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傳

王弼中國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字輔嗣。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人。據何劭《王弼傳》載,王弼十多歲時,即“好老氏,通辯能言”。他曾與當時許多清談名士辯論各種問題,以“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深得當時名士的賞識。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弼傳
  • 字號:字輔嗣
  • 所處時代:三國時期
  • 出生地: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
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父業,為書郎。時裴徽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見而異之,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尋亦為傅嘏所知。於時何晏為吏部尚書,甚奇弼,嘆之曰:「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正始中,黃門侍郎累缺。晏既用賈充、裴秀、朱整,又議用弼。時丁謐與晏爭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於是以弼補台郎。初除,覲爽,請間,爽為屏左右,而弼與論道,移時無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時爽專朝政,黨與共相進用,弼通亻雋不治名高。尋黎無幾時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門下,晏為之嘆恨。弼在台既淺,事功亦雅非所長,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劉陶善論縱橫,為當進所推。每與弼語,常屈弼。弼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性和理,(《藝文類聚》七十四作「性好幾理」。)樂游宴,解音律,善投壺。其論道傅會文辭,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弼與锺會善,會論議以校練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锺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弼注《易》,潁川人荀融難弼《大衍義》。弼答其意,白書以戲之曰:「夫明足以尋極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顏子之量,孔父之所預在,然遇之不能無樂,喪之不能無哀。又常狹斯人,以為未能以情從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雖已定乎胸懷之內,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顏子,可以無大過矣。」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注《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太原王濟好談,病《老》《莊》,常云:「見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為人淺而不識物情,初與王黎、荀融善,黎奪其黃門郎,於是恨黎,與融亦不終。正始十年,曹爽廢,以公事免。其秋遇癘疾亡,時年二十四,無子絕嗣。弼之卒也,晉景王聞之,嗟嘆者累日,其為高識所惜如此。(《魏志·锺會傳》注。案:《世說·文學篇》注引《弼別傳》,其文小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