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疊

王振疊

王振疊,1931年12月出生於安徽省宿縣。1949年1月在北京入伍,後來隨第四野戰軍南下廣東,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部隊長期擔任軍醫工作,犧牲前是某師醫院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振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宿縣
  • 出生日期:1931
  • 逝世日期:1979
  • 職業:醫生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王振疊 (1931-1979)
安徽省宿縣人,中共黨員,54479部隊所長,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光榮犧牲,榮立一等功。

人物事跡

王振疊參加革命後,一貫以革命軍人和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醫生,他醫德高尚,處處以白求恩大夫為榜樣,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勤勤懇懇地做好部隊的醫務工作。在醫術上,他精益求精,刻苦鑽研,認真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他忠實地實踐著醫生救死扶傷的神聖天職。他對待患者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熱情相待,細心診治,急病人之所急,儘量解除患者的痛苦。為了搶救傷病員,他曾多次獻出自己的鮮血,使傷病員轉危為安。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王振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為一名領導,王振疊盡職盡責。在負責管理部隊醫療衛生工作的過程中,他非常重視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下連隊檢查衛生預防工作,督促搞好營區環境,清除蚊蠅孳生地,不斷改善連隊醫療衛生狀況,提高指戰員的健康水平,為部隊建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由於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王振疊多次立功受獎。在他30年的軍旅生涯中,共立大小功兩次,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多次被評為優秀醫務工作者,受過多次獎勵。
受黨和部隊教育多年,王振疊歷來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把祖國的榮譽置於高於一切的地位,自覺履行革命軍人的天職。1978年底,王振疊患病在桂林住院。這時,中越邊境的局勢急劇惡化,我軍正準備給越南侵略者以嚴厲的懲罰。訊息傳來,王振疊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住了,他堅決要求出院,上前線參戰。當時,他的妻子吳淑琴正在做子宮卵巢切除手術,兩個年幼的兒子在家無人照顧,而且領導上已經確定他第三批轉業,因此,同志們都勸他還是留在留守部隊工作。但是,王振疊卻堅定地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現在需要懲罰越寇,保衛祖國的安全,我作為軍人,就要上!”
王振疊立下了報效祖國的決心。出征前,他給妻子去信,要她作好應付不測的思想準備。他在信中寫道:“你也是經過部隊教育、生活、鍛鍊多年的,又是一個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要頂得住,要經得起突變的刺激,要忍著悲痛,處理好個人與黨的利益的關係,更堅強地生活下去,讓組織上、同志們、民眾看看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大胸懷。咱們是有4個孩子的父母了,父親不在,當母親的就要堅強地勇敢地挑起丈夫的擔子,把孩子教育好,一個一個撫養成才……”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了。年近半百的王振疊,不顧病體未愈帶領一個醫療救護小組,跟隨偵察部隊出征了。他除了帶著搶救傷員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外,身上還背著一支衝鋒鎗和一支手槍以備急用。當時,敵我雙方戰場犬牙交錯,情況十分複雜。狡猾的敵人常常派出小股暗哨和特工人員,到處截擊我後勤部隊,造成我搶救傷員和物資供應方面的困難。在環境異常險惡的情況下,王振疊勇敢鎮定地帶領醫療小組,在槍林彈雨中救治和搶運傷員。
有一次,我後勤前梯隊突遭敵人的伏擊而被圍困,王振疊臨危不懼,沉著地帶領同志們一邊為傷員做包紮急救工作,一邊把一批又一批的負傷戰友轉移到安全地帶。正當搶救傷員的工作緊張進行時,軍醫李漢彬、陳世益負了重傷,王振疊馬上對他倆進行搶救,並親自為這兩位傷員輸血,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
在生與死的關鍵時刻,王振疊表現出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的崇高品德。2月19日,當敵特工隊包圍上來時,他讓部分同志乘坦克突圍,自己卻留下來指揮轉移傷員。同志們勸他也一起隨坦克突圍出去,他說,我不能走,我是醫療組的領導,前線不能沒有我,我一定要把傷員全部安全護送出去。於是,他和留下的同志商定了轉移護送傷員的方案,並與同志們一起抬著傷員後撤突圍。正當他後撤的時候,又遭遇敵人的伏擊,王振疊負了重傷,左腿股動脈被打斷,血流如注,同志們要背他後撤,他堅決不肯。他對同志們說:“我已經不行了,不要管我,你們趕快走吧!”王振疊壯烈犧牲了,他為保衛祖國邊疆的安全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戰後,上級為了表彰王振疊英勇參戰,捨己救人的革命精神,給他追記了一等功,並授予他“捨己救人模範”光榮稱號。
王振疊為國捐軀後,他的妻子吳淑琴化悲痛為力量,遵照丈夫的遺言,把兒子撫養成人,並先後把3個兒子(王振疊生前大兒子已參軍)送到部隊去接父輩的班,繼續為祖國站崗放哨。王振疊烈士若在天有靈,定當含笑九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