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成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軍人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王成賦是迎著日寇大"掃蕩"的槍聲和火光棄筆從戎的,十六歲的他,一拿起槍投身到膠東反"掃蕩"的行列里,就再也沒有了十六歲的稚嫩,有的倒像二十六歲的幹練和勇猛。接著就在反頑戰役、平度戰役、濟膠路作戰中縱橫拚殺,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趕走,又躍馬飛槍在膠東保衛戰、濰縣戰役、兗州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漳廈金戰役中大顯身手,作戰百餘次,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打擊台灣國民黨騷擾大陸及炮擊金門的作戰中,他仍然是一馬當先。百餘次地出入槍林彈雨,|可謂百餘次與死神交往,他八次負傷。其中五次非送到野戰醫院不可,他才不得不離開戰場。然而,幾乎每次都是強迫醫生放行又奔赴到血與火的崗位上。查閱一下他的負傷史,很耐人尋味。他當戰士時,負過傷;當班、排長時,也負過傷;當副連長、連長時,還負過傷。也就是說在戰爭年代的所有任職里,他都在第一線。他說在戰場上他的嗜好是當主攻手,是同死神面對面的搏鬥,這樣戰勝了它,才過癮!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死神對他無可奈何,而戰神對他格外!青睞,他所擔任主攻及投入的百餘次戰鬥,均勝利地完成任務。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他所在的團、師、縱隊、乃至軍區或更廣闊一些,幾乎沒有不知道他是員戰將,是能征慣戰的猛將,是智勇雙全的幹將!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及中央軍委首長的稱讚,深為廣大指戰員由衷擁戴,雖然離開領導崗位已經十年,但人們依然稱頌他、懷念他——北京軍區原司令員王成斌中將。
他說:我最滿意的事情,不是像大家對我的褒獎什麼百戰百勝的戰鬥,而是我斗膽幾次違背上級命令獨斷專行的衝鋒
在一個春和日麗的上午,我懷著深深的敬意拜訪了他。請他談點軍旅生涯中最輝煌最滿意的事情,給我及廣大讀者的人生以啟迪。
他笑了,笑得爽朗而又柔和。片刻說:"我沒有什麼最輝煌的事情,如果說有,那么一切輝煌都歸於黨。我最滿意的事情也不是像大家對我的褒獎什麼百戰百勝的那些戰鬥,而是我斗膽幾次違背上級命令獨斷專行的衝鋒……"
"幾次違背上級命令",對他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他出生在具有禮儀之邦稱譽的山東掖縣,其父親是以經商為名的我黨地下交通員,其母親是深明大義的傳統型賢妻良母;他本人自幼就接受"力勝貧,謹勝禍"、"令必行,禁必止"的教育;從戎之前在日本統治下的哈爾濱第一中學讀書,就奠定了堅實的民族意識和團體觀念之基礎;更何況他目睹舊社會黑暗中、侵略者鐵蹄下國民之悲慘遭遇,認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而毅然從軍,並立志跟定共產黨為華夏大地贏得光明、為億萬國民獲得康安,而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他怎么能在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中"違背上級命令"呢?
