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安石墓
- 外文名:北宋賢臣
- 人物簡介:北宋一代名相
- 文獻資料:太監石岩為自己建墓時缺磚
- 作者別稱:王荊公
人物簡介,文獻資料,
人物簡介
北宋一代名相、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一零二一至一零八六),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今江西東鄉縣上池村)人。十七歲那年因父親升任江寧府(今南京)通判,舉家遷來南京。五年後考中進士,後在南京三任知府,兩度守孝,二次罷相後隱居江寧府城東半山園,病死於鐘山,葬鐘山南麓東三里,原寶公塔與草堂寺之間。宋時南京地位較低,六朝時期那樣的厚葬已不盛行。王安石墓前有華表、墳庵,兩側有樹木拱抱。王安石家人,除父親王益和大哥王安仁葬牛首山外,其生母吳氏,弟王安國、王安禮,子王雱也葬於鐘山南麓。明初,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被朱元璋選為陵寢之地後,靠近陵寢的蔣山寺寶公塔、八功德水等古蹟被遷走。王安石及其家族墓被遷走。一說是遷至麒麟門,另一說是遷回老家江西。
文獻資料
據文獻記載,正德四年(一五零九),太監石岩為自己建墓時缺磚,故拆了附近的一座古墓,一看墓誌才知道是王安石墓,可惜文獻中沒有留下墓葬所遷位置的線索。另據訊,民國初年,江寧麒麟門外發現一座古墓,墓誌上寫:安石三蒞江寧,卜居鐘山,子姓兄弟,多著籍焉。考古專家認為,先後在南京生活二十多年,從這點來看,王安石及其家族墓可能在明初遷至麒麟門外的說法比較令人信服。但麒麟門並沒有發現多少文物線索,因此不排除遷往江西老家的說法。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營建孝陵時,王安石墓被遷葬到江西臨川月塘。