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鎮(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下轄鎮)

王家鎮(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下轄鎮)

王家鎮地處川滇交界的大雪山麓,位於珙縣最南端,距離縣城99公里,清澈甘甜的王家河由西向東穿境而過。全鎮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07個農業社,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6148人(2017),主要民族為漢族和苗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珙縣王家鎮
  • 別名:中國“珙桐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31
  • 郵政區碼:644505
  • 地理位置珙縣最南端
  • 面積:101.35平方千米 
  • 人口:16148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四里坡桐韻山莊,古秦五尺道等
  • 火車站:宜賓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Q
  • 海拔高度:780至1670米之間
  • 特產:王家老白乾,四里坡羅漢筍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交通要道,人口數據,經濟,革命老區,城鎮建築,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王家鎮,位於珙縣的最南邊,東南面與雲南省威信縣接壤,境內的四里坡頂交界處有明洪武9年(1376)川滇雙方共同鐫刻的“芒珙古界”4個大字於岩石上,由於年久、築路爆破等原因,現已不復存在。清及明初,雲南的鹽、布、雜貨多由此經過,肩運、馬馱,絡繹不絕,商業興旺。
宜賓市珙縣王家鎮衛星地圖宜賓市珙縣王家鎮衛星地圖
該鎮在明代名浣鄉,清乾隆時更名集義鄉,民國 9年更名為王家鄉,因鄉公所在王家場(據傳當年有家姓王的人家常年在該處賣草鞋)得名。1956年2月,王家、三河、文化3個鄉合併為王家鄉。1958年10月,成立王家人民公社。1992年,三溪鄉(原三河鄉)與王家鄉合併,並更名為王家鎮。

行政區劃

花樹村
魚田村
團聚村
青山村
麻園村
和平村
長埂村
四合村
徐家村
福勝村
柏楊村
白玉村
麻告村
百花村
大祥村
花田社區

地理環境

全鎮幅員面積103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780至 1670米之間,全鎮氣候受烏蒙山和大雪山森林氣候影響,總體氣溫偏低,多雨多霧天氣較多,日照時間較短。

自然資源

鎮域林業、水能資源豐富,有濕地生態系統500 多畝,原始森林1萬餘畝,人工林5萬餘畝,次生林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56%。黑熊、猴子、野豬等稀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世界珍稀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有“活化石”之稱,因其花開造型酷似展翅白鴿,故又名鴿子樹,現存13000多株,主要分布在四里坡及大雪山麓原始森林。全鎮農戶4920戶,總人口20650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和苗族。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王家鎮是珙縣烤菸生產第一大鎮。全鎮煤炭儲量達1億噸,石灰石資源十分豐富。
王家鎮原始森林中的珙桐王家鎮原始森林中的珙桐

交通要道

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王家鎮境內,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約3至5尺寬不等的官馬大路,它是“五尺道”的重要通道。道路多半是用亂石和石板鋪成,多數是高低不等的梯步,也有少部分泥巴路。“五尺道”有時躺在平壩;有時睡在高山;有時躲在密林;有時涉過淺灘。此路是一條重要地出川之路,沿著此道南行,可到雲南林鳳、長安、威信、鎮雄、昭通、昆明、貴州畢節、貴陽 以及東南亞等地;沿著此道北進可達洛表、珙縣、高縣、宜賓、成都等全國各地。
宜賓市珙縣王家鎮衛星地圖宜賓市珙縣王家鎮衛星地圖
五尺道
“五尺道”,它見證了王家鎮久遠的歷史;

人口數據

王家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4870

12892

11978
家庭戶戶數
8104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834
家庭戶男
12861
家庭戶女
11973
0-14歲(總)
4914
0-14歲男
2508
0-14歲女
2406
15-64歲(總)
17624
15-64歲男
9266
15-64歲女
8358
65歲及以上(總)
2332
65歲及以上男
1118
65歲及以上女
121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122
總人口16148人(2017)。

經濟

2013年,全鎮GDP達到21312萬元,人均收入達8737元,實現王家鎮經濟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色彩濃厚、社會管理有序和幸福指數較高的新型城鎮典範。

革命老區

革命
王家鎮也是川南革命的老區、紅色的熱土。1935年2月7日,中央紅軍一軍團團部及所屬紅二師長征途徑洛亥宿營,2月8日分兩路往雲南威信轉移,經三岔河、四里坡進入雲南到扎西會合;1949年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18軍52師155團由雲南威信進入當時珙縣王家鄉境內,途經四里坡、貓咡鼻子、三岔河,抵達王家場(今王家鎮)宿營。8日到達洛表、上羅。當時,兩地相繼成立支前委員會,共籌集大米7萬公斤,柴草各6萬公斤支前。
歷史事件
1950年 3月4日,王家鄉征糧工作隊,遭土匪襲擊,全部征糧資料被燒毀,隊員林映光犧牲,16名隊員被劫持,其中隊員王六一、農民查田評議員劉顯中後亦被殺害。

