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盛

王恩盛

王恩盛老人還是天津第一代連環畫畫家.1953年,他在西安道的復興花園巧遇孟曉峰教授太極拳,於是向孟老師提出學習。在接下來的2年裡,王恩盛風雨無阻,勤學苦練,不但將失眠症治好,而且身體素質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就在此時,經過很長時間觀察,孟曉峰先生對王恩盛很是欣賞,於是,他就把保存多年的武當丹派劍術照片、底片和劍譜資料交給王恩盛,囑咐他將來有機會,一定把此劍創繪成圖譜,向世人介紹,使這一古老劍術傳於後世,發揚光大。王恩盛說,對於武當劍自己早有耳聞,但沒想到老師會將劍術傳給自己,所以在開始學劍後,一招一式不敢偷懶。

83歲高齡的王恩盛老人又突發奇想,他欲將60多年畫藝與50多年劍藝結合起來,用畫筆展現今日武當劍的風采。他開始創作的“武當劍魂詩畫”,把詩、畫、劍法與個人自畫像融為一體,獨樹一派新畫風。“我想,武當劍術中的各個精髓部分,通過‘神劍人合一’的想像,用畫筆一一描繪出來,對於體現武當道家劍術思想,宣傳全民健身更有幫助。”(記者杜建雄 記者黃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恩盛
  • 別名:幻夢堂主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1年
人物簡介,人物成果,

人物簡介

王恩盛,別號幻夢堂主,男,1921年生。童年酷愛美術,上世紀30年代刻苦鑽研百家之長,1940年成立恩盛畫室。天津市文史館館員,同時又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武當丹派劍的第12代傳人。

