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裕

王承裕

字天宇,號平川。陝西三原人。王恕季子。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兵科給事中,遷吏掌科。歷官太僕少卿、正卿,南京太常卿、戶部右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其學受之家庭,曾侍父恕歸鄉,講學於弘道書院,弟子至不能容。冠婚喪祭之禮必率禮而行,三原士風民俗為之一變。著有《太極動靜圖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承裕
  • 別名:字天宇 號平川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465年
  • 逝世日期:1538年
  • 職業經師
  • 主要成就:創建弘道書院
(1465~1538),字天宇,號平川,明朝大臣,三原縣北城人。吏部尚書王恕的幼子,父任河南左布政使時生於官邸,此後,一直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七八歲時所作的《屋隙詩》中即有“風來樑上響,月到枕邊明”的佳句。十四五歲時,在南京隨莆田縣蕭先生讀書,蕭先生令其連續侍立三日,一無所授。回家後對父親說:“蕭先生待兒如此,是認為我不值得教么?”王恕說:“好啊!值得教啊!這才真正是你的老師!”由此尊敬老師,喜歡讀書,日有所進。十七八歲時即著《進修筆錄》一書,經崇仁縣吳宣作序,流傳於世。20歲時又著《太極動靜圖說》。成化二十二年(1486)22歲,鄉試中舉。
成化二十三年(1487),孝宗即位,徵召王恕入朝,拜為吏部尚書。王承裕隨父進京,經常代為接待來訪賓客,得以與當時名流交往,由此見聞益廣,學業猛進。弘治六年(1493)舉進士,適逢父親受到排擠,致仕歸里,王承裕遂告假回家,侍養父親。在此期間,他開門授徒。起初借僧舍為講堂,題名“弘道書屋”,弘治八年(1495),因求學者日眾,僧舍不能容納,眾議募捐,於是,借永清坊普照寺廢院創建了“弘道書院”。書院以“父子親、君臣義、夫婦列、長幼序、朋友信”為治學準則,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檢驗標準,把“贊化育、參天地”視為宏道之極功,並依據白鹿洞書院教條訂立學規20條,以約束諸生。書院有考經堂,藏書逾千卷,王承裕親自授課,其講學“宗程(程顥、頤程)、朱(朱熹)以為階梯,祖孔(孔子)、顏(顏淵)以為標準”。師道自居甚嚴,弟子鹹知敬學,故自樹而成名者甚眾。禮部主事王雲鳳曾為其作《弘道書院記》以述其事。
過了幾年,孝宗授王承裕兵科給事中。在任期間,他出京治理山東、河南屯田,減登州、萊州二府糧額為三畝征一斗,歸還了青州、彰德二府早先欽賜給王府的360餘頃軍田;兩次出使藩國,饋贈一無所受;有《時政》、《先務》等疏,皆切中時弊。武宗即位後,升任吏科都給事中。正德元年(1506),太監劉瑾專權,群臣多出其門,王承裕上疏請求進用君子、斥退小人,冒犯了劉瑾,罰王承裕出粟300石,輸送邊疆。正德三年(1508)父親去世,王承裕回家守孝,孝滿時,劉瑾已經伏誅,遂以原官遷太僕寺少卿,後為太僕寺卿,調南京太常寺卿。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在致仕都御史李士實、舉人劉養正的策劃下,起兵謀奪帝位。他們從南昌出鄱陽湖,聲言直取南京。在南京的大臣分城守衛,王承裕與家人訣別,守通濟門。城內有人藏匿兵器,圖謀為叛軍內應,此事被王承裕發覺,處以極刑,城內隨之安定。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即位,論御賊功,王承裕受到白金文綺的賞賜。嘉靖二年(1523),遷南京戶部右侍郎,提督倉場,不久又回戶部,為世宗所器重,賜給其父獻皇帝朱祐杬御書“清平正直”四字。嘉靖六年(1527)升任南京戶部尚書。其間,清理逋稅170萬石,積累羨銀48000餘兩。在職3年,於嘉靖八年(1529)致仕。林居10年,嘉靖十七年(1538)去世。終年74歲。贈太子少保,謚康僖。
王承裕致仕回家後,將其全部精力用在了讀書和教人上面。他講學授徒甚眾,其佼佼者有馬理秦偉、郝世家、雒昂、強原、李伸趙瀛、秦寧、王佩、李結等。所著除《進修筆錄》及《太極動靜圖說》外,還有《論語近說》、《論語蒙讀》、《談錄漫語》、《星軺集》、《辛巳集》、《考經堂集》、《庚寅集》、《諫垣奏草》、《草堂語錄》、《三泉堂漫錄》、《厚鄉錄》、《童子吟稿》、《婚禮用中》等書,所述有《橫渠遺書》、《太師端毅公遺事》等書行世,為明代關學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