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彥(南匯縣第一任教育局副局長)

王文彥,南匯縣第一任教育局副局長,畢業於上海市?>中國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文彥
  • 出生日期:1915年8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8
  • 職業:南匯縣第一任教育局副局長
  • 畢業院校:上海市中國中學
王文彥(1915~1998)又名王郁夫,1915年8月16日,生於南匯縣杜行鄉趙橋村(現為上海市閔行區)。早年喪父,與妹、弟、母親耕織為生。國難家貧,使王文彥從小就立志高遠,發憤讀書。1935年,王文彥就讀於上海市中國中學高中部,在地下黨的教育、引導下,參加共青團組織(C·Y),“一二·九”學生運動中,帶領同學到外灘偽國民黨市政府前遊行示威。1935年12月中旬出版的《大眾生活》周刊第二期封面照片就有王文彥的身影。校方揚言要開除他,王文彥在團組織安排下轉移到上海惠平中學擔任學生救國會主席。後積極回響共產黨中央“到民間去,到鄉村去”的號召,隻身回到南匯,發起組織“浦東大眾讀書會”(屬共青團外圍組織),有會員200餘人。讀書會創辦了半公開的刊物《大家看》,辦了七、八期就被反動當局下令查封。
“八一三”以後,王文彥參加“縣抗日後援會”工作,擔任宣傳科幹事,並與郭沫若的“戰地服務團”取得聯繫。抗戰全面爆發後,王文彥組織讀書會會員30餘人向延安進發,不料在青浦的佘山遭日寇圍擊而未果。之後又與好友相約奔赴延安,道路受阻,滯留浙江蕭山,在共產黨領導的武工隊里受訓並參加地方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王文彥向黨組織提出了報告,去延安未獲同意,王文彥與剛結婚不久的史蒂一起離開了蕭山,從此與黨組織脫離關係。由於長江被封鎖,去延安的願望未能實現。
王文彥轉輾於廣東曲江、湖南邵陽、廣西桂林等地。一面教書,一面開始文藝創作,與邵荃麟、張天翼等進步作家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情誼。除創作小說《康克林》等外,還寫了大量的揭露國民黨反動派“風戰內行,外戰外行”的雜感。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王文彥艱難地由桂林到了重慶,經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擔任民盟機關報《民主報》的採訪部主任。在葉聖陶極力推薦下,還擔任兩家進步報紙《商務日報》、《大公報》副刊和其它版面的主編。1946年2月,重慶發生震驚中外的“校場口事件”,王文彥以記者身份採訪郭沫若,在報紙上作了披露。
抗日戰爭勝利,王文彥毅然回到上海浦東。1946年被選為民盟上海市委委員,在上海主編《文藝知識》雜誌,利用自己民主人士加文化人的合法身份,與南匯縣國民黨上層人物拉關係,以掩護地下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鬥爭。回到家鄉的王文彥,在地下黨直接領導下辦起了一支武裝隊伍——杜北自衛隊,並在魯匯辦了大江中學,該校教職工全由王文彥聘請進步人士,學校的進步傾向十分鮮明,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注意。1948年10月,偽國民黨上海警備區司令部派兵前來抓捕王文彥,由於內線及時通報,王文彥作好布防,得免於難。
解放後,王文彥擔任南匯縣第一任教育局副局長,積極配合南下幹部和局長開展教育的重建、改造、調整和發展工作。同時還參加修建人民塘,下鄉開展掃盲,不久又兼任南匯縣中學前身——南匯縣簡易師範學校校長。1954年9月,南匯縣中學建立。王文彥擔任副校長,他尊重和協助黨員校長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上語文課,經常與教研組老師一起切磋討論和備課,他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對有真才實學和才華的教師、學生倍加愛惜。文革期間,王文彥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和嚴重迫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老當益壯,投身於改革開放和教育大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
王文彥是南匯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擔任過縣政協常委和副秘書長。1983年離休。1998年9月,病逝。遵照他生前囑咐,骨灰撒入浩瀚的東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