我的思緒隨著他的回憶走進了連天的炮火之中。
濟南戰役伊始,王成斌是我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三十八師一一二團七連副連長(連長暫缺)。他所在連擔負突破桿石橋門的主攻任務。上級規定:十八時開始炮火準備,看到三顆綠色信號彈上天之後,迅速發起攻擊。夕陽西下,他率領全連潛伏在城牆邊壕溝外的磚石掩體裡,焦急地等待著衝鋒時刻的到來。突然,炮火開始了,無數枚炮彈呼嘯著從頭頂掠過,湧向泉城。王成斌即令爆破班利用炮火的掩護,實施爆破城牆。當爆破員張智忠攜炸藥包靠上城牆後,便傳出"轟"的一聲巨響。頓時,煙塵瀰漫,碎石亂飛。從爆炸的聲音和飛起的碎石判斷,城牆已炸開了缺口。作為主攻連一號指揮員的王成斌怕失去戰機當即立斷:"上!七連的同志跟我上!"迅即跳出掩體跨越壕溝,如離弦飛箭,似兜地快風,撲進迷濛的煙塵里,撲上剛炸開的缺口中。此刻,爆破班長蔡萼已帶領全班登上城牆,並打退敵兩次反擊。王成斌趕到後,立即發出登城成功和要求炮火延伸的信號,並指揮部隊迅速南北展開,沿牆追剿守城之敵。隨之,槍聲、殺聲、手榴彈聲四起。
剛剛被炸懵了的守城之敵尚未清醒過來,就看到了解放軍如神兵天降,未定的驚魂又大吃一驚。有的狼狽逃命,有的胡亂開槍,也有的負隅頑抗。
此時,綠色信號彈尚未升空。
此時,王成斌正與一敵中尉搏鬥……激戰中,他身邊的通信員、司號員、衛生員已先後負傷,當敵中尉從斜刺里跑出來的時候,王成斌迎面把他連同其持手槍的右手緊緊的抱住。扭打中,王成斌趁勢咬著了他的手指和槍管,就在王成斌取出手槍的瞬間,敵人的鋼鑄槍管,別斷了王成斌上下兩排牙齒的牙根。
就在王成斌率全連在城牆內追殺守敵的時候,王成斌所在團團長帶領部隊也沿著王成斌連的足跡、沿著這一缺口沖了進來,並向縱深發展,後續部隊也源源不斷地從這裡湧向內城……
其實,王成斌與敵人死拼硬打的精神,早在他18歲任排長時就展現出來。當時他所在的西海獨立團在山東掖縣粉子山擔任阻擊任務,他所在連負責堅守粉子山南麓的橡山,整整與敵人打了5天5夜,在全連幹部嚴重傷亡的情況下,他帶傷率領僅剩的八名戰士突出重圍,完成了阻擊任務,被膠東軍區命名為"橡山連"榮譽稱號。
當我再次向他談起橡山阻擊戰及解放濟南戰鬥時,王成斌將軍毫不掩飾地說:"橡山阻擊戰是值得稱頌和懷念的。進攻濟南我最得意的是沒等信號彈升起就沖了上去,抓住了戰機,贏得了時間,闖開了通路。當我看到我們的大部隊從這裡潮水般湧進來時,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就是給我個處分我也心甘情願。在我們追殺守城敵人時,看到各個城垛口都擺滿了揭開蓋兒的一箱一箱的手榴彈,如果我們等信號彈升起來再進攻,光這些手榴彈,也夠我們折騰一陣子的。"
組織上是明鑑的。沒因為王成斌沒按規定衝鋒而給予處分,恰恰相反,為他的機智果斷,給他立了二等獎,團長在城牆上宣布提升他為主攻內城的二連連長!縱隊獎給他連隊的錦旗上繡有八個大字:"機智靈活,勇猛頑強"。
淮海戰役的第一仗又一次體現了他的機智靈活。
"淮海戰役的第一仗原計畫在台兒莊打響。"將軍介紹道,"由於我敵工幹部楊斯德協助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在賈汪、台兒莊地區起義,就決定第一仗地點南移。我大批參戰部隊浩浩蕩蕩向南行進,到指定地點宿羊山南、隴海路北集結。國民黨的飛機成群結隊低空飛行,多時達12架一批,低到幾乎貼著地皮飛。帶領全連離開了大路,脫離了大部隊,順著田溝一氣兒跑出幾公里,跑到集結地不僅是第一名,而且沒傷一人沒丟一彈。可是,在大路上行進的部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當第一仗在曹八集打響時,我們連同兄弟連隊又擔負主攻任務。守敵是國民黨的第一零零軍第四十四師,曾於抗戰時入緬甸對日作戰,被國民黨授予‘榮譽二師'稱號。守城的火力一直很猛,而且持續不斷。當敵火力突然停止的時候,上級命令尚未發出,我當即命令全連快速突進!確實有‘迅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閉目'之勢,全連就像一個肉團,更像一團旋風沖了進去。我們像孫悟空在鐵扇公主的肚子裡縱橫衝擊,敵人頓時亂了手腳,加之大部隊的及時趕到,國民黨榮譽師再也榮譽不起來了。"
