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

王店

江蘇沛縣王店---原王店鎮位於沛縣西南部,距縣城14千米。閻棲公路過境,龍口河縱貫境內。1957年建王店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3.5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店
  • 人口:2.6萬人
  • 面積:43.5平方千米
  • 行政村:13個
王店,歷史,民俗,名勝,特色農業,

王店

人口2.6萬人,轄李集、袁集、藺樓、胡樓、王店、周店、陳莊、梁莊、卜樓、前孟、後孟、陳廟、魏莊13個行政村。還有蔡廟!-- 吳昊 王瑩
浙江省中心鎮——-嘉興市王店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滬蘇杭金三角中心,東臨上海、西靠杭州、南瀕杭州灣、北依蘇州,滬杭高鐵、嘉紹高速、滬杭甬高速公路和乍嘉蘇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並擁有出入口,高速公路連線線穿鎮而過,北接"320"國道,南連海寧、海鹽公路,構成了嘉興市南的交通樞紐,是長江三角洲的黃金腹地,也是上海經濟龍頭的理想延伸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
王店老街風貌王店老街風貌
全鎮總面積116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6.5萬人。鎮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大文學家朱彝尊故居"曝書亭",有全國文明村、浙江省美麗鄉村——建林聚寶灣。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省級文明鎮、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省衛生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省生態鎮、省旅遊百強鎮、嘉興市文化特色鎮、嘉興市專利示範鎮、嘉興市綠色小城鎮等稱號,被譽為江南水鄉一顆璀璨的"明珠"。先後獲得了“中國浴霸之鄉”、“浙江省小家電專業商標品牌基地”、“中國集成吊頂產業基地”等區域品牌稱號
"十二五"期間,全鎮將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強鎮、現代物流重鎮、生態文化古鎮、統籌城鄉市鎮"的目標,深化"兩城四園"大平台建設,依託嘉興現代物流園、現代紡織產業園、廚衛電氣產業園、保溫新材料產業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轉型提升、強化招商聚智,已成為一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投資熱土,王店鎮正朝著轉型、創新、和諧、幸福的方向努力再創又一個新輝煌。

歷史

王店鎮名,始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嘉興鎮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畝,聚貨交易,始稱王店"(《嘉禾志》)。"後簪纓相繼,日漸殷庶,遂成巨鎮"(《梅里志》)。至明中葉,此地"鎮民之居,夾河成聚,為里者三",成為嘉興四大鎮之一。自唐至清,鎮東為大彭鄉,鎮西為嘉會鄉,鎮跨兩鄉之間。"宣統初元,自治之議起,乃劃各區以屬之,名曰王店鎮區"(《梅里備志》)。辛亥革命後,雖幾經兵災,仍為貨物集散地,設王店鎮。新中國成立後。逐步由商業性城鎮發展為以輕紡、家電、輕工為主的工業性城鎮。 王逵喜梅,以植梅著稱,故鎮亦名梅里,梅匯,梅會裡。鎮形如長龍聳尾。鎮中主街,自東而西,長達1.5公里,其尾街由南至北,約800米。市河居中,史稱梅溪,溪沿主街西連長水塘。 王店古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彩燈、剪紙及民間工藝享譽一時,燈會是王店鎮一大風俗。早在明清兩代就已盛行,被譽為"禾城一奇花"。彩燈品種極多,亭燈、檯燈、樓燈、閣燈、船燈、塔燈、牛燈、龍燈爭奇鬥豔,各顯其妍。大型燈會自民國以來就有6次,分別是發國二十三年,抗戰勝利,1950年,1956,1959年和1976年。著名工匠朱頌清所扎彩燈,自成一家,彩傘燈是他的拿手一絕,1934年舉行的燈會中就有他的作品,還有關帝鑾燈,行牌師旗燈等,深得觀眾讚賞。 當代剪紙藝人龔德康先生,自學成材,所創作品,多次在全國性的剪紙比賽中獲獎,並被一些工藝美術館收藏,現為中華剪紙協會會員,浙江省剪紙協會理事。 民間藝人層出不窮,著名木匠朱祥林擅長小木家具,尤精於古典家具,所制家具工藝精美,名聞杭嘉湖一帶,著名雕花匠黃生有,精於刻花,浮雕,梅、蘭、竹、菊。傳統戲文樣樣精通,1959年國慶10周年時,應為南湖紅船雕飾,所雕圖案,花紋精工細巧。1960年被評為省級名師巧匠。1969年又雕成小紅船,工藝玲瓏剔透,與大紅船相媲美。被評為"杭嘉湖名雕花師"。 該鎮文化事業發展迅猛,有茶館、書場、影劇院、圖書館、體育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鎮業餘藝術團,每年舉辦梅里之春演唱會,有十餘名藝人多次在省、市、區獲獎。各類文化藝術協會――梅里集郵協會、梅里書畫社、梅里攝影協會、梅里花卉協會、王店信鴿協會等民間協會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廣播、有線電視網覆蓋全鎮。全民健身活動深入人心,鎮建有游泳池、溜冰場、門球場、籃球場、桌球室、棋牌館、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歌廳、舞廳、賓館、飯店一應齊全,文化古蹟存有多處,是浙江省的百強旅遊鎮。

