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志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志松,男,1962年6月29日生於重慶。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和中日比較文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志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62年6月29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日本廣島大學
  • 主要成就:獲2003年“第一屆大森優秀論文二等獎”
  • 研究方向:日本文學和中日比較文學
  • 性別:男
學歷,工作經歷,獎勵,科研項目,論文篇目,合著 對談,

學歷

1982年四川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2年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1996年廣島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2年-1988年,在四川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任教,助教
199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任教,講師
1998年,同上,副教授
2004年,同上,教授,博士生導師

獎勵

1獲2001年度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
2《新感覺文學在中國二、三十年代的翻譯與接受——文體與思想》獲2003年“第一屆大森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主辦)

科研項目

1.獨自承擔國家教委項目“日本私小說研究”;
2.參加“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世界的發展”(國家重大項目)和“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國別研究”(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任《日本卷》子課題負責人(已經完成)
3.參加“日本現代文論”(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任“後現代主義文論”子課題負責人
4.獨自承擔“日本戰後雅俗文學流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7-10
5.2007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設項目《日本近現代文學選讀》

論文篇目

1 《〈明暗〉中“愛”的結構》,《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紀要》(日本)第2部41號,1992年3月
2 《漱石的〈文學論〉——關於增加改寫的意義》,《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紀要》(日本)第2部42號,1993年 3月
3 《“幻象”的生成——從漢文學的角度看漱石初期作品》,《廣島大學日語學科紀要》(日本)第4號,1993年3月
4《漱石文學中的“金錢”》,《廣島大學日語學科紀要》(日本),第5號,1994年3月
5《〈坑夫〉論——作為方法的“無性格論”》,《國文學考》(日本)第146號,1995年6月
6《漱石的“文學”——與英國文學的相遇》,《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紀要》(日本)第2部44號,1995年3月
7 《〈文學評論〉的性質——與斯蒂文〈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和社會〉比較》,《廣島大學日語學科紀要》(日本)第6號,1996年3月
8 《〈文學論〉——文學語言與自我的追求》,《國文學 解釋與鑑賞》至文堂(日本),1997年6月
9 《不同的敘述、不同的世界——漱石晚期三部曲》,《廣島大學日語學科紀要》(日本)第7號,1997年3月
10 《李伯元和前本經國美談新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11《晚清對日本政治小說的接受》,日本學中心《日本學研究》8期,1999年
12《近代報刊與日本政治小說的傳播》,《東方叢刊》,1999年第3期
13《文體的選擇與創造——梁啓超的小說翻譯文體對晚清翻譯界的影響》,《國外文學》,1999年第1期
14《析<十五小豪傑>的“豪傑譯”》,《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3期(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15《漱石前期三部曲的敘事結構及其審美內涵》,《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專刊,2000年4月
16《提高文學修養,培養研究能力》,《日語學習與研究》,2000年第1期
17《告白,虛構,寫實——重新評價〈棉被〉在日本文學史上的意義》,《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年第1期
18《日本近現代文學史與日本近現代文學全集》,《日本學研究》,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19《漱石的〈路邊草〉〈明暗〉》,日本學中心《日本學研究》10期,2001年4月
20《改革課程設定培養研究能力》,《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年第4期
21《調整課程結構,培養研究能力》,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教育教學論文集》,2002年1月
22《中國的日本文學史述評》,《日本語言文化論集3》,北京出版社和文津出版社,2002年3月
23《夏目漱石文學在中國的研究》,《俄羅斯文藝 專刊》,2002年8月
24《新感覺文學在中國二、三十年代的翻譯與接受——文體與思想》,《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年第2期
25《漱石的“小說結構論”》,日本學中心《日本學研究》11期,2002年4月
26《劉吶鷗的新感覺小說:翻譯與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年3期(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27《從“帝國文學”到“地方文學”——論夏目漱石文學觀的形成》,《國外文學》2003年4期
28《培養21世紀的新型日語人才》,周流溪編《外語教學新探》,華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作者
29《川端康成與八十年代中國文學》,《日語學習與研究》2004年2期
30《夏目漱石與超自然物》,《日本學研究》14號,2004年12月
31《“雜種文化論”與多元文明史觀》,《中華讀書報》2005年3月23日
32《港台以及國外大學日語專業本科教育—“專業方向”、“課程設定”與“能力·素質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日文系編《日語教學與日本學研究論叢》輯2,2005年9月,民族出版社
33《“對於語言美是什麼”——吉本隆明文藝理論述評》,《俄羅斯文藝》(核心刊物)2005年3期
34《“轉向”與本土化——日本文化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文論》,《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年3期
35《藏原惟人文藝理論述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專刊》2005年12月
36《三浦勉與日本當代文藝理論的“語言論轉向”》,《日語學習與研究》2006年2期,57-62
37《大眾文學的“欲望表達”與藝術性》,《俄羅斯文藝》(核心刊物)2006年2期,70-74
38《關於中國大學的“好教師”“好授課”研究》,《國際行為研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ehavioral Studies)(日本)2006年3月,第二作者,28-39
39《平林初之輔的偵探小說論》,《第六回松本清張研究獎勵事業研究報告》,北九州市立松本清張紀念館編輯發行(日本),2006年1月,23-33
40《毛澤東文藝理論在日本的接受》,《文藝研究》(核心刊物),2006年第8期(人大資料全文轉載),22-27
41《文學與文學批評的“政治性”》,北京大學語言文化大學系編《日本語言文化研究》第六輯,學苑出版社,2006年10月,207-231
42《消費社會轉型中“村上現象”》,《讀書》2006年11月,63-71
43《跨越式批判——柄谷行人的文藝理論及其批評活動》,《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年2期,48-53
44《“藏原理論”與中國左翼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3期,111-134
45《“國民”“國家”建構與亞洲想像》,《文藝研究》2007年3期,119-125
46《“直譯文體”的漢語要素與書寫的自覺—論橫光利一的新感覺文體》,《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3期,146-153(人大資料全文轉載《外國文學研究》08年2期)
47《試析三木清的意識形態批評理論》,《北研學刊》第4號,2007年12月111-117
48《2007年日本文學研究現狀——兼談學術規範問題》,《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年1期,72-77
49《轉換期的大學授課——以北京市A大學日文係為個案》,上原麻子編《高等教育研究叢書94 中國學生的上課觀·教師觀—以國內學生和留日學生為對象—》廣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開發中心,2008年3月
50《“福本主義”與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北京師範大學日文系編《日語教學與日本學研究論叢》輯3,學苑出版社2008年10月
51《福本和夫的“唯物辯證法”與中國的“革命文學”——《文化批判》雜誌及其周邊》,王中忱等主編《東亞人文》,三聯出版社2008年10月
52《日本大眾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的重構》,《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年1期,58-64

合著 對談

1.金慕箴主編《日語擬聲擬態副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7年3月
2.《漱石的新世紀》(山田有策、內田道雄),東京學藝大學日語日本文學研究講座編《架起亞洲橋樑的日本近代文學》,2008年3月
3.《東亞的推理小說》(大井田義彰、李修京),東京學藝大學日語日本文學研究講座編《架起亞洲橋樑的日本近代文學》,2008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