人物成果

教授繪畫與肖像,解放後再設恩盛美術社,1952年為天津首批連環畫開拓者之一,成為早期中聯書店職業畫家。現為天津美協會員、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市政協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武當劍第十二代傳人等。創作了幾十部連環畫、年畫,多次參加展覽並獲獎。著《六路真跡武當劍藝》,繪<武當劍魂詩畫>系列作品。
神秘老翁演練武當劍 系張三豐單傳弟子(組圖)
2003-12-25 09:41:46大洋網
·發表評論 ·查看評論
冬日的朝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獨立花園之中,凝神靜氣,手中一口寶劍隨著一抖,劍式輕靈而出。洋洋灑灑之間,身隨劍變,劍隨身走,劍式或刺、或劈,身形或轉、或移,劍招中透出一股非凡的氣勢。在一套令人眼花繚亂的劍招穩穩收勢後,老人氣不長出,面不改色。記者低頭看了一下手錶粗略計算一下,在7分鐘內老人的劍招至少使出100多式,其間閃展騰挪、躥蹦跳繞的高難動作不下一半兒以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表演這套劍法的竟是一位年已八旬的老人。天津傳人正宗劍術回武當
老人結束練劍後,記者湊上前與他攀談起來。“您老今年有70歲了吧?”記者問。“哪還有那個歲數呀,我今年83歲了!”看著記者滿臉懷疑的樣子,老人不禁一笑,“別人都不信,可是我確實83歲了,這都是我常年練劍的功勞。”“看您這套劍法不錯,不過不像一般的劍法,它是哪一個門派的?”。
老人稍微沉吟了一下,又仔細打量了記者一番,“我的這套劍術就是失傳多年的武當丹派6路劍法,現在的武當山道士們練的這趟劍還是從我們幾個師兄弟這兒學的呢。”“高人!”記者的第一反應。記者腦海中,對於武當劍術大師的想像是,鶴髮童顏,身穿道袍,高綰髮髻,仙風道骨,背背長劍行走江湖之中。今天竟然在這個花園內目睹世外高人的風采,這可真是緣分。
“您老是和哪位武當前輩學的這套劍?”“我的老師是這套劍法的第11代傳人,到我們師兄弟是第12代了。上個世紀80年代,武術之風盛行時,我與幾個師兄弟將這套劍法整理出版,引起了武當山道士們的注意。這套劍法原本在武當山失傳,通過那件事,武當山的道士們在上世紀80年代末找到我們,請我們上山傳藝,才使這套劍法重回武當。”
鎮山之寶單線相傳幾失傳
這位老人名叫王恩盛,是本市文史館館員,同時又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武當丹派劍的第12代傳人。據其介紹,這套劍法出自中國古代武術傳奇人物———張三豐之手,是武當劍術的重要支派之一。因為這套武當劍法屬於單線相傳,經歷600年的時光之後,能夠知道而且全套演練的人微乎其微,可以說,這套傳統的劍法,幾乎就在失傳的邊緣。
在和王恩盛老人攀談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過去的師承非常嚴格,而且觀念保守,這套劍法僅在師徒之間傳習,外人根本不能管窺其中奧妙。王恩盛先生告訴記者,當年張三豐創立這套劍法後,一直被武當派視為鎮山之寶之一,非師父親傳弟子不能相傳。而且,當年的這套劍法“殺”性太大,與人比武時,也不能輕易使用,此劍一出,敵手非死即傷,可見劍招之凌厲。如果不是第10代傳人、武術大師李景林思想開放,將這套劍法傳授給多名弟子,這套劍法今天可能就看不到了。
機緣巧合兩年苦練武當劍
王恩盛老人還是天津第一代連環畫畫家,解放後加入中聯書局專門從事連環畫的創作,由於用腦過度,患了嚴重的失眠症。當時,有人建議王恩盛參加一些鍛鍊,並介紹他學習武術。1953年,他在西安道的復興花園巧遇孟曉峰教授太極拳,於是向孟老師提出學習。在接下來的2年裡,王恩盛風雨無阻,勤學苦練,不但將失眠症治好,而且身體素質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就在此時,經過很長時間觀察,孟曉峰先生對王恩盛很是欣賞,於是,他就把保存多年的武當丹派劍術照片、底片和劍譜資料交給王恩盛,囑咐他將來有機會,一定把此劍創繪成圖譜,向世人介紹,使這一古老劍術傳於後世,發揚光大。王恩盛說,對於武當劍自己早有耳聞,但沒想到老師會將劍術傳給自己,所以在開始學劍後,一招一式不敢偷懶。
武當丹派劍術全套單練劍法有132式,包括起勢、收勢在內,共分為6路,自己用了2年時間將全部劍法了熟於心,並且幾十年來刻苦練習,從未間斷。每天清晨,復興公園杏林深處、水上公園的密林里、民園體育場上,總能看到王恩盛迎著黎明的曙光勤奮演練。大自然風霜雨雪的磨鍊,武當劍優美的劍姿及深厚藝術內涵,使王恩盛治癒了病痛,又從舞劍中領略到心曠神怡的超脫。儘管老人沒有自稱“高人”,但一位83歲的老人能夠動作輕靈、敏捷,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確實在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青鋒出鞘三位合一神劍身
在王恩盛老人練功的花園內,常來這裡的人都知道這位神勇的老人。83歲年紀的老人在一般人眼裡,都成了重點保護的人物,不要說躥蹦跳繞,就連走路都要從旁攙扶,生怕不留神摔個好歹。50年磨一劍,王恩盛老人不但精神矍鑠,而且身手敏捷,一招一式透出特殊的韻味,按照老人的話說,這叫“神、劍、身三合一”。
“武當丹派劍術之特色首以神意為先,處處出乎神,神足而道成。據說張三豐祖師創造此劍法,先練內功(指斂神聚氣),然後練外功,最後才教以手、眼、身、步各法,傳習劍術。一般劍術在要領上要求是‘劍身合一’,而武當丹派劍術則要求‘神、劍、身’合一,要求達到身與劍合,劍與神合。”王恩盛老人詳細地給記者講解,在劍法運用上,要能集中體現出內家拳法的四種特徵,即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武當神。“太極腰”指一舉一動,虛領頂勁,含胸拔背,節節松靈,氣沉丹田,以腰為軸心進行運轉;“八卦步”指前進後退左移右挪所展現的閃展騰挪,皆符合生理與方位的應變,處處能掌握運用八卦原理中的陰陽生克關係;“形意勁”指出劍時處處以精神為先,或如蛟龍翻海,或如猛虎下山,或如野馬抖鬃,或如仙鶴飄逸,當勇有勇,當剛有剛,當柔有柔,當靜有靜,一切隨機隨勢;“武當神”指武當派強調的神韻,將神、意、氣、力融貫於劍法之中,意到、神到、氣到、力到、劍也到,即“神劍身合一”。
王恩盛老人一邊給記者講解劍術要點,一邊用實際動作作為形象的解釋,三尺青鋒在老人手中刺、劈、點、抽、帶、格,劍花繚繞,博得觀者嘖嘖稱道。
劍招創新古劍新姿為健身
時代在進步,武術也在進步。一套拳種,一套兵器技法,不知經過多少人的改進和創新。如今,劍術已不再專門用於格鬥,而要為全民健身服務,那么,與以前相比,這一保留至今的武當丹派劍術有沒有改變呢?
“武當劍套路的藝術形式,格調、韻律、節奏和章法等編排的非常合理到位,根據招式盡情發揮劍中要求,諸如神態、感情、意境、韻味、格調、手勢、眼神、身形、步法和形象以及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等相互配合,表現出武當劍的精氣神魂,同時享受劍中運行的風采。諸如招式中的高中藏低、低中有高、快中有慢、慢中間快、長中有短、短中間長、剛中有柔、柔中顯剛,再加上那優美的章法,巧妙的布局,顯示出它的左右對稱協調一致。連綿不斷上下相隨、高低起伏前後呼應,剛柔相濟瀟灑飄逸,快慢有序彎轉迂迴,淋漓盡致一氣呵成。當這耐人尋味的流暢貫通的英姿,舞練在這15米長的場地上,心中又好像綻開了數不清的幻夢之花。如果說再配上一曲‘高山流水’古箏曲,那妙不可言的感覺無以復加。比如這套劍術中有‘鳳凰展翅’和‘丹鳳朝陽’兩式,原來均為左式,從美學角度不太符合美學的定義,經過仔細研究,我將‘鳳凰展翅’一式增加一個劍花,從而自然地過渡到右式,不但得到當年孟老師的肯定,而且還就此將原劍譜的這一動作修訂為如此。”
據王恩盛介紹,當年李景林總結出抽、帶、格、擊、刺、點、崩、攪、洗、壓、劈等13式,繼承發揚了武當劍原有擊、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廣益,從進擊攻防角度創編對劍一套,謂之‘武當對劍’,此後發展到5趟。這都是在以技擊為前提下的。但現在,人們練劍的目的發生了變化,單純以技擊為要領的劍術美感不足,得不到人們喜愛。所以,增加新的內容才是現在這套武當劍的生命所在。在健身的前提下,應當主張“武為文而閱,文為武而讀”,古老的劍術更應體現美學觀念。
83歲高齡的王恩盛老人又突發奇想,他欲將60多年畫藝與50多年劍藝結合起來,用畫筆展現今日武當劍的風采。他開始創作的“武當劍魂詩畫”,把詩、畫、劍法與個人自畫像融為一體,獨樹一派新畫風。“我想,武當劍術中的各個精髓部分,通過‘神劍人合一’的想像,用畫筆一一描繪出來,對於體現武當道家劍術思想,宣傳全民健身更有幫助。”(記者杜建雄 記者黃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