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華(原國家統計局局長、留美經濟學家)

王思華(原國家統計局局長、留美經濟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思華,又名王慎銘,1904年出生於樂亭縣王灘十家子村。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經常與李大釗接觸,逐步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思華
  • 別名:王慎銘
  • 出生地樂亭縣王灘十家子村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78年
人物生平,評價,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思華,又名王慎銘,1904年出生於樂亭縣王灘十家子村。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經常與李大釗接觸,逐步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1926年赴法國、英國學習期間,著手翻譯馬克思的《資本論》。
1930年冬,思華回國後應聘於北平大學和中法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同時參加了地下黨組織——左翼教授聯盟。在中共組織的幫助下,他與侯外廬合作,繼續翻譯《資本論》。1936年6月,署名王慎銘、侯外廬的中國第一部《資本論》(第一卷)中譯本,由國際學社出版。為便於閱讀和理解,思華又撰寫了《資本論解說》一書。
1934年冬,思華因參加情報工作被捕。保釋後,仍在北平參加革命活動。他參加了“反帝同盟”、“抗日救國會″等組織,並被選為北平第二戰區動員委員會委員。“一二·九”學生運動時,積極支持學生的罷課鬥爭,幫助進步學生去戰區參加抗日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淪陷,思華於1937年9月奔走赴延安,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被分配在中央黨校任政治經濟學教員。他團結同志,努力工作,很受尊重,在學員中享有較高威望。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開始,中央決定加強對中國經濟、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研究。思華時任中央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室主任,參加了對陝北綏德專區的農村調查工作。1943年他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計委會副主任。
抗戰勝利後,思華任遼西行署、遼北省政府秘書長兼民政廳長。1947年底任黑龍江省副秘書長、東北財委常委兼東北統計局局長。思華在東北工作期間,通過對哈爾濱市工商業的調查,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在東北的發展情況,並組織整理出解放前東北地區經濟資料,編印了《偽滿時期東北經濟統計資料》。
1951年,在全國財經統計會上,思華建議成立中央統計局,統一領導全國統計工作。1952年國家統計局成立後,調任思華做工業統計方面的領導工作。他認為,“統計是一種全面性、業務性很強的專業工作,統計工作者首先要學習計畫、熟悉計畫是怎樣制定的。其次是統計指標、統計範圍、計算方法、計算價格都要認真學習”;並強調指出:“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最後落實到業務上”。
1956、1957兩年中,思華先後赴蘇聯和印度考查。回國後,他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抽樣調查。1961年,黨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而當時的統計數字在“高指標”、“浮誇風”的影響下,嚴重失實,統計工作亟待整頓。思華接任了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的職務。他堅持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統計系統,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觀察和統計監督,為此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議。1962年4月4日,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統計工作的決定》,使中國的統計工作走上新的發展道路。1963年經中央批准,成立了“全國農產量調查隊”,進行抽樣調查。
思華曾組織編寫了《十三年來我國統計工作經驗總結》,此為中國統計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檔案,對統計工作建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思華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革中
在“文化大革命”中,思華被撤銷了黨內外一切職務,身心受到極大摧殘。1976年10月,思華雖尚未得到平反,但是他已開始思考如何整頓被搞亂了的統計工作。思華在讀了1977年7月《人民日報》發表的“統計工作要緊緊跟上”一文之後,即打電話給國家計委。黨組,建議整頓全國統計工作。

評價

1978年,思華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當時雖身患重病,仍帶病參加了大會。7月,思華病情惡化,不幸於23日逝世,終年74歲。黨和人民給予他很高的評價,悼詞中寫道:王恩華是我黨的好黨員、好乾部,也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統計學家。

主要作品

思華在近30年的政治經濟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寫出了《大眾資本論》、《怎樣研究資本論》、《關於法幣問題》、《政治經濟學教程》和《資本論解說》等重要著作及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