作卻是勤勤懇懇,全力以赴,公而忘私,一月當中難得有幾天回家裡。就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第一個孩子在1947年呱呱落地了。正為母子生育和調養費用絞盡腦汁的時候,文秋的哥哥送來100元暫解燃眉之急。恰在此時,一位同志患病,無錢就醫,病情轉重。文秋見狀非常焦急難過,徵得文英同意,撥出25元資助這位同志診病(當時一斤米8分錢)。
1948年5月,英帝鎮壓民主運動日益露骨,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個孩子卻不合時宜地降生了。文秋深恐孩子會拖累他和文英的工作,主張送人撫養,由於文英極力反對,才把孩子留下。
民族解放戰爭爆發後,文秋任馬共東甲區區委書記,後被提為地委候補委員。工作更忙了,長年到屬下各地奔波,孩子們見不到父親。1950年,第三個孩子不懂艱難時世竟又懵然出生了,文秋連夜歸家,給孩子起個名字就走了。孩子誕生40天,英帝軍警就將文英逮捕,連孩子一齊送進集中營,次年驅逐回中國。文英從此胼手胼腳,獨自養育三個孩子,永別了文秋,孩子們的記憶中永遠沒有爸爸的影子.
1954年間,文秋闌尾輕度發炎,組織上安排他到印房休養。林振風在印房工作,沒有醫生,缺乏藥品,組織上要僅看過針灸醫書的振風給文秋針灸治病,上下午針灸時,文秋總是連聲說:“不痛,很痹,比較好了。”這就是文秋的性格.
12月底,邊委召開工作會議,文秋也參加。會議結束後,適逢聖誕節,在家都認為,按照慣例,軍警是放假,跳舞飲酒,尋歡作樂去了,不會進山搜尋,籍此機會回歸各人的工作地區,路上會較為安全。不料英帝軍警,恰恰利用人們這種麻痹意識,早巳悄悄進山埋伏。文秋等人走進埋伏圈,霎時間猛烈密集的槍聲大作,一組抗英反殖戰士,全部飲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