民俗

王店自古風俗淳厚,崇禮重恥。一年之中,有諸多節日,各具旨意。每屆除夕,合家團聚,喜辭舊歲;元旦降臨,爆竹喧天,歡度新春。或者選擇良辰,燒香祀祖,祭天拜地、祈求賜予福澤,俾使商賈獲利、五穀豐登;或則同宗共族,鄰里好友,相互往來,為婚嫁吉祥作慶賀,為喪葬悲哀作悼慰。凡此習以為常,長此以往形成為風俗傳統。 春 節――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中的大節日,每當過年,家家忙於掃住宅、撣檐塵、辦年貨、制新衣、祭祖先、吃年飯、走親友、賀新年。節日期間,親友互訪,俗稱"拜年"。農曆正月初一子夜零點開始放爆竹,以迎新年。早晨吃甜湯糰,以取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之意。也有吃長壽麵,意在長壽。初二開始,親友之間互相走訪拜年。 元 宵――農曆正月十五又稱燈節,古時稱上元節。舊時有迎龍燈、賽龍舟等習俗,還有吃湯圓的習俗。新年到元宵為止。 二月二――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吃撐腰蘿蔔撐腰糕(年糕)之習。用春節中留下的年糕,油煎拌糖,吃了計個吉利:"走路腰板挺,勞動腰骨硬"。兒童競放風箏,里人集資演戲酬神(土地神)以取樂。 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婦女采野菜花插頭上,有人夏不頭暈之說。清康熙庚子辛丑間(1720-1721),三月三日有佑聖會,屆時糜費千金、艤舟萬計,男女鹹集,娛樂一時. 四月立夏節――鎮民喜啖青梅、嘗櫻桃、做麥餅。兒童最喜愛立夏節,常自帶鍋碗,結伴到田野燒飯吃,俗稱"燒野米飯"。立夏稱人,是另一項活動,每到此日,家人皆稱體重。小孩增重,爺娘高興;老人增重,兒孫快樂。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家家吃棕子,吃雄黃豆。門前懸菖蒲、艾葉。用雄黃在兒童額上寫"王"字,穿五毒衣,以驅邪。 王店分龍日――原與各地同,因某年五月二十大火,後改為五月二十一日為演龍日,俗稱"演龍"。賽龍之日,觀眾擠滿街坊,場面極為熱鬧。建國後,仍在此日舉行消防演習,檢查消防設備及效能。 六月初六――俗稱"狗汰浴日"此日孩童不下河沐浴,相傳能少疾病、增健康。家家翻曬衣褲、被褥、毛毯等,以防霉蛀。 六月初七――俗稱"七巧日",相傳農曆七月初七夜有牛朗織女鵲橋相會之說。此夜可以從"天河"觀看牛朗織女星相移近,里人以為一樂。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舊時從十二至十六祭死者亡魂,現少數人仍有沿用。 七月三十――農曆七月三十日傳說是地藏王菩薩誕生。這天傍晚家家戶戶插香燭於地,謂插蠟燭;以木屑拌油放在瓦上點燃,名曰走路香;用磚疊成塔狀點香其上,稱燈塔;用紙燈放入水面,隨其漂流叫放水燈。現少數人在當日仍插燭於地。 中 秋――農曆八月十五月亮圓,人稱中秋佳節。是日吃月餅、南瓜、南瓜籽。半夜看月華,舊時東嶽廟有賞月會。月餅又作贈送親友的禮品。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俗稱重陽節。文人雅士喜登高賞菊飲酒吟詩。民眾喜吃赤豆糯米飯。 冬至12月22日冬至――節前一日稱冬至夜,以酒菜、紙綻祭之亡靈。冬至日有吃什麼補什麼之說,是日起喜食補、藥補者開始冬令進補。 臘月二十三送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夜。開始做過年的準備工作。掃屋塵、備年貨,燒赤豆糯米飯祀灶君。用紅紙湖的紙轎送灶神。以冬春柏枝繞在麻梗上叫"節節高"。用麥芽糖塗在灶君的"嘴"上,說讓灶神上天為人間說話。現老式柴灶已為煤球爐、煤氣灶取代,送灶神的舊俗已不復存在。 除 夕――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俗稱年三十。以雞、魚、肉、年糕祀神,稱請年土地。家人團聚,共進晚餐,稱吃年夜飯。是夜通宵達旦不寐,謂守歲。飯後長輩給晚輩小孩壓歲錢。此夜任憑果殼丟滿地不掃。
民俗民俗

