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波(遼寧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

王延波(遼寧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延波,男,漢族,研究員,1966年9月14日生。1991年和2008年分別獲農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9年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農業大學合作研究一年。現任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種子公司總經理,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瀋陽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中青年決策諮詢專家,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成員,農業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玉米科技入戶工程遼寧省首席科學家,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玉米科學》、《園藝與種苗》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延波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6年9月14日
  • 職業:現任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先後主持國家“863”計畫重大專項、 科技部糧食豐產工程等
  • 性別:男
科研成就,榮譽稱號,

科研成就

先後主持國家“863”計畫重大專項、 科技部糧食豐產工程、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玉米產業體系、農業部973項目、農業部948項目、遼寧省農業攻關項目等2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在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玉米綜合群體的改良與套用、玉米高產高效生產理論及技術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作為第一選育人選育玉米雜交種11個,其中4個通過國家審定,7個通過省級審定。 “十一五”以來,研究成果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著作4部。
作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帶頭人帶領玉米育種與高效栽培技術創新團隊,針對我省乃至我國北方春玉米區種質基礎狹窄、育種方法滯後、新品種不足、推廣套用緩慢等育種科研與生產問題,系統開展玉米育種方法、種質改良、品種選育及高產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研製遼單玉米群體創建與種質改良方法,豐富玉米育種理論與技術。首次提出S1家系密植鑑定法改良玉米綜合群體,構建並改良玉米綜合群體“遼綜群體”、“瑞德微群體”。 提出低代系大群體高密度選擇壓力與抗病接種鑑定相結合法運用於新型玉米種質創製,實現熱帶種質在我國寒溫帶的有效利用,確立葉門熱帶種質×Reid-Lancaster雜種優勢利用模式。由此選育出遼3162、遼7980、遼3180等30餘份優良玉米自交系,相繼培育出遼單565、遼單30、遼單33、遼613、遼單120、遼單527等12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遼單28、遼單39、遼單539、遼單566等15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遼單系列玉米品種以其耐密、抗病、抗倒伏、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等優良特性,推動了北方春玉米區品種的更新換代,改變了遼寧省以及我國北方春玉米生產上種植高稈大穗型品種傳統習慣,有效地提高了我國玉米種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了推動我國玉米生產模式的變革。
在創新科技成果的同時注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科技推廣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開展玉米高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促成良種良法的大面積套用。圍繞遼單系列玉米品種耐密、抗倒等特點,研製出“玉米早熟矮稈耐密增產技術”和“三比空密疏密增產技術”,制定了遼寧省早熟密植生產技術地方標準,被農業部作為主推技術大面積推廣,實現了遼單系列玉米品種的良種良法配套推廣,創造了畝產量1211.6公斤的遼寧省玉米高產記錄。2003年以來,遼單系列玉米品種在全國近20個省區累計推廣13819.8萬畝。其中,2010-2012年累計推廣5658.19萬畝,新增糧食27.2億kg,新增經濟效益33.65億元。

榮譽稱號

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國務院“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遼寧省勞動模範、遼寧省直機關五一獎章、遼寧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入選遼寧省 “百千萬人才工程” 百人培養計畫。
1996年-1998年被授予“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優秀中青年”
1997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先進工作者”
2001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先進工作者”
2002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2003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優秀管理幹部和優秀共產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