城鎮建築

古街道
”珙桐源“摩崖石刻”珙桐源“摩崖石刻
王家場(鎮)老街,以前共有兩條街組成,一條南起石拱橋,北止下街壩,長約1000米,寬約3——7米不等。分后街、中街、下街。過去王家場街上人多以開客棧、飯館、煙館、茶館、藥鋪、商鋪、染房、賭場、當鋪、理髮館、屠場、維修鋪和幫工等過日子。現從王家鎮鎮上出發,往雲南威信的茶馬古道上,能夠看到懸崖上的”珙桐源“等當代石刻,這些特色文化著實為王家鎮的文化氣息添色不少。
古客棧
古時候,王家場街上有多家客棧,都是瓦房,基本上經營客棧者,同時又經營飯館。接近250個床位,有60%在樓上,上樓用板梯,防蚊用紋帳,照明用菜油燈、煤油燈和馬燈及蠟燭。客棧門上貼著鬥神和圖畫,門枋上貼著對聯,上方掛著醒目的大紅燈籠,用毛筆寫上;“某某客棧”的大字。
古拱橋
在王家場街上南端的背蔭岮懸崖絕壁之下,在三岔河上,於明末清初就橫跨一座約15米高,5米寬,1米厚的石拱橋,碑刻“道南橋”,橋的中間還夾著一條石龍,尾在南,頭向北,象徵著人們對石拱橋降龍避邪,戰勝洪災,造福眾生的美好期盼!橋的根基堅固,橋體牢固,全部用沙石條子、石灰、炭灰三合土修成,質量十分可靠,經受著了幾百年時間地日曬雨淋,若干場洪水地沖刷威脅,數萬億次的人畜負重踩踏的嚴峻考驗還依然如故,屹立街南!還正在默默地為人民發揮“餘熱 ”。
宜賓市珙縣王家鎮全景照片宜賓市珙縣王家鎮全景照片
古碉堡
從王家場(鎮)分路向西邊走,15分鐘的車路,便到了該鎮長埂村5社的地面上,這裡的大地名叫劉家壩,矗立著兩座始建於公元1946——1947年(丙戌——丁亥)的,5層樓高、1米厚的黃褐色大碉堡,包括兩個天井,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清清的福勝村小河靜靜的從大碉堡前流向北而轉東方,兩條公路分別也從它的前面分別通向福勝村和大雪山鎮。大碉堡下的河坎上屹立著一棵千年銀杏,粗大的樹幹,粗糙的樹皮和衰黃的樹葉見證著千年的滄桑;大碉堡後面是一片千畝綠油油的楠竹林,每年春雨一灑,便是萬筍競放,每年都會誘來千隻白鴿到此棲息一段時間。 在劉家壩大碉堡的東面,只隔一條小河,約200米處,便到了該鎮長埂村4社的地面上,這裡的大地名叫槽門子,與劉家壩大碉堡面對面的也矗立著一座建於清末的,4層樓高、1 米厚的白色碉堡,後面還依附著一大片木瓦房。它的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清清的四合村小河靜靜的從碉堡前流向東方,兩條公路分別也從它的前面通向福勝村和大雪山鎮。
古廟宇
在王家古鎮往西方約7000米地,徐家村4社北端,在王大(從王家鎮通向筠連縣大雪山鎮)公路的南邊沿,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廟宇,始建於明末。以前叫回龍寺,靜靜的徐家河就從這裡出奇的向西方流去。紅廟子包括一個正殿,兩個廂房,占地約1000平方米,瓦木結構,全部用優質木料建成。以前這裡正殿內的佛台上三方都有菩薩,還有“普童岩”,高高的牆壁上寫著“神聖顯威靈”等繁體字。顯得有些莊嚴肅穆。
在該鎮往西面長埂村7 社的地盤上,也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廟宇,始建於明末清初,名叫“文昌宮”。占地約1200平方米,瓦木結構,全部用優質木料建成。樑上書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8個醒目大字。該廟曾於光緒23年培修過。侍侯菩薩,有時還做廟會。遠近善民曾多次籌措“公德”把該廟宇修繕好,基本恢復原狀。

地圖信息

地址:宜賓市珙縣零二六鄉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