名勝

曝書亭位於鎮百樂路一號,此亭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為清代著名學者朱彝尊晚年讀書著述之處,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曝書亭歷時250餘年,幾經天災兵禍損毀。自清朝民國至今共修葺11次。亭園占地6532平方米,亭、閣、堂、舫、軒布局其中。原有桐階、菱池、槐沜、荷池、芋陂、青桂岩、鉤船舫、繡鴨灘、落帆步、六峰亭、同心蘭砌、曝書亭等十二景,現大多湮滅。曝書亭為十二景之冠,留存至今。占地36.39平方米,四周石柱鐫有碑碣,西北兩石柱上,刻有杜甫詩、汪楫書及兩浙督學(學使)阮元重書:"會須上番看成竹,何處老翁來賦詩"。曝書亭亭額為清代嚴繩孫所書。 園中正廳稱"潛采堂",為朱氏讀書,著作、藏書、書寫之處。牆上刻有朱氏畫像;樑上掛有"研經博物"橫匾,原為康熙御筆,因佚由西泠印社張宗祥重寫,原堂中藏書甚豐,達8萬卷之多;並藏有朱氏愛物端硯,曝書亭全景畫卷,親書條幅,楹聯等。 西區舫齋好似遊船,楣額"醧舫"一匾,系清初鄭簠所寫。此齋三面臨池,側有曲橋,池有荷花,坐此齋中,似坐畫舫。相傳為朱氏與詩友聚會、吟詩之地。六峰閣立於假山之上,六峰是指硤石、橫山、及殳、史各兩峰,共稱六峰。朱氏常登臨閣上,抬頭眺六峰,低頭望園景,怡然自樂。娛老軒為朱氏晚年娛樂之所,與曝書亭遙遙相對,軒中原有清式卷案雕花太師椅等物,因年久已散佚。 亭園中花、木、蟲、魚數百種,朱氏最愛青竹,"徙步十餘次,必擇有竹之地以居",因愛竹,以"竹坨"自號。所作詩、詞中,詠竹之處,達十次之多。如"北坨也竹、南坨也竹,護吾廬、幾叢寒玉";"昨夜疾見吹拔木,老夫差喜竹平安!"等等與竹同樂。 1989年11月21日,在曝書亭舉行"紀念朱彝尊誕生360周年座談會",參加有嘉興市各界知名人士50餘人。會上,評價了朱氏生平及著作,印發了《朱氏年譜》、《曝書亭簡介》,朱氏學術思想研究論文等,並留有到會人士簽名錄一幅,書畫數幅以作紀念。

特色農業

嘉興市王店鎮地處秀洲區南部,土地資源豐富,境內桑園、果園、庭園(簡稱三園)和雜地眾多,當地農村歷來就有養雞習慣,王店雞肉色鮮紅、肌纖維結實、味道鮮美,一直來受到市場歡迎,據王店鎮志記載,王店雞民國初年就名鵲上海。
2000年開始,當地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地理優勢,開始發展規模放養,由於分散型的飼養模式,帶來技術、品牌、信息、產品銷售等諸多問題,影響養雞業健康發展,養戶迫切希望有一個組織幫助解決飼養中的一些實際問題。2003年1月,在原鎮養雞協會基礎上,註冊成立了由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和養殖大戶組成的股份制專業合作社──嘉興市秀洲區王店三園雞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年生產王店牌三園雞70萬羽,以合作社為龍頭加基地社員的養殖方式,王店三園雞專業合作社自身有占地面積15畝、生產用房1590平方米、育雛中心一處;擁有占地125畝核心示範養殖區一個和占地面積180畝的示範養殖基地三個。
合作社成立以來,在規範自身管理、健全運行機制同時,全力為“王店”三園雞的發展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2004年被評為嘉興市《示範性農民合作社》和秀洲區《示範性專業合作社》,消費者放心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