聽著將軍充滿自豪的介紹,我不禁想到古兵書的一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而英國人哈克特關於"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低級指揮官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大膽獨立思考是很關緊要的"之論斷,好像就是對將軍當年指揮的總結和讚賞。
而將軍參加的解放廈門的戰鬥,對哈克特的箴言又是個很好的佐證。
“……部隊登入後,團里要求要迅速搶占廈門另一面的胡里炮台,以堵截逃竄的敵人。上級命令我們占領廈門的制高點雲頂岩,以阻擊敵人。無疑,這一命令自有他的道理。但行至王台山根兒,我看了看地形,感到如果要執行這一命令,勢必要翻過王台山和五老峰,搶占胡里炮台的時間必然推遲,敵人就有跑掉的可能。我當機立斷帶領全連沿王台山和五老峰的山邊前進,穿過廈門大學,直插胡里炮台海灘。我們趕到時,海灘上已有黑壓壓一片人群,有國民黨兵,有他們的老婆孩子,在集結待逃,全部成了我們的俘虜。清點一下有6000餘人。以至率直屬隊隨後趕到的團長黃冠亭大為驚喜,立即命令有關部隊協助我們處理俘虜……"
將軍說:"我只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個斷然的措施罷了。古人講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這個道理。絕不能也絕不允許為了自己的利益、偷生怕死而擅自行事。說到底,還是個實事求是的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打仗也不例外。所以,我對毛澤東主席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陳雲同志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主張,十分推崇和擁護,並身體力行。但是,實行起來,在和平時期並沒有打仗時那么簡單。"
突然的"改弦更張",他並不感到奇怪,而是絕對服從。在陸軍學校這個舞台上,他上演了生動感人、令人稱道的活劇
l983年初,時任某軍副軍長的王成斌,突然應召晉見福州軍區司令員楊成武。見面伊始,楊司令即開門見山:"你已經55歲了,身體還很好,在副軍長的位置上也幹了十幾年了,你有搞軍事教育訓練的才能,是不是到學校再過渡一段時間,發揮你的餘熱。"王成斌清楚:這看似徵求意見,實則下達指示。軍人的習慣容不得他過多地考慮,便回答道:"服從組織安排。"很快,王成斌便接到命令,升任南昌陸軍學校校長。
南昌陸軍學校淵源於紅軍大學,前身是華中軍政大學江西分校。後幾經變更,1963年1月更名為福州軍區步兵學校,後稱南昌陸軍學校。是培養陸軍基層指揮幹部的初級指揮學校。
說來也巧。緊隨著王成斌上任的腳步,上級關於在陸軍學校試點招收地方高中畢業生、開辦大學本科班的指示也來到了學校。這對長期以來以培養中專為主要任務的南昌陸校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對素來樂打硬仗善打惡仗的王成斌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振奮。然而,一系列問題也堆到了他的面前:辦大學本科班,就要有教大學本科班的老師,還要有大學本科班學習的教材、設備甚至教室,這些在當時的陸校里幾乎都是空白,而當年的暑期就要按照上級的規定去招生,也就是說教師、教材、教學大綱、教學計畫、教具實驗設備等須臾不能離開的問題,要在幾個月內全部備齊。迫在眉睫,談何容易?一時間,無數雙目光投向了新校長。
王成斌鎮定自若,除正常工作一切照常外,列入首位的倒是登門拜訪離退休的老領導、老教師,誠懇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接著進行的是深入到教職員工之間熟悉情況、聽取意見交叉進行的是同校領導一班人談心。在摸準、掌握整個學校脈跳、體溫等健康狀況的同時,就形成了一個空前的校委會決定:"振奮精神、搞好改革,開創學校建設新局面",而且都有明確的具體措施。諸如解決缺乏大學本科班的教員問題,立即從幹部、教務、院務等部門抽調幹部,組成四個招聘小組,分赴華東地區各名牌大學,商調高水平教授,與此同時申請經費為這些請來的教授們蓋教授樓。繼續儘快為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在全校掀起一個尊師重教的新高潮。
當他得知有的教師積極性受挫、有的學生盲目性發覺時,就親自釋重、挖潛、把關、定向。
