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是宋代詩人蘇軾的作品之一,其中“凜然相對敢相欺,直乾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便是千古名句,而這首詩也是促成“烏台詩案”最關鍵的一根導火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 作品別名:詠檜
  • 創作年代:北宋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烏台詩案系獄時
  • 作品出處:《杭州紀事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軾
詩詞正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點評賞析,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 其一
吳王池館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記名。
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
  • 其二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乾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注釋譯文

雙檜:即檜樹,檜(音guì)、指檜柏、圓柏,深根性植物。本意為這兩棵檜樹是古樹、古檜,枝幹呈“臥龍狀”,蟠曲伸張,主根一直向下深入,一幅昂揚之態。
蟄龍:蟄伏的龍。比喻隱匿的志士。 唐 曹松 《題甘露寺》詩:“旦暮然燈外,濤頭振蟄龍。” 金 元好問 《劉曲龍潭》詩:“蟄龍何年臥,萬國待霖雨。”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定計》:“蟄龍困久夜長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創作背景

《詠檜》一詩寫於蘇軾四十四歲時,詩中"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這么兩句,卻被沈括指為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如此!"指控他"大逆不道",一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而震驚朝野,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點評賞析

這首詩是寫給錢塘秀才王復的,其時王復在鄉間行醫,懸壺濟世,口碑甚好。王復在候潮門外的家,庭院中有兩棵高大的百年古檜。詩的意思是說,兩棵檜樹相對挺立,表現出一種不可侵犯的氣勢,令人敬畏。它們不僅樹幹筆直地聳入雲天,更為奇特的是,它們的根也直伸伸地扎入地下,在九泉之處也毫無彎曲。當然,只有潛伏地下的蟄龍才能了解,雙檜的根也是如此之直。詩中以檜喻人,讚美威武不屈、剛正不阿的優良品德,頌揚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的高風亮節。
本詩以古檜入詩,蘇軾本想表達如古檜一樣的堅韌不屈。卻不想因將“檜”與“龍”扯上關係,而“龍”又可與“皇上”扯上關係,“新進”的政敵便掏空心思,窮追猛打,引伸出“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要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由此,釀成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一百多首詩,震驚朝野的大案。蘇軾以為在劫難逃,極度悲傷,在獄中寫下兩首訣別詩。

後世影響

蘇軾在御史台的死囚牢里被關押了四個月零十二天,司馬光、蘇轍等三十人也受到株連,蘇軾的文章詩詞被大量毀掉,“比事定,重複尋理,十亡其七八矣!”凡是文字獄橫行之日,即是文化慘遭浩劫之時。這是萬古不廢的歷史教訓。烏台詩案已經過了900多年,在21世紀看來,這首詩依然是一首好詩。它希望人們:在明處要正直,在暗處也要正直。這是人的有價值的精神和品格。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諡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軾蘇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