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宓文

王宓文(1903.4.18-1972.2.5),字藝初,號惕齋,江蘇泰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宓文
  • 別名:藝初
  • 出生日期:1903.4.18
  • 逝世日期:1972.2.5
  • 職業:教育家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柔佛州寬柔獨立中學顧問

人物生平

早年負笈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獲英文系文學士學位。畢業後曾任南京鐘南中學校席。南來後,先後任吉隆坡尊孔中學,馬六甲培風中學,新加坡華僑中學校教席,印尼泗水華僑中學校長等職。1931年受任霹靂州華校視學官,戰後升任馬來亞教育部華校總視學官。1946年曾回到南京中央大學附中任教,然迫於局勢,旋即返回南洋。1955年退休後,曾赴英國倫敦博物院研究中華文化。1959年友出任柔佛州寬柔獨立中學校長,1968年辭職,但仍被聘為顧問。在任期間,苦心擘創,校務猛進。又盡力提高華文程度,極著聲譽。王校長於1972年2月7日因病與世長辭。他生平素愛作詩文。所著詩文為士林所重。已出版的有《王宓文先生燼餘稿》、《惕齋文存》等。
先生是馬來西亞著名教育家,其品德學養素為人敬佩。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在吉隆坡、馬六甲及怡保等處教育界,皆流傳著關於他的杏壇佳話。1959年王宓文來新山主持寬柔中學校政,更是樹立風範,為寬中的學術水平根基奠下了紮實的基礎。
寬柔是全馬第一間宣布不改制的華文獨立中學。正值用人之際,王宓文出任寬中校長,轉變、創立了寬柔中學的學習風氣。在他掌校的十年間,是寬中最艱辛的一段時期,王校長力求改革,奠定方向,極力網羅各方優秀師資,在教務方針和課程上都作了不少新設定和調整,使寬中更具備前瞻性的獨特辦學風格,但並非標新立異,隨波逐流或譁眾取寵。在堅持華文教育的完整性和自主性的原則上,也同時兼顧時代需求,集理想與實務於一體。
王宓文先生王宓文先生
如今寬中的一些重要教務方針都是在王宓文校長時代確立下來的,包括文理分科、三語並重、高中理科班數理採用英文課本、免費馬來籍學生就讀、多元化辦學宗旨、注奉自發學習、品學兼重,並要求高中三學生必須撰寫一篇五千字以上的畢業論文,等等。
王宓文是位和藹可親的校長,在他辦公桌後懸掛著「諄諄善誘」的匾額。王校長給學生的印象是從不發脾氣。他總是苦口婆心的勸導,用愛心感化學子,非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處罰學生。
但,所謂寬柔以教,君子和而不流。王校長主政寬中十年,並非一帆風順。最令他困惱的,莫過於1959年至1962年華文中學改制風潮下各種有形無形的外在壓力。王校長所承受的壓力,非局外人所能理解。可是他始終與寬柔董事站在同一陣線,堅持華校崗位,說什麼也無法迫他改變立場。
1972年王宓文與世長辭。出殯之日,送殯人士超過千人。當送殯隊伍抵達新山市區時,突傾盆大雨,寬柔子弟堅持步行。當靈車到義山時,疾雨中,百人踏著泥濘,扶著靈柩上山,此情此景,莫不動容。
鄭良樹教授贊喻王宓文校長是一位古道熱腸的一代「醇儒」。而王宓文之子,當代學者王賡武教授則在2002年《王宓文紀念集》推介禮上如是說:父親王宓文生前多次提起,在寬中工作,是他「一生最圓滿的結局」。「一方面父親認為在寬柔的十年,他能幫助馬華的獨中教育系統成全為一種社會勢力,一方面又有機會建立他向來重視的現代化教育理想。」這是王宓文的教育理想,「其重點在給學生多樣發揮個人本事的學習環境,叫他們能在馬來西亞多元民族的社會,掌握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精通兩種或三種語言。教育要向外,盡本能,這才使學生離校後能應付現代化的生活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