馬列主義教研室教員丁世尤,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撰寫了一本《毛澤東軍事思想辯證法》,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並獲得了華東地區、江西省社會科學獎。校政治部某領導卻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是名利思想作怪,不僅開會批評、責令檢查,還沒收了稿費,並準備安排轉業。對另一位同樣的同志,也是如此。使這兩位同志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對組織也當然地流露出了不滿。
王成斌了解、核實情況後,當即表揚了他們,並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再拿出新作來。隨後又找到政治部的那位領導,要求他迅速糾正這一錯誤。幾經工作,那位政治部領導作了自我批評,退回了稿酬。王成斌又藉助這個機會,在全校表彰了這兩位教員,號召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在認真熱情地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刻苦地進行學術理論研究。要以教學帶動教研,以教研促進教學,要奪取教學、科研雙豐收。自此,南昌陸校的教學、學術理論研究格外活躍。在王成斌任職期間,就湧現出十餘項教學、學術成果,有的在全軍推廣並參加了國際交流。在此期間,丁世尤也被提升為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
有段時間,南昌陸校掀起了一股"文憑熱"。一些教職員工連同機關幹部,都爭先恐後地去拿"文憑",什麼"大專"、"大本";其途徑電大、函大、脫產進校等等。其目的不乏有求真知、長常識者,但也有為數不少者是大勢所趨、為"提升使用看文憑"所誘惑。
"這怎么能行?"王成斌指示有關部門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規劃,不能"一窩蜂",當學者則學,專為文憑者,立即停止。"在謀取文憑的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智力投資的經濟效益。幹部在職學習,只有選擇與工作需要相一致的內容,才有實際意義,才能受到社會的承認和人們的尊重。"在指導思想上,他規定了三為主:一、選學的課程必須以軍隊建設需要為主;二、以本職工作需要為主,三、以業餘時間為主。
他要求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合理設定課程"。"我們陸軍學校,培養的不是工程師、科學家等人才,而是培養有大學文化水平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軍政文協調並進、有一定技能和謀略水平、會管理教育和會帶兵的初級指揮員。"為此,他創造了新的管理教育方法。由於學員具有兵、大學生、軍官的"三重性",他分別實行了"規範"、"自管"、"互管"的"三部曲"。為塑造良好的軍人姿態和使部隊正規化,他要求對學員的一舉一動實行規範化。在有一定自我約束力的基礎上再提倡學員自管,尤其在學習上給學員以更多的自主權,以造成一種生動活潑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空氣。由於學員畢業後要帶兵、教兵、用兵,因此儘可能多地創造條件讓學員管人,讓學員輪流擔任管人的角色,高年級學員隊的管理幹部乾脆退居第二線,完全由學員輪流擔任領導。這就形成了南昌陸校的又一大特色。
他還把學校、課堂延伸到了野戰部隊。他親自聯繫並報請軍區批准,以某野戰軍為學員們的實驗基地,分期分批有計畫地讓學員到基地實習,並堅持實戰實彈訓練,他響亮地提出了"跟著炮彈上去"的口號。這樣,把院校教育與部隊教育結合起來,使學員在部隊的實際生活中吸取營養,同時又由部隊檢驗院校教育質量,以達到"人才共育、訓用共管"之目的。這樣,就大大加速了一個由青年學生成長為部隊初級指揮員的進程。
