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明末清初,塘鋪里便有人煙,清
順治十年(
1653年),在山東省登州府蓬萊縣大王莊,有王登、王閔老哥倆攜家眷來此地落戶,墾荒占草。後經生息繁衍,加之外地人口遷入,人煙逐漸稠密。由於王登先到此地,故王姓較多,又地處
遼河邊,蘆葦叢生,塘鋪零散,故定王家塘以作紀念。後來移民的人多了,有了王、李、孫、韓等幾大姓氏家族,逐漸形成村落。
建制沿革
上古時代
秦
漢
東漢置遼東屬國,別領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縣六城,房縣就在該境。
三國時期
兩晉時期
晉屬平州玄菟郡。
南北朝時期
隋
唐
五代十國時期
遼
遼時北部屬顯州奉先軍,南部歸海州南海軍。
金
金屬北京路廣寧府。
元
元分屬廣寧路和遼陽路。
明
清
清屬海城縣,清順治十年(1653年)屬海城正西第一鄉管轄,光緒末葉(1908年)屬海城正西第三鄉管轄,宣統二年(1910年)屬海城正西第五鄉管轄。
民國時期
1914-1937年屬海城縣第六區。1937年9月18日抗日戰爭爆發,王家塘淪陷,屬偽滿洲國奉天省屬盤山縣西安區管轄,直至解放戰爭結束轄區未變。
解放戰爭時期
1948年解放,國民黨戰敗退出,屬盤山縣西安區政府。
新中國時期
1951年屬盤山縣西安八區。
1959年屬西安農場王家塘管理區。
1961年屬西安農場王家塘大隊。
1982年屬王家塘管理區。
1984年屬西安鄉(農場)王家塘村民委(分場)。
1995年,改鄉設鎮,王家塘村屬
西安鎮,至今未變。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王家塘村位於
盤錦市大窪縣西安鎮東部,
大遼河西岸,是大窪縣西安鎮所轄的一個村。其東部與鞍山市以大遼河作為天然分界線、南部、東南部與小亮溝村、高坎灣村交界,西部與高坎灣村交界、北部與上口子村交界。
地形地貌
王家塘村位於
遼河平原下游,地形很單一,以平原為主,多灘涂濕地。地勢低洼平坦,平均海拔1.35米,由東北向西南以二萬分之一的坡度,傾斜於渤海
遼東灣。全村境內系
沉積性退海
平原,無山多水。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4年,上口子總人口數2156人,其中
漢族占總人口的99.8%,其他民族占總人口的0.02%。
經濟概況
王家塘村經濟產業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生態的第一產業,同時萌生第三產業的嫩芽。
第一產業:境內有5000餘畝水稻田,主要種植水稻作物,年產水稻800多萬公斤,占王家塘村經濟總收入的98%,此外還專業養殖淡水魚、蝦、蟹等水產資源,其中以河蟹及大米遠近聞名,著名的盤錦大米、盤錦稻田河蟹大部分產自於盤錦西安。大力開發家庭農場生態產業鏈,鼓勵農民自主創新。
第三產業:隨著2008年《
金色農家》在
上口子村的開機,為全國人民了解上口子村乃至大窪縣西安鎮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媒介,王家塘村依託緊鄰
上口子村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家特色旅遊業,依託大遼河灣等生態自然景觀,大力發展農村旅遊業,這也是王家塘村每年的重要目標和嚴抓指標。
自然資源
王家塘村位於
盤錦市東南部,
遼河平原下游,全村境內系沉積性退海平原,境內無山多水,耕地資源豐富,境內土地資源利用率可以達到100%,土壤內含有豐富的鹽鹼物質,這些豐富的鹽鹼物質促進了盤錦大米高效生長,成為了大米中獨特的品牌。除此之外同時大力發展林業,建設環保性村落。
社會事業
“十一五”時期以來,王家塘村回響國家政府的政策和指示,進行村容村貌的一系列整改,截止2014年,全村各條馬路都鋪設成柏油馬路,馬路兩側種植鮮花和樹木,更加整潔方便出行,全村各條路都安裝了電子程控路燈,方便村民夜間出行和活動,全村由鎮政府扶持下,每家每戶都在室內安裝了衛生間,極大的方便了村民的“廁所問題”,也為整治村容村貌的轉變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基層情況
王家塘村村民委員會全稱
大窪縣西安鎮王家塘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治組織的基層管理機構,每4年全村公開選舉村領導班子一次,達到公平、公正、公開。此外基層接受黨的領導和號召,也設有
中國共產黨王家村村民委員會。
截止2014年,村委會班子組共10人,村黨支部書記1人,村黨支部副書記1人,村委會書記1人,村委會副書記2人,婦聯1人,會計2人,民兵連長2人,保全1人。
王家塘村村委會自“十一五”以來,不斷加快本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農民實際利益出發,從人民利益角度考慮,帶領全村人民走向富裕的小康生活,發展成為模範帶頭村,並多次被國家、省、市、縣、鎮的各級政府評為優秀基層組織,優秀基層人員,以及優秀模範帶頭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村民榮譽
“全省第一家”家庭農場
盤錦市大窪縣西安鎮王家塘村農民朱寶振在當地工商部門成功註冊“大窪縣寶振水稻種植家庭農場”,成為我省首家“家庭農場”。
朱寶振為人很隨和,說起話來帶著農民特有的樸實。自2003前,他就承包了西安鎮王家塘村的300多畝荒地,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由於懂技術、善管理,他的種田收入始終很可觀。到2013年,當他看到中央出台鼓勵農民搞家庭農場的訊息後,又坐不住了。 2月中旬,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他一口氣從附近村民手中,以每畝650元的價格又租種了700畝土地。
“我平時經常關注政策動態,也一直有個願望,想辦自己的農場。今年“三農”政策出台後,我就萌生了擴大水稻種植規模,申請註冊家庭農場的想法。但是真沒想到,我的農場居然是全省第一家! ”每提及此事,朱寶振的話語中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