在這一系列地活動中,他始終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除正常的課堂教育、基地教育外,他充分利用校址得天獨厚的優勢,組織學員到南昌八一紀念館、井岡山等地進行實地教學。誰也沒想到,他還開闢了一個獨特的教育基地——1969年至1973年,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鄧小平,在十年浩劫中被貶到南昌,就住在該校的一座小樓上。王成斌把此樓命名為"小平樓",結合小平同志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對學員們進行否定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以及改革開放勢在必行的教育等等,學員們感到格外親切、生動、有力。迄今"小平樓"已經成為該校甚至南昌的一座亮麗景點。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王成斌總是親臨一線、躬親力行。他主持研究制訂教學方案,他親臨課堂聽課,他軍容整齊地在訓練場上巡視,他多次到後勤、施工單位檢查,他還親自撰寫各種形式的文章,開始被稱為"大校長小文章",後來被譽為"大將軍小文章";當然也不僅是"小",他組織編撰出版的《民國將領列傳》、《中國一百個軍事家》、《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等重要專著,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全校的教育、教研成果紛紛獲獎,並躍人全軍院校先進行列。
也正因此,從陸校派出參加自衛反擊戰的學員,均在戰鬥中表現突出、作風過硬、有勇有謀,一次戰鬥就出了五個戰鬥英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雲南前線部隊,聽到這情況匯報後,當即詢問了南昌陸校及校領導的情況,隨後大聲稱讚道:好樣的!這些參戰的學員是好樣的!南昌陸校是好樣的!南昌陸校的校長是好樣的!出人才,出英雄!請代我向他致謝!
在方面軍司令員位置上,他信仰未變,作風未變,建黨強軍,率先垂範;召呼他離職,他慷然應允:軍委首長贈他"雄風"二字
1985年6月,王成斌被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1990年4月,他又被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在方面軍司令員位置上,他信仰未變,作風未變,幹勁未變,性格未變。在前進的征途上,依然能看到他當年攻城的身影,依然能聽到他當年深沉的心聲。l991年,他針對部隊現有信息自動化和機械化裝備的特點,在繼承傳統訓練方法的同時又進行了改革。秋天,他在京郊舉行了全區訓練成果匯報表演,江澤民、李鵬、楊尚昆等黨政軍領導出席,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讚揚。1992年,他從實戰出發,在張北地區舉行了嚴寒條件下實兵檢驗性拉練,為寒區作戰總結了寶貴經驗。1993年,他主持舉辦了師以上幹部戰役集訓,並舉行了"北國利劍"的實兵演習。近四年來他多次深入邊防部隊調查研究,為若干個邊防部隊解決了缺電、缺水、缺營房的困難。指戰員們至今還深深地感激他懷念他。
可他常說:"漫長的中國革命戰爭,我只參加了個尾兒,又是戰爭的倖存者。我所有的進步及工作上取得的一點兒成績,都是黨的培養、領導上支持及同志們幫助的結果。離開了組織和民眾,我王成斌會一事無成。因此,我只有盡職盡責、全力工作,才能對得起犧牲的戰友,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
1993年7月的一天,軍委首長同他談工作,順便說道:按條例規定老同志到時間就下,你已經超期一年了,打算怎么辦?
他鄭重地回答:服從命令,執行規定。軍委什麼時候下命令,我就什麼時候離職,一切都愉快地服從。
他坦然而又輕鬆愉快地離開了領導崗位後,軍委副主席遲浩田親筆書贈他二字。
雄風,乃英雄之風。"何以稱英雄,識以領其先。""真正的英雄不是永遠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遠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凝視這遒勁雄健的"雄風"二字,我猛然悟到王成斌將軍確實像"風",對敵人是冽冽颶風,對小人是嘯嘯秋風,對人民和同志是熙熙春風和徐徐清風,對大千世界則是浩浩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